關於看電視引起升壓反應的機製尚在探索之中。根據初步研究結果認為,造成升壓反應的原因,除了精神情緒上的應激反應(尤以緊張、恐怖及悲傷的情節畫麵影響最為顯著。)和電視機的輻射之外,閃光、聲音的刺激亦是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健康和安全起見,不論是高血壓患者還是正常健康人,看電視時均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每次持續看電視的時間不應過長,通常以不超過2小時為宜。中途應當休息片刻,到室外走走,眺望遠方,活動肢體,呼吸新鮮空氣。
(2)看電視時,室內光線不宜太暗,最好是有較弱的側光照明。
(3)避免電視畫麵“跳躍”或“閃爍”,少看驚恐悲切的情節,高血壓患者以不看為宜。
(4)看完電視後若有不適反應時,就應及時節製,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5)看電視的距離以距電視機(50.8厘米)1.5米為最低標準,眼睛視線的水平於電視機屏麵中心呈13°夾角為宜。
另外,兒童超長時間看電視可能導致性早熟。
昨天帶著兒子小馬和一幫朋友吃飯,席間朋友對兒子的乖巧讚不絕口,把他誇成了一朵花兒。我撇了撇嘴,然後告發兒子:昨天他還跟我們夫婦大鬧了一場呢!朋友們不解,紛紛問是怎麼回事,小馬也在一旁煽風點火的讓叔叔阿姨們給他做主伸冤。
我告訴他們,我昨天剛剛看了一份文獻,上麵報道說意大利研究人員最新的研究發現,兒童超長時間看電視將會導致褪黑激素分泌的減少,這種被稱為“睡眠荷爾蒙”激素與兒童的青春期時間有密切的關係。那些遠離電視、電腦的青少年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要比平均值高出30%。研究人員認為,長期暴露在電視等人造光源下,是極有可能導致性早熟的。所以我對小馬說,以後你看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2個小時,這是命令。結果小家夥就不幹了,哭天喊地地跟我們鬧。
朋友們聽了,紛紛表示回家也要對孩子發出“電視限製令”,小馬一看“敵眾我寡”,沒有人支持他,也就隻有耷拉著腦袋不再爭辯了。
不愛運動,常臥床休息
經常躺在床上,憂心忡忡,思想過度緊張,甚至唉聲歎氣,精神不振,加之腦組織要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氧氣、腦卵磷脂、氨基酸等能源物質,會造成大腦暫時的營養不足,以致產生頭暈、渾身乏力等症狀,造成體力不佳。而且長期臥床,就會降低胃腸功能,導致食欲不振,使全身營養缺乏,對身體本身和抵抗疾病都不利。嚴重者,肢體老是處於靜態之中,可能造成肌肉萎縮、骨骼脆性增大和關節不靈活,使肢體僵化。人躺在床上長久不動,勢必會造成血液循環緩慢,血液是身體一切組織器官供給營養、供給氧氣的通道,如果血液循環不暢,會使全身健康受損,還會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長期臥床於室內,空氣中含有大量細菌、黴菌和發酵顆粒以及二氧化碳、灰塵等有害物,由於空氣不清潔,呼吸受阻,對高血壓患者極為不利。如果出外活動,使新鮮氧氣參加入體的生化代謝活動,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和增強免疫功能,對康複是有好處的。生活較有規律的正常人,體內的激素分泌是比較均衡的,一般白天較高,夜間較低,如果老是睡覺,就會擾亂生物鍾,擾亂內分泌係統的正常工作。
總之,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進行力所能及的活動。專家指出,患者每天堅持3次,每次20分鍾的戶外活動,比如散步等,就會明顯改善身體器官的功能。
情緒誘病
情緒激動與高血壓有關嗎
王師傅是高血壓患者,一天下班回家後,他發現家門口有堆狗屎,忍不住在樓道間破口大罵。回屋之後,他仍絮絮叨叨,氣憤難平,結果忽然陷入昏迷,再沒醒過來。動輒發怒往往成為高血壓發生和惡化的誘因之寡欲精神爽,思多氣血衰。心平血壓降,氣和則安康。
情緒與疾病關係密切,且互相影響。疾病可引起情緒的波動,高血壓就是其中最常見的一種。無論哪一期高血壓,都會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高血壓初期,血壓波動很大,忽高忽低,而人的情緒往往隨著血壓的波動而變化,容易激動,愛發脾氣。隨著病情的發展,並發症的出現,患者心理負擔日益加重,情緒更加不穩定,更加急躁、易怒、易衝動。到了晚期,多個髒器受損,功能喪失,情緒往往變得深沉、憂鬱,有時焦躁不安,還可能出現多疑、敏感,甚至產生被害的妄想等症狀,也可能出現行為異常。
反過來,情緒的變化亦可引起血壓的變動。激動、憂慮、煩惱、焦急等情緒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而保持寧靜愉快的心情,血壓則下降。
高血壓患者最忌的就是大喜大悲,在憤怒、悲傷、恐懼或大喜時血壓驟然升高,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突發,情緒的激動往往是誘發腦卒中的因素。
消極情緒
在人情緒活動的同時會伴隨一係列複雜的體內生理變化。如果是良好的、積極的情緒狀態,會對人的心血管係統有促進作用,能為人的神經係統功能增添新的力量,能充分發揮肌體的潛能。但是,不良的、消極的情緒活動,雖然可以短暫地激發肌體對惡劣環境刺激的適應性反應,但總的來說,會對肌體產生有害的作用。
高血壓病患者可能有明顯的家庭史,即遺傳因素,也可能是由於動脈病變而造成的,但是人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緊張的刺激和飲食的習慣,也會對高血壓病有明顯的影響。例如人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會產生焦慮和憤怒的情緒,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如果這種情緒反應是短暫的,則體內的生理、生化變化會很快複原,身體不會受到影響。反之,如果這種情緒長時期存在,並且得不到必要的疏導和發泄,持續時間過長,就會使人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體內的生理、生化不能恢複正常,持續下去,就很容易導致高血壓病的發生。
實驗觀察發現,凡是能引起被實驗者情緒波動的有關心理社會因素的談話,如涉及工作、婚姻家庭以及經濟上的困難時,都會引起被實驗者心電圖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不良的心境如悲傷、自責和沮喪、憤怒、高度緊張、急躁好勝、激動等,都是引發高血壓病的因素。要擺脫消極心境對健康的影響,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彌補法:對突發的外來刺激,可通過努力工作來彌補精神創傷和心理傷害。
(2)轉移法:積極參加文體活動,借以轉移注意方向,鬆弛緊張情緒。
(3)勸說法:擴大交往,結識良師益友,尋求安慰和疏導,以減輕心理衝突。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麵對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要擺脫不良的心境,做情緒的主人。我們應該時常這樣想。
心理的壓力
導致高血壓的原因是很多的,而情緒緊張則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是說持續的緊張情緒和過度的精神疲勞可產生高血壓。
41歲的李先生是某公司的文員。一天,他為完成公司的一項緊急任務,從早上7時一直忙到下午下班時分,匆忙吃點東西後又回公司接著工作。晚上21時許,在老板“快點!快點!”的催促聲中,他突然感覺腦袋裏好像有一個爆竹爆炸了,“轟”的一聲失去了知覺。經過醫生全力搶救,李先生僥幸死裏逃生。原來,他是因為高血壓引起了腦出血,導致右側肢體完全癱瘓。
血壓的升高有兩種原因:一是由於動脈血管收縮以抗拒正常的血液流動,使血壓增高。另一個是由於心肌的作用,使血壓升高,這多是由於長時間的、繁重體力勞動,因瞬時心跳加強加快,使心髒血管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導致了心血管疾病。
有人曾做過一個動物實驗,充分說明了心理衝突可引起高血壓症。把一隻嘴饞嗜腥的貓放在一個它能看見又能抓得到的,放有鮮魚食品盒子的地方。貓要想吃到鮮美的魚肉就必須踏在食品盒前邊的一個通電的電極上,這樣貓就得忍受傷膚的電擊痛才能吃到魚肉。在這種取食忍痛,不取食難熬的情緒折磨下,使貓的心理上形成嚴重的衝突,貓變得憤怒、恐懼的矛盾結果導致血壓急劇升高。
實驗研究還發現,在憤怒與痛苦時,由於動脈外周阻力增加,可使舒張壓明顯升高;在恐懼時,由於心輸出量增加,造成收縮壓升高。國外有學者對某醫學院的192名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在考試前30分鍾,其中有51人的血壓明顯升高,23人收縮壓一般升高1.13~2.26千帕(20~40毫米汞柱),最高者可達8千帕(60毫米汞柱)。
而在考試結束後30分鍾,在51人中隻有19人有輕度的血壓升高,其他的人都恢複了正常。另外,有些人由於對某一事物的恐懼而形成條件反射,造成血壓升高。有位學者講了一個有趣的病例:一位飛行員患高血壓病,經過在醫院的休養,血壓已接近正常。但有一次偶爾測定血壓時,正好天空中有飛機飛過,他的血壓就突然明顯上升。他自己所說“我突然情緒不安,顯然我已經再不應該駕駛飛機了”這也進一步說明,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一種刺激性的因素都可使病人形成條件反射而使血壓波動。
據研究還發現,容易激動、好競爭、常覺時間不夠用而有壓力感的人,過於耿直的人,膽小怕事的人患高血壓的機會比較多。總之心理狀態的好壞與血壓有著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