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這類人對自己所患的疾病不承認或者不重視,總認為自己的身體很好,很健康,對這種病所產生的嚴重後果也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有些人為了自己所謂的“麵子”,更是否認自己的病情,從而增大了意外的危險性。這些人個性往往很強,拒絕家人及醫生的幫助和照顧。為了表現自己身體良好,還故意參加一些重體力勞動,甚至暴飲暴食,煙不離手,酒不離口,過度的進行夜生活,所有不良的生活習慣照樣進行,對別人的勸阻也置若罔聞,對有關這種疾病產生的嚴重後果也不管不問,視而不見。遇到這種情況時,首先,醫生要對其進行說服和勸導,使他們認識到冠心病的嚴重性以及生活不當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比如,醫生可以把最近因冠心病引起事故報道給病人看,但要注意不能危言聳聽,隻要讓病人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並引起他們足夠的重視就行。其次,冠心病患者自己要端正心態,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同時要多學習有關冠心病治療的知識,認識到這種疾病的危險性,還要知道這種疾病並非不治之症,隻要治療得當,病情還是可以得以控製的。
總之,患者不能諱疾忌醫,不僅要排除盲目樂觀的心態,還要去掉悲觀、絕望的心態。此外,還要拋開不良的生活嗜好,采用打太極拳、繪畫、集郵等方式放鬆精神情緒,樹立打敗疾病的必勝信心。隻有這樣,冠心病才能得到有效的防護,才能延年益壽。
不良性格對冠心病的影響
從前文我們可以看出,情緒對冠心病的發生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可以說是冠心病的“催化劑”,而情緒又是和性格密切相關的。據醫學資料提供的數據顯示,性格對冠心病的影響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年齡、血壓、血脂等因素。臨床已經證實A型性格,即我們常說的急性子,與冠心病的關係最為密切,他們中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患病率明顯高於非A型性格的人。
那麼A型性格都具有哪些特征呢?一般來說,主要有:
(1)時間緊迫感比較強,強烈要求達到預定目標,但這種目標往往是不一定切合實際的。
(2)好勝心極強,熱衷於競爭和決鬥,並渴望取勝。
(3)情緒極不穩定,凡事易激動,愛發脾氣,耐心極差。
(4)整天忙忙碌碌,生活節奏快,常常在一定時間裏做幾件事情。
(5)愛表現自己,期望時刻都得到別人的重視和關注。
(6)做事喜歡速戰速決,思維敏捷,跳躍性大。
(7)往往事業有成,社會活動能力強,並且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地位。
他們的這些特征很可能通過不良的情緒表現出來,導致機體內神經內分泌機製的錯亂,引發諸如脈搏加快、呼吸短促、血壓升高、血脂變稠、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濃度增加等生理上的變化,從而嚴重危及心髒。所以,患冠心病的A型性格的人要盡量改變自己的性格,降低追求的目標,學會等待和傾聽他人的勸阻,放棄那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同時做幾件事情的毛病,強迫自己不去刻意超越別人。隻有這樣,才能有助於冠心病的治療和康複。
患者要正確對待不良生活事件
人生的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誰都不能保證不碰到困難和挫折,不幸的事情可能瞬間就會降臨。人們脆弱的心靈很容易受到諸如考學失敗、事業倒塌、仕途灰暗、親人去世、夫婦離異等事情的打擊。麵對這些變故,有的人會不屈不撓、奮起抗爭、轉變思路、重整旗鼓、卷土重來,相信失敗就是成功之母,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更有著愚公移山般的精神;有的人則是不堪一擊、心灰意冷、垂頭喪氣、情緒低落、悲觀消沉,信奉所謂的“命該如此”,“我不是這塊料兒”等,從此一蹶不振。相關心理學家調查發現,一半以上的冠心病患者5年前都有類似上述不良生活事件的發生,有些時候甚至是一件事情就可導致冠心病的發作甚至心肌梗死。
針對此,醫生應該勸說病人學習有關疾病的正確之時,同時要說服病人以正確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不幸和打擊,並學會采取一定的措施調節自己的內心,排解心中的煩悶和憂愁。正如一首歌中所唱“陽光總在風雨後”,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中的逆境,或者暫時離開傷心地,以免觸景生情,反複不斷的處於悲傷、憤恨的情緒狀態中;或者及時給自己充電,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化悲憤成力量;或者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業餘愛好,如釣魚、繪畫、書法、音樂、舞蹈、種花等;或者找心理醫生,向心理醫生傾訴心中的苦悶,有些事情說出來就會感覺很輕鬆,也可以讓心理醫生幫助自己早日擺脫不良的情緒,重新樹立新的生活目標,以更加積極、寬容、健康的心理來麵對生活。
抑鬱可引發心肌梗死
患抑鬱症的人,不論男女,不管抑鬱症的嚴重程度如何,都容易導致心肌梗死,並且與所吃的抗抑鬱症的藥物無關。為什麼呢?通常來說,抑鬱症主要表現為:
(1)反應非常遲鈍,一件小事想了半天還是沒有頭緒;或者反應過於敏捷,頃刻間便能說出所以然來。
(2)失去正常的起居、飲食習慣,或者夜不能寐,或者過早醒來。
(3)業餘的愛好、興趣減少,原來的愛好逐漸丟失。
(4)不能集中注意力,對正常履行的家庭社會責任產生抵觸感。
(5)情緒煩躁、悲觀、絕望,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一項新的研究還發現,抑鬱狀態可以促使心髒病的複發。在一次急性心髒病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鬱症,但病死率保持一致。而資料中還顯示,這種抑鬱狀態也更容易促使心髒病的複發。當然,抑鬱症並不可怕,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提高,已經發現了有效治療抑鬱症的方法。
依據有規律的運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恢複感受器的反向控製這一原理,我們可以通過體育鍛煉來抵抗抑鬱。但是,這種體育鍛煉要保持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頻度,還要有持續的時間。一般說來,一周最好運動3~5次,每次堅持15~20分鍾,可以慢跑、打球、跳繩等。此外,輕鬆愉快的散步也是一種很好的抗抑鬱的方式。每天步行15千米,並逐步加快速度,直至在20分鍾內走完這段路程,接下來可以逐漸加大運動的強度,如堅持在60分鍾內走完5千米的路程,這樣的方式才可以改善抑鬱的狀態,間接上也控製了心肌梗死的發生。
怎樣調節焦慮心理
心絞痛比較嚴重者,特別是那些發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往往會產生焦慮、緊張的心態,同時,這些病人的性格也比較急躁。這種焦慮不安、抑鬱緊張的情緒變化源於對疾病的恐懼,對巨大的痛苦的難以忍受,以及對死亡的恐懼。住院期間,冠心病患者的表現也是不一致的。有的人特別關心疾病的治療進展情況,反複不斷的詢問“什麼時候能治好?”、“有沒有生命危險?”,急切地想早日康複出院;有的患者長期臥床,不能自由活動,也總是打聽“什麼時候能出院?”、“什麼時候能自由活動?”等。如果得不到確切答案,或者找不到傾訴的對象,都會逐步增加患者焦慮不安的情緒。
因此,親屬和醫務工作者要針對每個患者的情況,製定行之有效的計劃,並付諸實施。要做到以下幾點:
(1)自己首先不能煩躁,要有足夠的耐心去了解病人的想法,遇事不能慌亂,要保持鎮靜,更不能用誇大病情的方法嚇唬、威脅病人。
(2)穩定病人的情緒,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適應醫院的環境和護理上的要求。
(3)有步驟地進行耐心開導,傾聽病人的想法,細心照顧,以無微不至的愛心感化病人,使病人消除孤立無助的念頭。
(4)有計劃的向病人講述有關疾病的知識,讓病人對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和醫生之間建立彼此信任的關係,理解有關醫護的要求,並配合醫生進行治療和護理。
最後,患者也要主動調節自己的不良情緒和心態,及時轉移注意力,不急不躁,樂觀積極的對待病情,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這樣才能減輕痛苦,有助於病情的好轉。
以正確的認識戰勝恐懼心理
冠心病患者的恐懼心理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因為以下幾點:
(1)病情發作後就被家人限製在床上休息,不能參與體力活動,一些日常的生活也在床上進行。而長期的臥床導致稍一活動就感到頭暈眼花、虛弱無力,這時,病人就會懼怕心肌梗死的再次發生。
(2)凡事都靠別人去做,自己不敢活動,形成一種依賴、恐懼的心理,擔心稍有不慎就會有生命危險。
(3)知道自己的病情,並對心肌梗死的嚴重後果有所了解,因此產生悲觀失望、大禍臨頭的感覺,認為“生命已經到了盡頭”“臥床就是為了等死”。
對此,親屬和醫務工作者應該讓病人認識到,冠心病是可以控製的,有些疾病的發作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避免。患者產生恐懼心理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所以醫生應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病人講述冠心病的發病原因、治療原則等基本常識,還要向病人強調在大小便、休息、飲食等方麵應該注意的問題,教會病人諸如自我保健和自我救護等有關知識。還要讓病人認識到,對藥物產生依賴心理,片麵追求吃好藥、吃貴藥、吃進口藥、多吃藥等都是錯誤的。要讓病人養成終生定時服藥的習慣,但也要注意調節生活、體能鍛煉、食物調養、精神調適等其他治療及康複的手段。因為藥物治療僅僅是一個方麵,過分依賴藥物往往會適得其反。與此同時,醫護人員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對待病人態度一定要和藹可親、言談舉止要文雅大方、操作技術要嫻熟穩重。隻有這樣,才能取得病人的信任。還要學會用委婉、暗示、誘導的方式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讓病人逐步克服恐懼心理,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