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效)本方治療60例咯血病人。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19歲,平均年齡為38.4歲。咯血時間1—5年32例,5—10年11例,20年以上17例,病程最長為30年。治療結果,服藥後止血時間最短1天,最長11天。2天以內40例,占66.6%;3天以上20例,占33.4%;平均為2.8天。總有效率為100%。
★附方
桑丹桔梗湯(《新中醫》)
(組成)桑葉9克,牡丹皮9克,知母9克,枇杷葉9克,桑白皮10克,黛蛤散10克,鉤藤10克,地骨皮15克,黃芩9克,當歸10克,蟬退9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泄肝清肺,涼血止血。
(主治)咯血(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證見咯血,咳則脅痛,咽幹少痰,便秘,尿黃,舌質淡紅,苔薄白,脈弦細。
三、清熱解毒劑
清肺定喘湯(《湖北中醫雜誌》)
(組成)天蕎麥24克,蛇舌草24克,天漿殼10克,魚腥草20克,蒼耳子10克,炙枇杷葉10克,橘紅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宣化痰,止咳。
(主治)咳嗽(大葉性肺炎等)證見胸痛,咳嗽,痰黃而稠或咯鐵鏽色痰,發熱,口渴,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弦數。
(按語)本方所治為肺熱咳嗽。熱與痰蘊於肺,故發熱,咳嗽,痰稠而黃,胸痛,口渴,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治療之法宜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止咳。方中天蕎麥(全蕎麥、開金鎖、金鎖銀末),甘澀苦寒,清熱解毒,活血散瘀,為治肺炎,肺膿瘍,咽喉腫痛等之常用藥,為本方君藥。臣以白花蛇舌草,魚膽草清熱解毒。佐以天漿殼(產於江浙一帶)甘辛溫,化痰止咳平喘;炙枇杷葉化痰止咳而宣肺潤肺;橘紅化痰行氣而燥濕和胃;蒼耳子祛風辛散肺氣;甘草和中解毒,並調和諸藥以兼為使藥。各藥配伍,共同起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療效)本方治療咳嗽90例。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齡最大79歲,最小4歲,平均為35.1歲。治療結果,治愈86例。其中服藥1劑愈者4例,2劑愈者18例,3劑愈者53例,4劑愈者11例,無效4例(服藥超過4劑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療者),占4.4%。總有效率為95.6%。
麻蔞湯(《廣東省中醫院論文選編》)
(組成)麻黃9克,杏仁12克,生石膏15克,黃芩10克,瓜蔞皮10克,連翹10克,萊菔子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咳嗽(小兒肺炎)。證見發熱,咳嗽,痰黃,口幹口渴,尿黃,便秘,舌質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x線可見肺部炎症性陰影。
(按語)本方所治小兒肺炎屬肺熱咳嗽範疇。發熱,口幹口渴,舌紅苔黃,脈數為肺熱;熱擾清肅之氣,上逆為咳嗽,甚則為氣促而喘;脈滑為痰濕之象。所以本方證為肺熱,肺氣不宣,痰濕阻滯所致。肺熱易傷嬌髒,故宜清熱解毒,宣散肺氣,化痰止咳平喘之法。方中君以石膏清熱生津,除煩平喘。臣以黃芩,連翹清熱解毒散結;麻黃發散以宣肺平喘,解除支氣管痙攣。佐以杏仁宣利肺氣,配合麻黃之宣肺平喘化痰止咳;石膏清重降平喘,使本方有比較強的平喘作用;瓜蔞皮清熱化痰,並宣利胸膈氣機;萊菔子降氣化痰,止咳平喘,並消滯和胃。甘草和中,並調諸藥為使。各藥配伍,共成清熱解毒,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劑。
(療效)本方治療小兒肺炎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齡6個月內4例,6個月至1歲者22例,1—2歲者24例,3—6歲者11例,13歲者2例,以6個月至2歲的病孩占多數。治療結果,痊愈45例(發熱已退,呼吸道症狀消失,肺部羅音消失,X線陰性),占71.4%;好轉18例(發熱已退,呼吸道症狀消失或明顯好轉,X線征炎症吸收好轉),占28.8%。總有效率為100%。
★附方
清熱合劑(《遼寧中醫雜誌》)
(組成)銀花12克,赤芍藥12克,連翹6克,黃芩6克,牛蒡子6克,花粉6克,龍膽草6克,六一散(滑石6、甘草1)6克,枳殼3克,青黛3克,薄荷3克,蕎穗6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退熱。
(主治)發熱(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證見發熱,咳嗽,痰黃而稠,口渴喜飲,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數。
肺癰飲(《浙江中醫雜誌》)
(組成)幹蘆根15克,苡仁15克,冬瓜子30克,魚腥草30克,地丁草30克,桃仁10克,全瓜蔞10克,黃芩10克,桔梗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化痰排膿。
(主治)肺癰(小兒肺癰瘍)。證見發熱,咳嗽,痰黃或鐵鏽,或膿痰,胸痛,氣促,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或洪數。
(按語)本方所治小兒肺膿瘍,屬肺癰範疇。肺癰乃因痰熱瘀血蘊結於肺而成。痰熱蘊於肺,則咳嗽痰黃,舌紅苔黃,脈數;熱毒壅盛,血敗成膿,故咳鐵鏽色痰,或腥臭膿痰;瘀滯肺絡,胸中隱痛。脈滑為痰血,濕濁。因此,對本方證的治療,宜清熱解毒,化痰排膿之法。方中以魚腥草(以新鮮的為佳)為君,善清肺熱,解毒,清散肺癰;臣以地丁草清熱解毒,借消散肺癰之性,以消肺熱膿癰;冬瓜子清熱祛濕排膿,消肺癰;蘆根(以鮮者佳,重用)清肺熱生津,以消肺癰。佐以黃芩清熱解毒;薏苡仁清熱排膿;桃仁活血祛瘀滯,改善肺部血循環;瓜蔞皮、瓜蔞仁清熱化痰,宣利胸膈,桔梗宣利肺氣,排膿止咳。諸藥配伍有清熱解毒,化痰,排膿的作用。
(療效)本方治療23例,小兒肺膿瘍。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齡3歲以下2例,4—7歲7例,8—12歲14例,以學齡期兒童見多,一年四季均有發病,而以春秋兩季發病較多。治療結果,退熱平均天數為11.8天,咳嗽全部消失者14例,稍有咳嗽9例。肺部聽診心肺正常者12例,病側呼吸音稍降低者9例,呼吸音乃未降低者2例。出院前均經X線複查,提示肺膿癰吸收痊愈5例,基本吸收3例,吸收好轉15例。全部治愈,無死亡。總有效率為100%。
★附方
消癰湯(《北京中醫雜誌》)
(組成)銀花50克,黃芩25克,杏仁15克,紫菀15克,苡仁25克,陳皮15克,桔紅20克,生甘草15克,桃仁15克,蘆根5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排膿。
(主治)肺癰(肺膿瘍)。證見咳嗽,咳痰黃而稠或膿血痰,胸痛,呼吸急促,口渴,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X線檢查可見病灶。
清鼻丸(《中醫藥學報》)
(組成)魚腥草2公斤,葛根1.5公斤,酒黃芩1.5公斤,花粉1.5公斤,川貝母1.5公斤,蒼耳子1.5公斤,龍膽草1公斤,薄荷0.75公斤。
(用法)將上藥共研為細末,蜜丸10克重二個。成人每日2次,每次服一丸,白開水送下。小兒劑量可酌減。
(功效)清熱解毒,通利鼻竅。
(主治)鼻淵(副鼻竇炎)。證見鼻塞,流濁涕,鼻粘膜幹燥充血,鼻腔內膿性分泌物,上頜竇部壓痛,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按語)本方所治副鼻竇炎屬鼻淵範疇。《素問·氣厥論》說:“膽移熱於腦,則辛頡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本方證鼻流濁涕,鼻腔內膿性分泌物,上頜竇部壓痛,均勻局部炎症嚴重,熱毒較甚;加之舌質紅苔黃,鼻粘膜幹燥,充血,為熱毒之證,肺開竅於鼻,濁涕不止,則與肺氣有關。因此治療上,應以清熱解毒,通利鼻竅為法。方中以黃芩為君,清熱解毒。臣以魚腥草,龍膽草清熱解毒燥濕。佐以川貝母清熱化痰,祛無形之痰,以減少病理滲出,並散結以消腫,消除炎症,天花粉清熱化痰,化瘀,散結,消腫;蒼耳子、薄荷祛風邪,辛行通竅,葛根辛透散邪,清熱,升清陽之氣以祈竅道清新,陽氣暢達,蜂蜜和中並調諸藥,兼以為使。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通利虛竅之功。
(療效)本方治療50例副鼻竇炎患者,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齡最大52歲,最小11歲。病程1—3個月8例,4個月一1年32例,1—3年10例。治療結果,治愈3例(症狀消失,鼻道分泌物減少,未見複發),占6%;顯效35例(症狀基本消失,鼻道分泌物減少時而複發),占70%,有效7例(症狀減輕,逐漸好轉,鼻道分泌物減少),占14%;無效5例(治療前和後症狀相同,鼻道有分泌物),占10%,總有效率為90%。
★附方
三花散(《新中醫》)
(組成)銀花30克,野菊花30克,辛荑花10克,蒼耳子20克,生薏苡仁20克,桃仁10克,黃芩10克,白芷10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辛行通竅。
(主治)鼻淵(副鼻竇炎)。證見頭暈,頭痛,嗅覺減退,神疲乏力,痛苦難堪,口幹口苦,苔薄黃,脈散。X線攝片診為“副鼻竇炎”。
消蛾合劑(《福建中醫藥》)
(組成)蒲公英10克,夏枯草10克,連翹10克,板藍根10克,前胡5克,桔梗5克,黃芩5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服。
(功效)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主治)乳蛾(急性扁桃體炎)。證見發熱頭痛,咳嗽,咽痛,喉核紅腫或有膿,口渴飲冷,尿黃,便秘,舌質紅,苔黃,脈數或滑數。
(按語)本方所治急性扁桃體炎,屬乳蛾範疇。《喉科秘旨》有詳述。名乳蛾者,《瘍科心得集》說:“夫風溫客熱,首先犯肺,化火循經,上逆人絡,結聚咽喉,腫如蠶蛾,故名“乳蛾”。證見喉核紅腫有膿,咽痛,伴發熱,頭痛,口渴,尿黃,舌質紅苔黃,脈數等,為肺胃熱毒征象;咳嗽為肺之清肅功能受熱毒所擾氣不肅降所致。因此,治療上宜清解肺胃熱毒,清利咽喉以祈喉核之紅腫消散,膿腐消除,兼以宣肺清肅肺氣,以止咳嗽。方中板藍根為君,清熱解毒,利咽消腫。臣以蒲公英清熱解毒;連翹,夏枯草清熱解毒並攻結以消腫。佐以黃芩清熱解毒,前胡宣降肺氣,祛痰止咳嗽;桔梗、甘草利咽止咳。甘草並調和諸藥作使。諸藥配伍,共奏清熱解毒,清利咽喉,兼以宣肺止咳之功。
(療效)本方治療小兒乳蛾308例。其中男181例,女127例。咽部喉腫253例,黃白色濃樣物72例,頜下痰核9例。治療結果,痊愈288例(服藥3天以內症狀全部消失者),占93.6%;好轉19例(服藥3天症狀基本控製者)占6.2%;無效1例(患者家屬用了抗生素治療,列為無效),占0.2%,總有效率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