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冠心病患者應該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暴飲暴食,應該少食多餐,同時要控製熱能和脂肪的攝入。還要注意保持樂觀的精神,有序工作,保證充足的睡眠。
冠心病患者忌飲濃茶咖啡
對於正常人來說,茶和咖啡不僅可以提神醒腦、消除疲勞,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思維敏捷,還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因此,咖啡、茶和可可被稱為世界三大飲料。閑暇之餘,來上一杯,既怡情又養神。但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在喝這些飲料之前,必須慎之又慎。
茶中含有茶堿、煙酸和多種維生素,能夠改善心髒的機能,增加毛細血管的彈性和韌性,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在醫學中,茶和一些中藥合用,還可以成為冠心病患者的食療方法。但是,如果冠心病患者飲過濃的茶則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一方麵,茶葉中含有咖啡因,一杯濃茶中約含100毫克的咖啡因,而過多的咖啡因進入身體後,能夠使人大腦興奮、失眠、心跳加快、情緒煩躁和心律不齊,進而加重心髒的負擔。另一方麵,濃茶中含有較多的鞣酸,極易引起便秘,這對冠心病患者來說非常不利。如果空腹或者晚上喝濃茶就更容易加重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嚴重者可誘發心絞痛和心律失常。因此,冠心病患者應該多飲淡茶,或者含咖啡因較少的茶,更不可在晚上和空腹時喝茶。
咖啡中含有比茶葉中更多的咖啡因,作用也更加強烈。喝咖啡不僅可以使人興奮、不安、失眠、心跳加快和心律失常,誘發冠心病的發作,還能促使血液中膽固醇的增加。有研究表明,每天喝咖啡的人,患冠心病的危險性是不喝咖啡者的28倍,同時,喝咖啡的人還能加速冠心病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進程。因此,冠心病患者最好不要喝咖啡,以免惡化病情。
由此可以得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所節製,飲茶喝咖啡也不例外。對冠心病患者來說,必須時刻牢記:清茶一杯,神清氣爽;咖啡有害,少喝為妙。
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人們都會產生悲、歡、喜、怒的情緒。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情緒的時常波動,會對病情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甚至關係到生死。這是因為,不良的情緒容易引起機體內神經內分泌機製的紊亂,帶來一些生理上的變化,比如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脈搏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增加等,這些變化都會危及到心髒。因此,冠心病患者不僅要依靠藥物治療,還必須堅持進行必要的心理治療,逐步調節自己的情緒,改變不良的性格,這就是常說的身心同治法。當然,調節生活、增加生活樂趣的方法有很多,這裏僅介紹以下幾種。
1.多讀書
讀書不僅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還可以勵誌、提高文化修養。在閑暇的時間裏,多讀一些適合自己口味的書,特別是那些富有幽默感、趣味性、知識性、催人向上的書,這樣既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又得到了樂趣。同時,在讀書時,人們往往能夠和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同歡笑,共悲傷”,這樣人們的情感得以抒發,胸懷更加開闊,機體內的各項機能也會處於正常的循環中。同時,脈搏跳動有力、血壓穩定、血流暢通。
2.培養多種興趣愛好
養成一些諸如養花、繪畫、書法、釣魚、彈琴、集郵等良好的興趣愛好,對冠心病患者來說也是大有裨益的。在遇到不順心、或者遭受挫折、困難時,把注意力暫時轉移到這些興趣愛好上來,不僅可以舒緩壓力、平靜大腦,還可以放鬆心情,使大腦處於清醒的狀態,這樣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在這些興趣愛好中,患者的生活更加充實,情感也得到了升華,憂慮和煩惱逐漸消失,有利於病情的好轉和穩定。
3.少發怒
發怒是最不好的情緒表現,遇到煩心的事情光靠發怒是解決不了問題的,還會加重問題的複雜性。冠心病患者發怒的次數和程度更是關係到性命的安危,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學會克製自己,減少發怒的次數,遇事要保持冷靜,多開導自己,時常保持一顆寬容、豁達的心。遇事不要勉強自己,順其自然就好,不要追求那些奢華的東西、更不能急躁發火。生活中要學會放鬆自己,忙碌之餘聽音樂、看報紙、下棋、和家人聊天等,學會適應不利的環境。
不良精神因素對冠心病的影響
人體是一個複雜而緊密的網絡體係,是由神經——分泌係統聯係起來的,而精神因素是這個網絡體係上重要的結。冠心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就是因為精神因素如精神緊張或者發怒、激動,通過神經——內分泌係統作用於心血管係統,使垂體——腎上腺係統緊張程度上升,血液中兒茶酚胺和皮質激素水平升高而造成的。具體來說是因為:
(1)兒茶酚胺直接作用於心髒時,心跳加快,收縮力加強,心肌的耗氧量增加。這樣可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加劇,從而引發心絞痛或者是心肌梗死。
(2)兒茶酚胺作用於外周的血管時,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上升。長期的精神緊張因素致使小動脈持續收縮,造成動脈壁增厚,管腔變窄,血壓持續性升高。這樣,便損壞了血管的內皮細胞,血中的膽固醇趁機而入,並沉積在動脈壁上,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形成。
(3)另外,長期緊張、憤怒和激動還可造成高脂血症,改變血液流變學狀態,導致血黏稠度升高,同時也激活了血小板,釋放出血小板原生長因子,使平滑細胞過度繁殖,這時極易形成血栓。
通過以上介紹大家就可深刻理解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周瑜正是因為生氣、惱怒、鬱悶而猝死的。從現代醫學上來看,周瑜就是因為精神因素所導致冠心病發作而死的。因此,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要學會寬以待人,與人為善,做到大事不糊塗,小事不計較,學會享受生活的樂趣,使自己時刻處在一個歡樂、友愛、和睦的氣氛中,這樣才有助於病情的好轉。
走出對冠心病的心理認識誤區
大多數冠心病患者往往對自己的疾病有不正確的想法和認識,這樣既不利於病情的好轉,又不能到達預期的療效。總體上來說,在冠心病患者容易存在以下心理上的認識誤區。
(1)冠心病是絕症,得上後必死無疑。很多病人存在著這樣的想法:“冠心病同癌症一樣是不治之症,得上後隻能等死”,“得了冠心病就是被判了死刑,再掙紮也於事無補”等。這樣的想法都是不正確的,病人一定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發展,冠心病已經變得不那麼可怕。近年來,廣大醫務、科研工作者根據臨床試驗和理論研究已經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康複方法。據統計,冠心病監護治療的統計表明,現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住院病死率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已經下降至10%左右,目前,還有繼續下降的趨勢。在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那些患了冠心病的老年人,由於治療措施得當,再加上生活、飲食、精神、運動等方麵的合理調節,帶病活到八九十歲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
(2)臨床症狀一消失,病就好了。這是一種極其錯誤而又危險的認識,這種觀點過於盲目樂觀。冠心病患者之所以會有這種看法,是因為他們對“什麼叫冠心病的治愈”這個概念認識不清。冠心病的治愈是指因缺血引起的壞死心肌重新正常工作或者是動脈粥樣硬化消失。但是盡管目前對冠心病的研究很多,治療的方法也舉不勝舉,但沒有一種方法是完全見效的。冠心病患者萬萬不可相信那些所謂的告別冠心病、治愈冠心病的宣傳。症狀消失並不代表冠心病已經完全治愈,因為出現症狀的隻是冠心病造成的心肌缺血的一小部分,其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並不出現心絞痛的症狀。因此,即使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出現症狀,也不能抱著“已經治愈”的幻想,仍要堅持去看醫生,做定期的檢查,吃必要的藥物,更要調節好飲食和精神。
(3)心電圖檢查正常,症狀消失,就意味著冠心病完全治愈。心電圖的檢查正常也並不意味著冠心病的完全治愈。這是因為:第一,症狀的消失並不代表疾病治愈。比如一些無痛性冠心病患者在發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時並不出現任何症狀。第二,心電圖不是診斷冠心病的唯一可靠的指標。早期的冠心病患者通過心電圖是檢查不出來的,即使是動態心電圖和心電圖運動試驗,其檢查出來的結果也不是絕對正確的。
冠心病患者不宜過分激動
冠心病患者要保持平和、穩定的心態,切忌不能過於激動,比如狂喜、憤怒、恐懼等。
憤怒可能導致呼吸急促、血壓升高、血液凝固性加大、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等從而危及心髒。生活中,因為過於憤怒而心肌梗死失去性命的例子屢見不鮮。
一般人都有這樣的看法“笑一笑,十年少”,可見笑對人體是非常有益的。正常、普通的笑可以鍛煉人體的心、肺、肝髒和胸腔,可以促進內分泌係統加快分泌,可以有助於排解煩惱和憂愁,減輕病痛。但是,凡事都有度,過分的笑,特別是大笑、狂笑,都不利於身體健康,對於冠心病患者來說,影響更大。這是因為狂笑容易使呼吸次數增加,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從而誘發心肌梗死、心絞痛等,甚至可能出現猝死。如果患者有腦血管疾病,還可能突發腦出血、腦血栓等。比如在激烈的比賽運動中,或者是激動人心的電視前,就有人因為過度興奮大笑不止而喪失性命。曆史上也有不少這樣的記載,一些驍勇戰將因大勝對手狂喜而猝死。
因此,患者的情緒不能過分激動,對於患冠心病的老年人來說更要保持適度原則。要學會自我暗示的方法,比如遇到高興的事時告訴自己:“身體不好不能大笑”;遇到傷心的事時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一切都會過去的”;遇到恐懼的事時告訴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同時,合理安排飲食和生活,這樣才能有利於提升藥物的療效,加快病情好轉的速度。
避免對病情盲目樂觀的心態
患冠心病的人,往往會有一種悲觀的心態,給自己加上了沉重的包袱。但也有一些身體素質好,體壯力強,對冠心病認識不足的人,常常會產生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