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孕婦妊娠期的養護2(3 / 3)

母體情況

孕婦下腹部膨隆,感覺下墜。時常有心慌、氣短的感覺。有時便秘。此時宮底高度已平臍。

自我估計胎兒的發育

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子宮逐月增大,胎兒不斷發育。根據子宮大小判斷妊娠月份或估計胎兒大小一定的參考價值。

宮高是指恥骨聯合上緣至子宮底最高點的距離,代表子宮長徑。在臍水平測量的腹圍代表子宮的橫徑及前後徑。綜合三個徑線,能較準確地反映子宮大小,估計胎兒發育。一般自妊娠第5個月開始進行此項檢查。

胎動——胎兒安危的信號

胎動,就是胎兒在子宮活動衝擊子宮壁。通常在孕18~20周時,孕婦可感覺到胎動。胎動正常,表示胎盤功能良好,輸送給胎兒的氧氣充足,胎兒生長發育正常。一般來說,正常的明顯的胎動一小時不少於3~5次,12小時明顯胎動約在30~40次以上,最高可達100次左右。但胎兒個體間存在差異,有的胎兒更“活潑”一些。隻要孕婦掌握了自己孩子胎動的規律,就能發現胎兒的活動是否正常。

胎動一般來說是規律的,但也受一些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例如妊娠月份不同,一天之中測定時間不同,胎動次數也就有差異;另外羊水多少、孕婦情緒變化、使用藥物等,都會使胎動發生一定的變化。在妊娠28~38周時,胎動最活躍,臨近時足月,由於胎頭下降到骨盆,胎動次數反而相對減少,這也是正常的。

如果孕婦發現胎動次數突然減少,甚至停止,一定要警惕。這可能預示胎兒健康出了問題,應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如果12小時胎動少於20次,或1小時胎動小於3次,可能是由於胎兒缺氧。因此,孕婦如能及時發現胎兒不正常,盡快到醫院診治,可以使胎兒轉危為安。如果沒有發現胎動的變化,未及時搶救,那麼從胎動消失到胎音消失至胎兒死亡,僅僅12~48小時。

怎麼計算胎動呢?方法很簡單。孕婦可每日早、中、晚各測一次,或每晚臨睡前固定時間測一次。當然,胎動隻能作為胎兒狀況的一個信號,至於胎兒發育情況,還需經過多方麵檢查做出綜合判斷。

妊娠體操(4)

6.盤腿坐運動這項運動可放鬆腰關節,伸展骨盆肌肉。

(1)盤腿坐,把兩手交叉放在膝蓋上。

(2)兩手輕輕地向大腿根方向推。

(3)呼吸一次把手回到膝蓋上。每天早晚各做一次,持續2~3分鍾,習慣以後,可延長到10分鍾。

7.從側坐到臥姿:

(1)改變動作時,不要過急,不要給腹部帶來震動。

(2)從側坐到躺下,要用胳膊支撐著,把頭緩緩地放在枕頭上。

(3)右側臥姿是飯後休息的好姿勢。

妊娠期氣功(2)

1.端正平坐,上身自然伸直,兩手自然放膝上,眼微閉,口自然閉合,麵部肌肉放鬆,舌尖抵上顎。

2.坐定以後,鼻吸口呼,呼吸深、長、勻、細,從鼻中吸入的氣,想像氣流入丹田,繞幾圈後,又由口呼出。如此十餘次。

3.然後,腦子排除一切雜念,沿著部位默念“百會放鬆、印堂放鬆、人中放鬆、喉放鬆、雙肩放鬆、胸部放鬆、腹部放鬆、臂部放鬆、大腿放鬆、小腿放鬆、湧泉放鬆”,所念之處便放鬆,這樣進入假睡眠狀態。

4.以上狀態持續15分鍾後,便開始收功。眼睛微閉,兩手食指與中指並攏,輕輕敲打太陽穴50次,然後輕輕地、深長地從口把氣呼出。練功即完畢。

注意練功要寬衣,排大小便,不要在過饑飽時練功。

6月胎兒與母體情況(孕21~24周)

胎兒情況

胎兒身長28~34厘米,體重600~800克,皮下脂肪開始發育,但皮膚有皺紋。此時胎兒麵目清楚,骨骼健全,經常改變位置。六個月的胎兒肌肉發育較快,體力增強,越來越頻繁的胎動表現了他的活動能力。大腦繼續複雜化,眉毛已長出,鼻子更挺起,脖子更長了。當胎兒睡覺時,兩條胳膊彎曲抱在胸前,膝前提到腹部。

母體情況

孕婦體重增加。乳腺可分泌少量乳汁,子宮底有臍上一二橫指處。

學一學聽胎心音

未來的父親應學會聽胎心音,最簡便的方法是用耳朵直接貼在孕婦腹壁上聽取。在妊娠24周之前,胎心音多在臍與恥骨聯合之間。24周之後,胎心隨胎位而不同,可在孕婦臍的左下或右下方。聽胎心不是一下就能掌握的,要學會分辨胎心音與腸鳴音、母體腹主動脈音和母體心音。胎心音是規律的,腸鳴音不規律;胎心跳動快,母體的心律慢。

每次聽胎心必須至少1分鍾,正常胎心率為每分鍾140次左右。正常範圍在每分鍾120~160次。如果每分鍾超過160次,表示胎兒輕度缺氧;如果每分鍾少於120次,則顯示胎兒重度缺氧;如果少於120次並伴有胎心跳動不規律,則情況更嚴重,應立即請醫生診治。胎心計數應該記錄,孕28周後應每日記錄。

怎樣量子宮底高度

子宮底高度隨孕周的增加而增加,可以比較準確地提示胎兒生長發育情況,過去用臍孔作示記測量宮底高度,比較簡便,但臍孔與恥骨聯合間的的距離,因人而異,並不準確,因此,現多用兩軟尺測量。在測量前,孕婦應排空小便,平臥,兩腿放平,腹壁放鬆。軟尺一端放在恥骨聯合上緣,一端緊貼腹壁皮膚。在孕20~24周,子宮底平均每周增長1厘米。到34周以後,增長較慢,平均每周增長0.8厘米。孕40周時,子宮底的平均高度為34厘米。

妊娠體操(5)

8.鬆弛法:

(1)肌肉持續緊張容易疲勞,鬆弛一兩分鍾,對孕婦十分有利。

(2)頭枕枕頭,微側臥,手臂彎曲,彎曲隨意的膝蓋下墊一枕頭。

7月胎兒與母體情況(孕25~28周)

胎兒情況

胎兒身長已達30~35厘米,體重1200克左右。胎兒皮下脂肪較少,看上去像老年人。全身皮膚上都有胎毛,頭發眉毛已長出。指(趾)甲均未達到指(趾)尖。男性胎兒的睾丸已下降到陰囊內,女性胎兒的陰唇已經發良。這個月胎兒的神經係統進一步完善,胎動變得更加協調,而且更多樣了,不僅能手舞足蹈,而且會轉身。他的眼皮睜開,但眼珠上還蒙著一層薄膜。如果胎兒此時出生,能啼哭,能吞咽,但生活力弱,必須在良好的條件及特殊的護理下才能生存。

母體情況

孕婦腹部增大,臍上部也膨隆起來,下肢可出現靜脈曲張,此期易發生妊娠高血壓綜合症。宮底高度在臍上三橫指處。妊娠體操(6)

9.按摩和壓迫:

(1)平時按摩和壓迫酸痛的腰部可感到舒服。在分娩陣痛時,按摩腰部配合正確的呼吸有助於分娩。

(2)按摩腹部進行鼓腹深呼吸,吸氣時手向上撫摸,邊吐氣邊向下撫摸。

(3)拇指按壓腰肌,吐氣時用力壓,吸氣時放鬆,也可同樣按摩脊背疼痛部位。

8月胎兒與母體情況(孕28~32周)

胎兒情況

胎兒身長約40厘米,體重1500~1700克。胎兒主要的器官已初步發育完畢,胃、腸、腎等的功能已達到出生後的水平。覆蓋在皮膚上的細絨毛消失,被胎脂取代。眼球表麵的薄膜被眼睛吸收。皮膚深紅,脂肪稍增多,位置開始穩定,生活能力比七個月的胎兒強,如果出生,在適當的護理下可以存活。

母體情況

孕婦感到身體沉重,經常腰背及下肢酸痛,乳暈、臍部及外陰色素加深,在仰臥時感到不舒服。此時宮底高度在臍與劍突之間。

9月胎兒與母體情況(孕33~36周)

胎兒情況

胎兒身長約45~46厘米,體重約2500克,皮膚為玫瑰色,指(趾)甲已達指(趾)尖,能啼哭,也能吮吸。全身渾圓,脂肪增多,此時出生,存活率較高。

母體情況

孕婦感覺身體逐漸沉重,小便頻數,陰道分泌物增多,有輕微的子宮收縮,宮底高度,在劍突下二橫指。

妊娠體操(7)

1.骨盆的振動運動:

(1)鍛煉下腹部及產道的肌肉。早晨起床前,晚上睡覺前練習呼吸法。

(2)腰貼在床上,輕輕把肚子挺起,使背和床之間出現空間,再慢慢放下,然後放鬆休息。根據孕婦情況增加次數。

(3)膝蓋著床,頭下垂,脊背向上弓支撐著上半身的重心。

(4)抬頭把腰向前移動,身體重心也隨之向前移,再逐漸恢複到仰臥位。

2.喘氣似的短促呼吸這種呼吸是配合分娩的。略微提氣,用鼻子短促地反複呼吸五六次,然後慢慢地把氣吐出來,嘴輕輕張開。

10月胎兒與母體情況(孕37~40周)

胎兒情況

40周的胎兒稱為足月胎兒或成熟兒,胎兒已發育成熟,能夠很好地脫離母體獨立生活。

母體情況

初產婦90%以上在預產期前2~6周,胎先露下降到骨盆入口平麵以下,胸腹憋悶的症狀得以緩解,食欲變好。子宮較寬,官底降至臍與劍突之間。

孕期營養與飲食護理

妊娠一個月的飲食與藥膳

應學一點營養學

在妊娠期吃什麼對胎兒有利?這是使孕婦犯愁的事。有人認為,價錢貴的食品,營養一定豐富,應該多吃;有人認為吃什麼都有營養,愛吃什麼就吃什麼。這些認識,都是不科學的,吃飯,是為了提供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為了使母胎健康,應注意科學配餐,不僅追求色,香、味、形,而且更重視營養平衡。所謂營養平衡,就是使每日膳食所供給的營養比例恰當,充分滿足母體及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怎樣吃才能收到營養平衡呢?這就要求孕婦學一點營養學。

孕婦的正常活動及胎兒的發育,需要營養供給,關於妊娠期人體所需營養素的種類和數量,營養學家已進行了很多研究。人體所需的最基本營養是蛋白質、脂類、糖類(碳水化合物)、無機鹽(礦物質)、維生素及水分。

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

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之一,蛋白質約占人體重量的18%。在妊娠期,孕婦體內的變化,血液量的增加,身體的免疫能力,胎兒的生長發育及孕婦每日活動的能量,都需要從食物中攝取大量蛋白質來供給。

人體蛋白質由20多種氨基酸組成,其中有些氨基酸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須由食物蛋白質來供應,這些氨基酸稱為必需氨基酸。還有一些氨基酸能夠由人體合成,不一定由食物供給,叫非必需氨基酯。人體需要的必須氨基酸有八種:亮氨酸、異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

食物蛋白質營養價值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種類,含量及比例是否與人體內蛋白質相近似,越近似,營養價值越高。一般說來,動物蛋白質所含的必需氨基酸,從組成和比例方麵都較適於人體需要,植物蛋白差一些,如肉類、家禽、蛋、魚、奶等動物性食品,便是優質蛋白質,利用率也比較高。一般成人每天每公斤所需蛋白質為1.2克,每日總數70克左右,孕婦應適當增加蛋白質的供應。特別是妊娠後期,是胎兒大腦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需要大量的蛋白質,最好每日供給85~100克,其中包括足夠的動物蛋白質。

碳水化合物是熱能的主要來源

我國人民膳食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是人體最主要的熱能來源。如大米、麵粉等,都含有大量澱粉。在妊娠期,孕婦對碳水化合物需求增加,因此在膳食中供應一定量的含糖類食物。一般來說,孕婦每日平均需要進食400克左右的穀物食品,另外在米、麵主食中,要增加一些粗糧。但孕婦要少吃蔗糖等食物,少喝高糖飲料。如麥乳精,含蛋白質很低,隻有5%~7%,其中含大量蔗糖和麥芽糖,產生大量的熱,而營養價值並不比大米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