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肺原性心髒病1(2 / 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病理改變首先可見粘膜血管收縮,局部缺血,分泌物減少,使人有鼻咽或喉部不適感,繼之可發生血管擴張,分泌物增多,粘膜上皮細胞破壞、脫落、少量單核細胞浸潤,有漿液性及粘液性炎性滲出。臨床可引起上呼吸道局部症狀和發熱、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血白細胞多為正常或降低,若並發細菌感染,可有白細胞升高,或見有膿性分泌物。

二、臨床表現

(一)症狀和體征

1.普通感冒

俗稱“傷風”,又稱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狀為主要表現。成人多數為鼻病毒引起,次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等。起病較急,初期有咽幹、咽癢或燒灼感。發病同時或數小時後,可有噴嚏、鼻塞、流清水樣鼻涕,2—3天後變稠。可伴咽痛,有時由於耳咽管炎使聽力減退,也可出現流淚、味覺遲鈍,呼吸不暢、聲嘶、時有咳嗽等。一般無發熱及全身症狀,或僅有低熱,不適、輕度畏寒和頭痛。檢查可見鼻腔粘膜充血、水腫、有分泌物、咽部輕度充血。

2.病參性咽炎、喉炎

急性病毒性咽炎的臨床特征為咽部發癢和灼熱感,疼痛不持久,也不突出。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時可伴有發熱和乏力。體檢咽部明顯充血和水腫,可見頜下淋巴結腫大且觸痛。

急性病毒性喉炎的臨床特征為聲嘶、講話困難、咳嗽時咽痛,常有發熱、咽痛或咳嗽。體檢可見喉部水腫、充血,局部淋巴結明顯腫大和觸痛。

3.流行性感冒

常發生於流行季節,有流行人群接觸史。起病急,全身症狀較重,高熱、全身酸痛,眼結膜炎症明顯。但鼻咽部症狀較輕。

4.皰疹性咽峽炎

常由柯薩奇病毒A引起,表現為明顯咽痛、發熱。檢查可見咽充血,軟齶、咽及扁桃體表麵有灰白色皰疹及淺表潰瘍,周圍有紅暈。

5.咽、結膜炎

主要由腺病毒,柯薩奇病毒等引起。臨床表現有發熱、咽痛、畏光、流淚,咽及眼結膜明顯充血。

6.細菌性咽—扁桃體炎

多由溶血性鏈球菌引起,其次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等引起。起病急,明顯咽痛、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檢查可見咽部明顯充血,扁桃體腫大、充血,表麵有黃色點狀滲出物,頜下淋巴腫大、壓痛。

二、常見並發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並發症常為繼發性細菌感染,可引起急性鼻竇炎、中耳炎、氣管—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作。部分可並發風濕病、腎炎、心肌炎、結締組織病。

三、實驗室和其他輔助檢查

(一)血常規檢查

病毒性感染見白細胞計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比例可升高。細菌感染有白細胞計數與中性粒細胞增多和核左移現象。

(二)病毒和病毒抗體的測定

取鼻咽部分泌物或咽拭子,視需要可用免疫熒光法(IFT)、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ELISA)、血清學診斷等方法作病毒分離與鑒定,以判斷病毒的類型,區別病毒和細菌感染。

(三)細菌培養

取痰或咽拭子培養以判斷致病細菌類型,選擇敏感藥物。

四、中醫辨證治療

風寒型

(臨床表現)鼻塞聲重、噴嚏、流清涕,喉癢,咳嗽,或痰多稀薄,甚則頭痛,身痛、惡寒發熱,苔薄白,脈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輕證用蔥豉湯加味:蔥白9克,淡豆豉9克,蘇葉6克,杏仁9克,荊芥6克(後下),防風9克;重症用荊防敗毒散:荊芥6克(後下),防風9克,川芎6克,前胡9克,柴胡6克,桔梗9克,枳殼6克,茯苓9克,羌活6克,獨活6克,生薑6克。

(成藥)複方感冒靈,每次服4片,每日3次;或用感冒清,每次服3片,每日3次。

(單方驗方)

1.荊芥9克(後下),防風9克,生薑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2.麻黃9克,蘇葉9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生薑6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3.芥穗10克,羌活10克,白芷10克,板藍根30克,前胡15克,杏仁10克,黃芩15克,淡豆豉30克。水煎2次,每次煎取藥液150-200毫升,分2~4次服,每日1劑。

4.藿香9克,防風9克,杏仁6克。水煎2次,分2~4次服,每日1劑。

(飲食療法)

1.蔥薑紅糖湯:蔥白頭(連服)3-7個,生薑3~5片。濃煎後加紅糖適量。熱服取汗。

2.茶葉糖醋:茶葉3克,生薑2片,紅糖10克,食醋3毫升。將上料放在茶杯內,開水衝泡5分鍾後內服,每日3次。

3.豆豉燒棗:連頭須蔥白5根,生薑3片,淡豆豉30克,食鹽少許,燒棗5枚。用水1碗半煎取大半碗,趁熱服下,取微汗。

4.蔥白糯米粥:蔥白頭5個,生薑15克,糯米100克。先將糯米煮成粥,再把蔥薑搗爛,同煮熱服,出汗即愈。

5.白胡椒熱湯麵:白胡椒末2克,蔥白頭5個。煮熱湯麵條1碗,加入上料拌勻,趁熱吃下蓋被而臥,汗出即愈。

6.核桃蔥薑茶:核桃仁25克,蔥白25克,生薑25克,茶葉15克。將核桃仁、蔥白、生薑共搗爛,同茶葉一同放入砂鍋內,加水1碗半煎者,去渣1次服下,蓋上棉被臥床,注意避風。

風熱型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風寒,或有汗出,頭痛,鼻塞,或有少量稠涕,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稠,苔薄黃,脈浮數。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方藥)銀翹散加減:銀花9克,連翹9克,淡竹葉6克,牛蒡子9克,桔梗9克,薄荷6克(後下),甘草6克。

(成藥)

銀翹解毒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強力銀翹片,每次服4片,每日3次;還可選用服感冒退熱衝劑、沙溪涼茶,雙料喉風散,夏桑菊衝劑,五老吉涼茶、板藍根衝劑等。

(單方驗方)

1.桑葉6克,牛蒡子6克,連翹6克,僵蠶6克,竹葉6克,桔梗5克,蘆根15克,淡豆豉9克,薄荷3克(後下),蔥白3克(後下),生甘草3克。水煎2次,共取200毫升,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

2.銀花15克,大青葉15克,鬼針草15克,葛根15克,荊芥10克,甘草3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3.羌活6克,板藍根15克,蒲公英15克,桔梗15克,石膏3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4.鴨蹠草30克,連翹15克,銀花15克,板藍根1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分3次服,每日1-2劑。

(飲食療法)

1.銀花山渣湯:銀花30克,山渣10克,蜂蜜50克。先把銀花、山渣放砂鍋內,加適量水;煮沸,3分鍾後,將藥液濾人小盤內;藥渣再煎熬1次,濾出藥液。將2次藥液合並,加蜂蜜,拌勻即成,隨時服用。

2.西瓜番茄汁:西瓜500克,番茄200克。西瓜去瓢,去籽,用沙布絞擠汁液;番茄先用沸水燙,剝去皮,去籽,用紗布絞擠汁液。然後2汁合並,代茶飲用。

3.清涼飲料:荷葉、冬瓜(連仁連皮)、苡米、西瓜皮等適量煎水多服,連服3—5日。可作夏季清涼飲料及預防之用。

4.青葉魚腥草湯:大青葉30克,魚腥草15克,龍葵15克,射幹15克,白糖或蜂蜜150毫升。上藥加水600毫升,煎至200毫升,加白糖或蜂蜜分2次服用。每日2劑,小兒酌減。

5.綠豆茶葉:綠豆25克搗爛,茶葉15克,紅糖50克。用清水1碗煎煮綠豆、茶葉1刻鍾去渣,加紅糖1次服完。

6.蘆根茶:蘆根50克,鮮蘿卜200克,蔥白7個,青橄欖7個。煮湯代茶飲。

7.蘿卜甘蔗茶:蘿卜、甘蔗各500克,金銀花10克,竹葉5克,白糖適量。蘿卜與甘蔗切塊,加水於砂鍋內,下金銀花、竹葉共煎,飲服時加白糖。可當茶飲,每日數次。

急性支氣管炎

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是氣管一支氣管粘膜的急性炎症病變。它是由病毒、細菌、真菌、支原體、衣原體等致病微生物感染,物理、化學性刺激或過敏反應等對氣管、支氣管壁粘膜的損害所造成的。該病在過度疲乏、受涼,削弱了上呼吸道生理防禦功能和在寒冷季節氣候突變時容易發病。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咳嗽和咳痰,部分患者可伴氣喘,病愈後支氣管粘膜結構可完全恢複正常。

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任何年齡均可發病,冬春兩季多見。其發病率極高,是一種常見多發性疾病。一般而言,老年人、幼兒發病率高於成人,北方高於南方,山區高於平原,吸煙者高於不吸煙者,空氣汙染嚴重的地方,其發病率也同樣較高。本病若病情遷延,反複發作者可導致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的發生。

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屬於中醫學的“咳嗽”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