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解表溫裏,宣肺化飲。
(方藥)小青龍合劑:麻黃6克,桂枝6克,芍藥15克,甘草6克,幹薑6克,細辛6克,法夏6克,五味子5克。
(成藥)小青龍合劑,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或用半貝丸,每次服l丸,每日2次。亦可選用保肺丸、半夏片、半夏露、橘貝半夏曲。
(單方驗方)
1.蔥須10克,荊芥6克,生薑10克,甘草6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2.桔梗9克,生麻黃3克,細辛3克,五味子9克,半夏9克,桂枝9克,生石膏3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飲食療法)
1.蔥白粥:見急性氣管炎之風寒束肺證。
2.薑汁北杏豬肺:豬肺250克(洗淨切塊),北杏15克。煲湯。湯將好時人薑汁1—2湯匙,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豬肺。
3.檸檬葉豬肺湯:檸檬葉15克,豬肺150克(洗淨切塊)。煲湯,食鹽少許調味,飲湯食豬肺。
4.生薑夾柿餅:去皮生薑6克,柿餅1個(切成兩邊)。生薑切碎夾在柿餅內,以文火焙熱,去薑吃柿餅,或同吃均可。
外寒內熱型
(臨床表現)咳嗽音嘎,痰稠難咯,惡寒,鼻塞,口渴,咽痛,或有身熱,甚則氣逆而喘,舌尖紅,苔白膩或微黃,脈浮滑數。
(治法)散寒清熱。
(方藥)麻杏石甘湯加味:麻黃6克,杏仁12克,石膏25克,炙甘草6克,魚腥草30克。
(成藥)解肌寧嗽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氣管炎糖漿,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還可以選用止咳化痰丸,清肺化痰丸,止咳定喘丸。
(單方驗方)
1.胡黃連12克,蒲公英15克,苦參30克,生甘草6克,麻黃6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2劑。
2.麻黃6克,蘇子10克,黃芩10克,桑白皮12克,北杏仁10克,魚腥草12克。水煎2次,混合分2次服,每日1劑。
(飲食療法)
1.生薑雞膽飲:生薑6—10克,水煎半杯調雞苦膽2—4個服,每日2次。
2.薑蔥蘿卜煲豆腐:蘿卜300克,豆腐200克。水煮,將熟人生薑,蔥白各適量(共搗)服食。
3.芫妥萬壽菊糖水:萬壽菊、芫妥各15克。水2碗煎至1碗,去渣,加紅糖適量調服。
肺脾氣虛型
(臨床表現)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氣短,納減,便溏,神疲乏力,聲低懶言,每遇風寒咳痰或喘息發作加重,舌質淡,苔白,脈虛。
(治法)益氣除痰。
(方藥)六君子湯:人參10克(或用黨參20克),茯苓20克,白術10克,陳皮3克,製半夏6克,炙甘草6克。
(成藥)陳夏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金水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或用金水六君丸,每次服1丸,每日3次。還可用參貝陳皮丸、保肺丸。
(單方驗方)
1.陳皮6克,半夏9克,黨參30克,茯苓2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蛤蚧2隻,高麗參24克,川貝母30克,銀花48克,黃芪30克,阿膠30克,桑白皮12克,法夏24克,五味子24克,蘇子24克,茯苓30克,沙參30克,麥冬30克,白果30克,米殼48克。研末煉密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每日2次。
(飲食療法)
1.黨參湯:黨參30克,橘皮10克,蘇葉15克,砂糖150克。加水2000毫升,水煎代茶。
2.黃芪肉合粥:黃芪、百合各20克,白米50克。煮粥食用(或加苡米20克亦可)。
3.薑汁牛肺糯米飯:牛肺150~200克,糯米適量。文火煮飯,飯熟人生薑汁15毫升拌服。
4.黨參北杏煲豬肺:豬肺250克,黨參20克,北杏10克。煲湯,調味飲湯食豬肺。
肺腎陰虛型
(臨床表現)咳嗽時作,幹咳少痰,或痰中帶血,或伴喘息,咽幹口燥,失眠,盜汗,五心煩熱,麵色潮紅或顴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弱。
(治法)滋陰潤肺。
(方藥)七味都氣丸(熟地黃25克,山茱萸10克,山藥15克,茯苓12克,丹皮9克,澤瀉9克,五味子6克),合參蚧散(人參10克、蛤蚧1對);或用百合固金丸(生地黃15克、熟地黃15克,麥冬10克,貝母10克,百合15克,當歸12克,炒芍藥15克,玄參12克,桔梗10克,甘草6克)。
(成藥)百合固金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或用七味都氣丸,每次服1丸,每日2次;還可選用服人參固本丸,養陰清肺丸、瓊玉膏。
(單方驗方)
1.百合30克,連子30克,川貝母10克,麥冬1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2.紫河車粉30克,百部120克,雞蛋殼90克,黨參120克,沙參120克,五味子60克。曬幹研細末,水煎成膏狀,再加入防腐劑即可。每次服5毫升,每日3次,溫開水衝服。
(飲食療法)
1.百合杏仁粥:鮮百合50克(幹品亦可),南杏仁30克(去皮尖),白米或糯米50克。煮粥加糖服。
2.沙參玉竹煲老鴨:沙參、玉竹各30—50克,老鴨去毛髒洗淨半隻或1隻。文火煮1小時以上,調味後飲湯吃鴨。
3.淮山圓肉燉水魚:淮山、圓肉各15—20克,水魚1隻。將水魚去腸髒切塊,與上藥放燉盅中燉服。
4.冬蟲草燉水鴨:水鴨1隻去毛髒,冬蟲草12克置人鴨腹內,放燉盅內燉熟,調味飲湯食鴨肉。
肺腎陽虛型
(臨床表現)咳喘久作,呼多吸少,動則尤甚,痰稀色白或如泡沫,畏寒肢冷,精神萎靡,腰膝酸軟,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細無力。
(治法)溫腎納氣。
(方藥)金匱腎氣丸:桂枝6克,附子9克,熟地黃15克,山萸肉9克,山藥12克,茯苓15克,丹皮9克,澤瀉9克。喘甚者合用黑錫丹:黑錫3克,硫黃3克,川楝子9克,葫蘆巴9克,木香6克(後下),炮附子9克,肉豆蔻9克,陽起石9克,沉香6克(後下),茴香6克,肉桂3克(衝服),補骨脂9克。
(成藥)金匱腎氣丸,每次服1丸,早晚各1丸。還可選服右歸丸,參茸蛤蚧保腎丸,黑錫丹等。
(單方驗方)
1.絲瓜葉10克,核桃仁30克,附子10克,熟地20克,生薑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2.附子9克,肉桂6克(衝服),熟地24克,山萸肉9克,淮山15克,五味子10克,麥冬10克,黃芪20克,沉香6克(後下),補骨脂9克。水煎服,每日1劑。
(飲食療法)
1.人參胡桃煎:人參5克,胡桃6枚去殼打碎。煎湯服之。
2.青蛙燉胡椒:大青蛙1隻去內髒洗淨,胡椒10粒放入青蛙腹內用線縫合,放燉盅內燉熟,飲湯食青蛙。
3.麻雀燉冰糖:麻雀2隻或鵪鶉1隻去毛髒,冰糖15克。燉服,服時兌入黃酒亦可。
4.冬蟲草燉胎盤:冬蟲草15克,鮮胎盤(人、豬、牛胎盤均可)半個至1個。隔水燉服。
5.韭菜炒雞蛋:鮮韭菜100克洗淨切碎,雞蛋2枚去殼攪勻,加生油,食鹽同炒熟佐膳。
肺炎
肺炎是指各種致病因素引起肺實質炎症的一種呼吸係統疾病。其病因以感染最常見,臨床主要症狀為寒戰、高熱、咳嗽、咯痰、胸痛等。
本病發病率高,據估計我國每年約有250萬人患肺炎,年發病率約2/1000,死亡約12萬5千人,死亡率1/10000萬,居各種死因第5位。1990年WHO統計全球人口死因順位,急性呼吸道感染僅次於心血管病居第2位。特別是嬰幼兒、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較高。肺炎在臨床上有兩種分類方法:按病理解剖學分類可分為大葉性、小葉性和間質性肺炎;按病因學分類可分為細菌、病毒、支原體、真菌、立克次體、衣原體和原蟲等感染性肺炎。為有利於治療,目前診斷多按病因學分類。肺炎病原體以細菌常見,成人約占80%,兒童雖然病毒性肺炎增加,但細菌性肺炎仍在70%左右。
肺炎屬於中醫學“風溫”、“肺熱病”、“咳嗽”、“肺炎喘嗽”病證範疇。
一、病因病機
(一)中醫
中醫學對肺炎的病因病機認為,素稟正氣不足,肺氣失於固密,或寒溫失調,起居不慎而致肺衛外機能減弱時,均可導致外邪乘虛侵入而發病。其致病原因主要是外感風熱病邪,或風寒之邪人裏化熱。風熱之邪侵襲人體,從口鼻皮毛而人,首先犯肺。或風寒束表,衛氣鬱阻,肺氣不宣,邪鬱化熱,熱壅於肺。肺合皮毛而統衛氣,故病之初期,外邪初犯肺經,衛氣鬱而不宣,皮毛開合失司,肺失宣發,而出現畏寒、寒戰、高熱,頭痛、身痛、咳嗽等衛氣與外邪抗爭的衛分表證,此時以衛表症狀為主,故雖有咳嗽,但痰不多,或咳嗽不甚。繼而,熱人氣分,肺熱鬱蒸,故見身熱不惡寒;熱邪灼津成痰,形成痰熱阻肺,而出現咳嗽、氣促、鼻煽、痰黃而粘;痰熱內阻,肺絡失和而致胸痛;若熱盛損傷肺絡,則見咯血;肺與大腸相表裏,痰熱壅盛,熱灼腸液,府實裏結,則大便秘而不行。本病病位主要在肺,病機以痰熱交阻、肺失宣肅為主要變化。在一般情況下,經過衛、氣分階段,病邪可逐漸解除。若邪氣過盛,正不勝邪,邪氣人裏並內傳營血,則見麵唇青紫或衄血發斑;甚至邪熱內陷、逆傳心包、蒙閉心竅,出現神昏諾語或昏憒不語。若邪熱鬱閉不宣,熱深厥深,則見四肢厥冷。邪熱太盛,正氣不支,或汗出太過,陰液驟耗,脈微欲絕,為陰竭陽脫之危象。若治療得當,邪退正複,可見熱病恢複期氣虛陰傷之低熱,手足心熱或口舌幹燥,神疲體倦,氣短懶言之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