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經直腸給藥:直腸下段痔靜脈叢回流的血液單向輸送到前列腺周圍的泌尿生殖靜脈叢,這一解剖學特性決定了經直腸途徑給藥治療前列腺疾病的合理性。經直腸抗菌藥物離子導入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療效,總有效率約75%。如果與其他的局部治療方法聯合應用效果會更好,例如與經尿道射頻熱療聯合可以進一步促進藥物的吸收。一些學者喜歡采用中藥製劑進行保留灌腸治療前列腺炎,也獲得了比較滿意的效果。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施治,將不同配方的中藥水煎,紗布過濾去渣,並濃縮至100 ml左右保留灌腸,1~2次/d,每次保留30分鍾~2小時,連續10~20天為1個療程。也有將中藥製劑製成栓劑進行直腸內給藥。
(5)肛管黏膜下注射:Shafik等對1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用肛管黏膜下注射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在門診施行,1次/d,共10次,對患者做臨床隨訪及階段性培養共3年,未發現肛門直腸並發症。所有患者治療結束及此後的2~3年慢性前列腺炎症狀均消失,且細菌培養陰性。
2.其他局部治療方法
(1)前列腺按摩:前列腺按摩是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標準方法,已經在臨床上應用幾十年了,並有再次受到廣泛青睞的趨勢。前列腺按摩可以緩解局部充血,減少分泌物淤積,清除前列腺腺管內的細菌和碎片,促進藥物及炎症吸收,緩解會陰部症狀,適用於因性活動減少造成的前列腺淤積者。按摩力量在患者可以忍受的範圍內逐漸加大,一般每周2~3次,持續2個月以上。
Nickel等對2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進行前列腺按摩治療,觀察到10例(46%)患者的症狀嚴重程度有60%以上的緩解,症狀發生頻度減少的達到6例(27%)。提示聯合應用前列腺按摩和抗生素治療頑固性的慢性前列腺炎是有益的。
有作者認為規律性排精方法較前列腺按摩等方法效果更好,理由是:①有效排出有感染的前列腺液或精液,緩解症狀;②規律性使前列腺充血,增加前列腺血液循環,促進抗炎及炎症吸收;③有利於激發患者性欲和治療不同程度的性功能障礙,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和生活質量,有利於慢性炎症的治愈。做法是已婚采用定期性生活規律排精,未婚者采用手淫方法規律排精,要求每周排精2次。
(2)熱水坐浴:每日進行熱水坐浴或會陰部熱敷是臨床醫生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治療的常規手段之一,它可以促進前列腺的血液循環,使臨床症狀部分緩解,但是由於熱水坐浴可能對睾丸產生不良影響,對未婚和未育的青年男性來說是應該禁止的。此外,這種獲得性的睾丸損傷可能導致睾酮分泌減少,因而對一般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熱水坐浴也應慎重。
(3)經尿道激光、射頻、局部高溫治療以及經直腸前列腺微波熱療等:這些治療方法可以通過熱效應和熱傳導作用,促進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加前列腺腺泡和腺管的通透性,增強白細胞的吞噬功能及酶的活性,加速局部新陳代謝產物和毒素的排除,有利於炎症的吸收和消退。此外,還可使尿動力學參數行所改善,剩餘尿改善情況最明顯,並長期維持在比較穩定的較低水平。對尿頻、尿急、夜尿增多等的治療效果也較好。通過直腸或尿道途徑治療時間不應超過60分鍾,溫度控製在45℃~60℃,對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有效,低於45℃對前列腺痛有效。這種熱效應和熱傳導作用與局部注藥的其他方法聯合使用,例如後尿道藥物灌注、保留灌腸等,可以加快藥物在前列腺的分布和吸收,並能改善藥物的藥動學特征,增強其生物活性,起到協同作用的效果。對於細菌性前列腺炎患者,激光、局部熱療、微波及射頻治療無明顯作用,甚至可加重病情,所以應該禁止使用。
(4)生物反饋技術:盆底緊張性肌痛可能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產生臨床症狀的主要原因,減少盆底肌肉痙攣可改善這些不適症狀。生物反饋技術(biofeedback)就是應用功能訓練的方法來達到改善和協調局部肌肉和髒器功能狀態的一種自然療法。具體的做法是:指導患者認識並糾正排尿過程中的盆底肌肉收縮,進行收縮/舒張鍛煉,使肌肉活動恢複到正常的動力學範圍;鼓勵在家庭中進行肌肉功能持續鍛煉,鬆弛盆底肌肉,緩解發作性的疼痛;逐漸增加排尿間隔時間的排尿訓練等,從而打破痙攣和疼痛的惡性循環狀態,顯著地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疼痛和排尿異常。尤其適用於排尿異常、逼尿肌不穩定和局部疼痛明顯的患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患者與指導者密切配合,並堅持下去才會獲得滿意的效果。
(五)外科治療
外科治療為前列腺炎的最後一種選擇。適用於難治性、病情頑固、症狀反複發作、有大量的前列腺結石者。由於TURP不能切除前列腺外周部,效果不能確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雖有30%~100%的治愈率,但手術創傷大且有一定的並發症,故不是最佳選擇。
(六)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治療
1.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Ⅱ型)選用針對敏感菌、且易穿透前列腺腺上皮脂膜的抗菌藥物是治療CBP的基礎。磺胺類和氟喹諾酮類藥物常作為首選。
治療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應用規範舉例:
(1)抗萬古黴素、氨苄西林、環丙沙星和強力黴素的腸球菌(faecium)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用利福平和呋喃妥因聯合用藥6周。
(2)其他還可應用一些緩解症狀的藥物,如鎮痛劑、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如雙氯滅痛(經直腸給藥途徑可取得更好的療效,並可降低不良反應)、α1-受體阻滯劑、鎮靜劑等。
(3)可用一些理療方法:如前列腺按摩、前列腺微波治療等。
2.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Ⅲ型)對於非細菌性前列腺炎,早期可短期試用抗生素治療,若無明顯療效,可改用其他緩解症狀的藥物,不可過度依賴抗生素治療。
(1)炎性CPPS(ⅢA型)可選治療藥物及措施:①α1-受體阻滯劑和(或)合用抗菌藥物;②植物製劑;③別嘌呤醇(降低尿酸水平,減少尿液反流的刺激);④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雙氯滅痛等);⑤鎮靜劑;⑥理療(前列腺按摩,經尿道微波治療,體外熱療等);⑦心理治療。
(2)非炎性CPPS(ⅢB型)可選治療藥物及措施:①α1-受體阻滯劑;②肌鬆劑;③鎮痛劑;④緩解精神壓力;⑤生物反饋治療。
3.無症狀細菌性前列腺炎一般不需治療,除非伴有男性不育或準備進行腔內檢查和操作。
(七)中醫辨證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藥療效是肯定的,但其在藥理、新劑型運用等諸方麵尚有待研究。從前列腺生理、解剖以及發病後病理生理改變等方麵,探討中醫藥的治療機製,對指導防治有一定的實用價值。
慢性前列腺炎病理生理改變有如下4個方麵:①腺小管梗阻,炎性前列腺炎引流不暢而瀦留;②前列腺被膜中平滑肌收縮失調;③腺泡分泌腺液功能減退;④盆底肌群(提肛肌、梨狀肌等)功能紊亂,從而引起前列腺內逆流。中醫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主要機製在於恢複前列腺生理功能,即前列腺的分泌、排泄以及前列腺的抗菌因子。
(1)腺管阻塞:腺體飽滿,質偏中,按摩腺體有輕壓痛,按摩腺體流出腺液少量,前列腺液中白細胞中度升高。中醫辨證為血瘀型。前列腺長期慢性充血,伴炎性反應,以致腺管相對不通暢,腺體分泌及瀦留相對增加,用涼血活血、退熱解毒、化瘀通絡的藥物治療,如紅藤、赤芍、紅花、黃柏、牛膝、王不留行等。
(2)炎性腺液瀦留:腺體飽滿,按摩時大量腺液流出,按摩後腺體鬆弛,腺液中白細胞含量明顯升高,伴隨症以膀胱刺激症為主。中醫辨證為濕熱型。由於炎性刺激,伴有反應性充血,腺體分泌增加,腺管排泄相對不利。投用清熱利濕之品,如滑石、甘草、車前草、蒲公英等。
(3)被膜平滑肌收縮失調:腺體飽滿,按出前列腺液量多,按後腺體鬆弛,腺液中白細胞接近正常或輕度升高。中醫辨證為中虛型。投以補中益氣之劑,如黃芪、升麻或補中益氣丸。
(4)腺液分泌不足:按摩前列腺手感鬆弛,或小;按後很少有前列腺液被擠出;伴隨症狀有性欲減退。中醫辨證為腎虛型。在活血通絡藥物基礎上加用健脾補腎之品,如黨參、黃芪、枸杞子、川斷、仙靈脾等。補腎藥似有提高睾丸激素水平的作用。
(5)盆底肌群功能紊亂:表現為腰骶痛、下腹痛、陰莖痛、會陰痛等。這可以是盆腔局部炎症而繼發引起鄰近肌群反射性痙攣的結果;也可以是原發性前列腺內逆流所致,逆流的原因在於後尿道壓力增加。許多作者在治療慢性前列腺炎方麵配伍上與治療梨狀肌綜合征的代表方(桃紅四物加牛膝、乳香、沒藥、製香附、青皮)有相同之處,或不同程度上選用治療用藥,或局部使用中藥熱敷,總的方法上與治腺管不暢時使用活血通絡藥有重疊之處。
上述不同的證型不是孤立的,有其內在聯係。濕熱有瀦留的炎性分泌物,血淤體現在前列腺長期慢性充血,是本病相當一部分患者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充血造成腺管相對不通暢,進一步加重炎性前列腺瀦留(濕熱);而炎性分泌物刺激使充血不易消退,故應從活血通絡(通暢腺管)著手,兼用清熱利濕之品。對於腺體分泌不足者投用補腎之劑,目的在於使分泌排泄之間得以平衡。另一方麵,活血藥改善了局部血尿灌流,也有助於補腎之劑促進腺體分泌功能恢複。總之,活血化淤法在調節前列腺分泌功能亢進與分泌功能不足兩方麵有雙向作用。活血通絡藥有緩解盆底肌群功能紊亂的作用,因此,涼血活血,化淤通絡是中醫藥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基本方法之一。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常見的外治法:
(1)針灸療法,包括體針、耳針及灸法。
(2)前列腺按摩療法。
(3)熱水坐浴療法。
(4)前列腺注射療法。
(5)敷臍療法。
(6)中藥湯劑保留灌腸和栓劑塞肛療法。
(7)經尿道注藥法。
(8)物理療法包括:①超短波治療;②微波治療;③激光治療;④中波治療;⑤直流電藥物離子導入療法;⑥電興奮療法;⑦磁場療法;⑧經絡場平衡療法。
(9)足反射治療:即在足部的前列腺反射區施以按、揉等方法而達到緩解症狀的治療目的。
總之,今後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治療的方向應是:
(1)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走出誤區,認真對待。
(2)建立統一的、行之有效的用於診斷、治療的指標體係。
(3)進行多中心、大樣本量、前瞻性、隨機安慰劑對照實驗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