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歲時,她與魏思仁和離。大約五年之後,她終於修成媚骨,最擅陰陽平衡與采納之術。此後又機緣巧合,獲得一本《軒轅黃帝陰符經》,於“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之理頗有一些獨特之處。此後經年,宇文倩又自悟出一套上醫駐顏術,其容貌體征一直保持在二十五歲,愛慕者無數。
宇文倩一生禦男無數,是令無數主婦們痛恨的風流女神,其豔名令列國諸多男性咋舌側目。但她此後終身未嫁,也未有任何子嗣留存於世。六十歲時,她於世上消失。沒有人知道她去了哪裏。隻知道,那一年,滇西鳳凰山雲崖洞開始有香火之息,一個擁有絕世容顏的婦人在此潛心修煉,不問世間凡事,不為紅塵所擾。
“媚,要合一,要媚而不邪,媚而不妖,媚而不俗,媚而不濫。這樣的媚,才會讓愛情恒久,青春永駐。”她留下的一段話,已成為閨閣女子重獲新生的法寶和秘傳。宇文倩一手創辦了重華門,教導女子修身,給女性帶來不老的容顏和萬方的儀態——不為取悅男子,卻是為己而活。
宇文倩是曆史,也是傳奇。重華門的女子們改變了無數的朝代和英雄豪傑的生死,卻都終身不嫁,因為沒有人能夠駕馭她們。
民間至今留傳這樣一首歌;
“滇西鳳凰山,窈窕神女顏。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新月如佳人,瀲瀲初弄月。
委委佗佗美也,皆佳麗美豔之貌,出自重華門。”
宇文倩不愧是個修仙得道的奇才,將當年老姆媽傳於她的上醫媚術發揚光大,與民間流傳的《淺媚》和《常媚》整理融合,自創《無上媚》功,分為上下兩冊,遇有機緣之人方可傳之,是重華門的鎮派之寶。
但這本《無上媚》的下冊自後唐以後卻突然消失於人間。
當時的掌門,冠絕天下的“瀾海仙子”朱屏娟時年一百零四歲,卻仍舊擁有二十歲的容貌和身姿,是僅次於開山祖師宇文倩之後的又一集大成者。有次遊曆蜀州,機緣巧合之下識得一位宦門世家的楊姓小姐,見她姿質豐豔,性格婉順,精通音律,又擅歌舞,並善彈琵琶,與自己的喜好不謀而合,當下收在身邊作徒弟,親自教導了約三年時光。
那楊小姐天性聰慧,雖未正式拜門入山,隻是朱屏娟的記名弟子,且並未修習《陰符經》等內功心法,但她修習的《常媚》卻已是爐火純青。朱屏娟有意將衣缽傳於她,想將她從蜀州帶回滇西鳳凰山繼續傳授,卻不想此時楊小姐的父親重病過逝,需回家奔喪。
彼時派中事務繁多,幾個外家弟子又受江湖恩怨牽連,朱屏娟需急刻趕回山料理。無奈之下,隻得與楊小姐匆匆道別,又覺得良材難得,猶豫再三,還是將上下兩冊《無上媚》遞給徒兒,囑她於無人處潛心修煉,待師父抽得空時,便去蜀州迎她。楊小姐年紀尚小,卻生得膚如凝脂、妖嬈豐腴、天生媚骨,此時對師父縱有百般不舍,無奈家事繁擾,隻得委屈接過書冊,跪倒拜了三拜,與師父泣淚分離。
哪知此別之後竟無緣再見。隻因“瀾海仙子”朱屏娟久負盛名,早年沉溺於男女合和之術,與正邪兩道的名士俠客多有來往,卻也不經意間酷了無數的心、結了無數的仇。此次回山途中遭遇仇家埋伏身中劇毒,拚得性命回山後,卻也一病不起,一身修為幾乎損失大半。此後經年,一直在山中閉關未出,那尋徒兒的心,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了。
那楊姓小姐回家葬父後,便搬至東都洛陽的叔叔家裏,一直修煉《無上媚》功,十五歲時已是明眸皓齒、國色天香。洛陽的各大名門貴族盛宴之上,經常見她挽著小小的回鶻髻,配著星星閃閃的金步搖,肥胖而不臃腫,豐滿卻顯輕盈,靜坐時端莊柔美、風韻卓絕、媚眼如絲,跳舞時身軀搖顫、雙目生輝、朱唇含笑,驚呆世人。先是嫁予壽王李瑁,三年後又因“姿質天挺,宜充掖廷”之故被唐玄宗召入後宮,五年後獲封貴妃,位同皇後,便是曆史上著名的楊玉環了。
楊玉環集三千寵愛於一身,至六宮粉黛無顏色,玄宗曾對後宮中人說:“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連著其整個楊家都從此得勢,其所獲厚愛可見一斑。楊玉環卻深知這一身榮寵,雖與自己年輕貌美不無關係,但那上下兩冊《無上媚》功卻是其中之關鍵,是以日日修習,從未間斷,尤其是年歲漸長,姿容日衰,盛年不在,暮境即來之後,更盼著當年的師父能來傳授自己駐顏之術和長生之法,卻終其一生也未再見到過朱屏娟。
此時的朱屏娟已在內憂外患中無暇顧及世上之事。內憂:門中大亂,一些年長的師姐持靜篤之念,主張“清靜無欲”,專修《陰符經》“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以期長生不老,得道成仙;一些年輕的師妹,尤其是外家掛名弟子則力推《無上媚》“世鮮法眼,誰識陰陽,若不深藏,易招謗毀”,用媚道控製男子,用法力影響天道人事,以期陰陽雙修、驅顏有術。這兩派前者人雖少卻道行高,後者人雖眾卻資曆潛,一時間鳳凰山雞飛狗跳,鬧得不可開交。外患:曆經幾百年來的發展,重華門固然門禁森嚴,用術法助世間女子保平安、求子、求愛、祛病,貼符、燒符、吞符固然居多,但也有少數狂妄之徒將媚術與巫蠱之術相結合,詛咒害人,結了不少仇家。加之一個楊玉環,未修《陰符經》卻修《無上媚》,空有狐媚惑主之姿卻無匡扶正道之心,“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是直接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的紅顏禍水。“無上媚出,江山易主。”一時間,世人皆恨重華門,其“妖女門”的稱號也漸漸坐實。
待得朱屏娟的大弟子呂宋淑最終處理完派中內訌,接任掌門之位後去皇宮尋找多年未見的師妹楊玉環時,方知佳人早已離世三年,而那原本上下兩冊的《無上媚》也隻找到單單上冊。
呂宋淑恨透了楊玉環。她敗壞了重華門的名聲,遺失了開山祖師傳下的孤本,害得恩師抑鬱而終,更引得派中內鬥傷及根本,許多年輕的弟子隻重媚術而忽略心法,癡迷於各種符咒和媚藥,變得“慈戀愛憎,嫉妒憂惠,染著堅牢,情不自抑”。是以自呂宋淑後,重華門隻遵《陰符經》,是所有弟子必須首習的內功心法,而各種媚術卻漸漸被禁,甚至《淺媚》都隻見到心思澄明、端莊豁達之弟子方才傳授,《常媚》隻有掌門人才習,而那本宇文倩當年親筆所書的《無上媚》上冊至今無人修習,一直存放在流星閣最高處的密匣之中,近五百年沒有開封。
《無上媚》離世五百年,世上再無第二個楊玉環。之後的宋明兩朝,禮法大嚴,男女之妨較唐時不知嚴謹多少倍去,“三綱五常”之說漸行於世,男女大妨一時盛行。重華門薪火又傳了四代,到了辛藍孆時,《陰符經》已煉至第六重,以二百歲之齡保持四十歲之姿,是曆代掌門中最長壽者。但辛藍孆對媚術並無興趣,一心追求長生不老,飛升元嬰,是以隻修了《淺媚》便罷。
辛藍孆容貌豔麗,一生追求者無數,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輩,卻從未委身於任何一個男人,堪稱守身如玉的典範,加之生性淡漠,於男女之事頗不為然,因此在她治下,重華門更像一個尼姑廟。她雖未禁止門人修煉陰陽雙修之術,卻不允許男性出現在鳳凰山,因此一些想雙修的門人學成之後隻得自行下山。
辛藍孆的姐姐辛藍媚,是上一屆的重華掌門,名滿天下的重華女仙。和淡漠絕情的妹妹相反,她姿容絕冠,一身媚骨,頗懂雙修,取次花叢,甚為瀟灑。加上仙姿卓絕,修到金丹本是水道渠成之事,後來卻因為愛上一個凡人而甘願沉淪,甚至願意放棄百年道行與之雙宿雙飛。哪知天妒紅顏、時不假年,最後竟因難產而死,那男子也情傷而隨她一同去了,隻留一個孤女由辛藍孆撫養,正是她最鍾愛的女徒杜鳳休,也就是白冼風口中的“大師姐”。杜鳳休跟隨辛藍孆修習二十年,本已經得其真傳,卻在一次遊曆的時候遇到一魔界仇人,二人鬥法三天三夜,最終落敗受傷而死,其師辛藍孆甚至沒有見到她最後一眼。後又幾經尋找,收了辛妍。辛妍的名字,自然是她取的,姓也自然是跟她。至於其來曆,恐怕隻有辛藍孆自己才知曉。
在杜鳳休和辛妍之間,辛藍孆卻還收了個男徒弟白冼風。這白冼風本非凡人,是辛藍媚曾經無意中收留的一個魂魄,養在鳳凰山後浮萍洞之中五十年,吸天地之靈氣,取日月之精華,最後竟化為一個俊秀可愛的小童子,那時辛藍媚已經離世。雖有門規不收男徒的說法,但看在姐姐的份兒上,辛藍孆破例收其為記名弟子,每年下山傳功一次,但是從來沒有帶回過鳳凰山,隻教了他習《陰符經》,後又傳了連自己也沒有練的外功名篇《伏藏錄》。成年後另其易容隱遁在鳳凰山角下的蘇圩鎮,做了個站崗放哨的門神。那白冼風始終心存感激,兢兢業業,唯師命是從,倒也甚是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