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孕婦妊娠期的養護4(2 / 3)

漢代王充談到胎教時說:“性命在本,故禮有胎教之法,子在身時,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非正色目不視,非正聲耳不聽。受氣時母不謹慎,心妄慮邪,則子長大,狂悖不善,形體醜惡”,清代陳弘謀也說:“自婦人妊子之時,謹寢室,隸視聽,夜則令瞽詩,道正事。凡以慎所感,謂感善則善,為生計也。”

這種認為感於善則善,感於惡則惡,趨善避惡的胎教,是有一定道理的。儒家的論點也有些是荒謬的,如“孕女見麋,而子四目”;“故孕婦食兔,子生缺唇”;“是月也,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大凶”等等。

在古代醫學著作中,也有胎教的論述。古代中醫大家多飽學經書,博采眾家,其道德倫理思想與儒家有一致之處。醫者在論述胎教時,又增加了胎養的內容。如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說:“欲令子美好端正者,數觀白璧美玉,看孔雀,食鯉魚。欲令子多智多力,則啖牛心,食大麥。”又如“婦人妊娠,不欲令見醜惡物,異類鳥獸,食當避其異常味,不欲令見熊羆虎豹及射鳥射雉,食牛心、白大肉、鯉頭……”

宋代陳自明的《婦人大全良方》關於胎教的論述較為深刻,資料也更豐富。

陳自明認為“三月始胎”、“未有定儀”,他說“三月名始胎,當此之時,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儀,見物而變”。他認為三月胎孕不僅始具人形,而且始具人心,人的形狀及精神初步形成。但此時可塑性很大,還沒有定型,這時孕婦見到什麼特征的東西,就會有感而影響胎兒。即感善而善,感惡則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因此,孕婦“欲子端正莊嚴,當令母見貴人,不可見狀貌醜惡人也。欲生男,宜操弓矢,乘牡馬。欲生女,宜著珥,施環佩。欲子美好,玩白璧,觀孔雀。欲子賢能,宜讀詩書,務和雅。”這裏所講的,是孕婦所思,是一種自我美育,自我修養。使孕婦產生生育健康發育的胎兒的願望,希望胎兒成為端正莊嚴、美好賢能的人。這種願望及相應的行為必然對胎兒產生良性的刺激。

陳自明還認為胎兒在母腹中是能夠感知外界音響的,他說“夫至精才化,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腹中,隨母聽聞。”“隨母聽聞”的觀點與現代胎教的理論是一致的,現代胎教主要也是通過胎兒的聽覺感受使胎兒接受教育。根據“隨母聽聞”的理論,陳自明又說道:“自妊娠之後,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悅,常處靜室,多聽美言,目不觀惡事,如此則生男福壽敦厚,忠孝賢明。不然則男女既生,則多鄙賤不壽而愚,此所謂因外象而內感也。昔太壬妊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談惡言,也傳胎教之道,是謂此也。”這裏陳自明過分強調了一個人先天的成分,但他所說的,無疑對胎兒對孕婦都是有益無害的。現代科學證明,孕婦處在安謐寧靜的環境中,常聽優美典雅的音樂,不僅可使孕婦心平氣和,也可使胎兒大部分時問安靜踏實。

陳自明並不認為孕婦要取消極態度,不敢動,不敢說,而是“所湊有節適,所入有度量,凡所畏忌,悉知戒慎”,“寢興以時,出處以節”,取積極的“保攝妊娠”的作用。這既有一定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實用性。

妊娠五月的胎教

古人說,妊娠五月應“晏起沐浴,浣衣居處,必厚其衣裳,朝吸天光,以避殃。其食稻麥,其羹牛羊,和菜萸調以五昧,是謂養氣,以定五髒”,“兒四肢成,無太饑,無甚飽,無食幹燥,無自炙熱,無太勞倦”。這時的孕婦多精神愉快,除注意養胎外,還應多到大自然中領略天地之美,到博物館、展覽館看一看美術展覽。出現胎動以後,應定時與胎兒做體操,給胎兒以良性刺激。妊娠五月的胎兒,能聽到強烈的響聲,如母親的心音,母親說話的聲音、音樂,街上的喧嘩等等。所以,孕婦應避免劇烈尖銳的聲響刺激胎兒,而要給他聽些優美柔和的聲音。

我國近代學者論胎教

中國近代學者對胎教也有較深的研究,比起古代,更具有係統性和思想性。

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中提出了胎教和胎教院的理論。他認為胎兒的性格、氣質、品質、相貌、體質等,與孕婦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例如在都市中,在平原廣闊、土地肥沃之地,人容貌長得豐滿端正,白皙明秀;溫寒帶的人,由於胎受寒氣,人生得膚色紅白明秀。他認為應在平原廣野、水泉環繞、臨海受風、風景秀美的地方建胎教院,這些地方出生的孩子“豐頤、廣顙、隆準、直麵、河目、海口”,性格“廣大、高明、和平、中正、開張、活潑,而少險波、反惻、悲愁、妒隘”。

在康有為想象的胎教院中,孕婦應“高潔、寡欲、學道、養身”,應欣歡愛,中正無邪,儀容不體現情欲之感,舉止不出現兒女私情,沒有愛和憂愁擾亂她的內心,這樣生下的孩子便和平中正。在胎教院中,孕婦受到人們的尊重,孕婦的住所清潔整齊,每日有人給她們講授分娩、育兒的科學理論,學習工藝、天文、音樂、圖畫。在胎教院中,終日樂聲繚繞回蕩,這些優雅的音曲可以涵養性情、啟發神智。

康有為的胎教院雖然是烏托邦思想的反映,但他創建胎教院的觀點可以說是一種創見。

近代學者蔡元培先生也做過類似論述,他說:我們要作徹底的教育,就要著眼最早的一步。雖不能溢出範圍,推到優生學,但至少也要從胎教起點。我從不信家庭完美教育的可能性,照我的理想,要從公立的胎教院與育嬰院著手。公立胎教院是給孕婦住的,要設在風景佳勝的地方,不為都市中混濁的空氣,紛擾的習慣所沾染。建築的形式要勻稱,要玲瓏,用本地舊派,略參希臘或文藝複興時代的氣味。凡埃及高壓式,峨特的偏激派,都要避去。四麵都是庭園。有廣場,可以散步,可以作輕便的運動,可以賞月觀星。園中奇葩花木,使四時均有雅麗之花可以悅目。選毛羽秀麗、鳴聲諸雅的鳥類,散布花木中間,須避去用索係猴、用籠裝鳥的習慣。引水成泉,勿作激流。彙水成池,蓄美觀活潑的魚。室內糊壁的紙,鋪地的毯,都要選恬靜的顏色、秀麗的花紋,應用與陳列的器具,要輕便雅致,不要笨重或過於瑣巧的。一室中要自成係統,不可混亂。陳列雕刻圖畫,都取優美一派,應用健全體格的裸體像與裸體畫。凡有粗獷、猥褻、悲慘、怪誕等品,即使描寫個性,大有價值,這裏都不好收入。過度刺激的色彩,也要避去。備閱覽的文字,要樂觀的、和平的,凡是描寫社會黑暗方麵,個人精神異常,要避去。每日可有音樂,選取的標準,與圖畫一樣,刺激太甚的,萎靡的,都不取。總之,各種要孕婦完全在平和活潑的空氣裏麵,才沒有不好的影響傳到胎兒。這是胎兒的美育。

我們在這裏大段引錄了蔡元培先生的著述,是因為雖然這是關於胎教院的論述,實際上很適於現代家庭,有些內容在家庭中是應該注意的。

胎兒體操

在孕婦感覺到胎動以後,便可每日定時與胎兒做胎兒體操。方法是平臥床上,盡量放鬆,雙腿屈膝。孕婦雙手捧住子宮,用手指輕拍或輕壓胎兒,胎兒感覺刺激,便有所反應。經過一段時間後,胎兒習慣了這種活動,媽媽一觸及,便開始運動。當累了,或煩了時,他會抖動或頓足,向媽媽表示他的態度。胎兒體操開始時隻做一二下即可,到妊娠八個月時,可持續10分鍾。

音樂與胎教

在談到實施胎教時,人們很自然地想到音樂。音樂對人的確有著奇妙的作用。音樂用聲音形象地表達人的感情,作用於人的聽覺,使人產生一定的聯想,在頭腦中形成一定的富有情感的意象,在情緒上受到感染和陶冶,音樂在其流動過程中,能夠表現一個有始有終、有起有伏的情緒發展過程,表現細微的情感變化,與感覺者產生共鳴。因而,音樂對人的情緒所產生的作用是很明顯。

音樂對於孕婦來說,可以放鬆緊張情緒,使心情舒暢。對於能欣賞音樂的人來說,町以得到美的體驗,藝術的享受。有此孕婦認為自己沒有“音樂細胞”,音樂對自己無益。其實,所謂的欣賞音樂並不光指貝多芬、莫紮特的樂曲,也包括孕婦喜愛聽的輕音樂、民歌等通俗歌曲和地方戲曲,甚至包括孕婦童年時所喜愛的歌。

胎兒也喜歡音樂,母親優美動聽的搖籃曲催眠曲不僅能使嬰兒安睡,同樣也能使胎兒安靜下來。胎兒喜歡柔和的音樂,搖擺舞曲,熱烈、悲愴、憤怒的交響樂、格調較低的通俗歌曲,胎兒是難以承受的。有些可使胎兒煩躁。

在妊娠早期,孕婦宜聽輕鬆愉快、詼諧有趣、優美動聽的音樂,使早孕的憂鬱得以緩解。這樣的音樂如《歡樂頌》、《月光奏嗚曲》、《熊貓咪咪》等。在妊娠中期,孕婦的狀況好轉,感受能力提高,這一時期所聽的音樂內容可廣泛一些,孕婦也可自己學唱一些歌曲。在妊娠晚期因接近臨產,孕婦會有些急躁,這時期可多聽些搖籃曲、幼兒歌曲,以增加母愛,使孕婦感受到為人母的幸福。例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安睡吧!小寶貝,你甜蜜地睡吧!睡在那繡著玫瑰花的被裏;願上帝保佑你,一直睡到天明。”又如印度夏蘭特拉的《搖籃曲》:“睡吧!睡吧!睡神來臨吧!甜蜜的美夢,它從那亮晶晶的小星那裏,輕輕地跳進你的眼睛。花兒都睡著了,菩提樹下,風兒早已停息,花園裏多靜寂。這樣的情景真是美麗皇後。我心愛的小寶寶,卻是宇宙的皇帝。我懷抱著他,可愛的小寶寶,好像是我懷抱著一個歡樂的世界。”這類歌充滿母愛,充滿做母親的自豪感,語言優美,旋律輕柔,是孕婦和胎兒都能接受的。《歡樂頌》所表現的不是纏綿的情意,而是歌頌仁愛、歡樂、自由的偉大理想:“歡樂女神聖潔美麗,萬丈光芒照大地,我們心中充滿熱情,來到你的聖殿裏。你的力量使人們消除一切分歧,在你光輝照耀下麵,人們團結成兄弟。”這是表現的一種崇高、聖潔的美,孕婦除可產生歡樂之情外,還可增添信心和勇氣。

妊娠六月的胎教

古人說,妊娠六月“身欲微勞,無得靜處,出遊於野,數觀走犬、馬。食宜鷙鳥、猛獸之肉,是謂變腠理紐筋,以養其力,以堅其膂”,“調五味,食甘症狀,無大飽”。這是胎兒發育較快,孕婦腹部隆起,不要因體形的變化而羞於出門,仍要多散步,多參加社會活動。妊娠六個月胎動明顯,胎心音也可聽到,父母與胎兒的感情應進一步發展,多放放音樂,唱唱歌,一起憧憬著未來。

孕婦美與胎教

孕婦的行為舉止對胎兒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因而孕婦的心靈、語言、行為的美與醜,不僅表現了她自己的修養與文明程度,也對胎兒產生影響。

孕婦的心靈美,主要表現在她內心廣袤的母受。她應該對胎兒充滿柔情,充滿善良美好的希望。母愛是一種獻身精神。母愛是無私的。為了胎兒,孕婦有一種自豪感與優越感;為了胎兒,孕婦麵對各種困難和不適應該變得更剛強,而在孕期過於嬌氣和挑剔的孕婦,則自愛的成分過多,愛人的成分少了一些。更有甚者,有的孕婦因與丈夫或家人爭執,便遷怒於胎兒,拿胎兒泄憤,這就更不對了。

不可能要求每個孕婦說話都像詩一樣優美,但是孕婦應該要求自己說話和氣、謙虛、溫文爾雅;在與人接觸時,不講粗話、髒話;與人發生矛盾時,不惡語傷人。這樣做,有益於自己良好的心境。在休息時,孕婦可讀一些優美的散文、詩歌,但要注意選擇積極向上的文章詩句,不要讀傷感消極的東西。

孕婦在日常生活中,舉止應穩重大方,要保持健康整潔的儀表美。有的人在懷孕後,認為要心情舒暢就得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這種放縱對孕婦對胎兒都是不利的。還有的孕婦懷孕後不再注意自己的儀表,大大咧咧、邋裏邋遢,這對培育胎兒細膩、優美的氣質不利。

因此,孕婦在妊娠期不僅要注意營養,保護身體健康,要加強修養,使自己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

妊娠七月的胎教

古人說,妊娠七個月,孕婦應“勞身搖肢,無使定止,動作屈伸,以運血氣。自此後,居處必燥,飲食避寒,帶食粳稻,以密腠理,是謂養骨而堅齒”,“無大方,無號哭,無薄衣,無洗浴,無寒飲”。這時孕婦仍要注意多活動,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這個月胎兒的神經進一步完善,感覺更加敏銳,父母對胎兒進行的音樂、藝術“課程”均可增加。

文學、藝術與胎教

孕婦可以在閑暇之時閱讀文學作品。如果讀小說,應進行選擇。一部長篇小說需要長時間閱讀,如果其中充滿纏綿悱惻的傷感、人生坎坷的境遇、血腥的暴力凶殺,會使孕婦的情感陷於其中,情緒失控,加重心理負擔,對胎兒也不利。古今的優秀散文稿是最適於孕婦閱讀的,這些散文思想境界較高,情景交融,感情細膩,孕婦易引起共鳴。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楊朔的《荔枝蜜》、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柳宗元的《永州八記》等,都值得反複閱讀體味的。清新婉約的古代詩詞也是陶冶性情的好教材,特別是白居易、王維、溫庭筠等人的作品,神采飄逸,落落大方。古代詩歌音韻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孕婦低聲吟誦,對胎兒十分有益。但不要讀那些悲愴、傷感的詩詞。如果有興趣,孕婦可讀一些世界著名童話,童話中所描述的善與惡、美與醜的故事表現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