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孕婦妊娠期的養護6
發育異常的子宮
在女性生殖器的發育異常中,以子宮發育異常比較常見。子宮發育異常大致可歸納為兩大類。
1.子宮未發育或發育不全:子宮未發育即先天無子宮,患者大多也無陰道,但卵巢及輸卵管可能正常,因此第二性征發育不受影響。患者在青春期無月經,在檢查時可發現此症。另外還有始基子宮和幼稚性子宮,始基子宮很小,1~3厘米,多無子宮腔或有子宮腔而無子宮內膜,因此患者無月經。幼稚性子宮是在胎兒晚期或出生後子宮停止發育。這種子宮不僅較正常子宮小,而且在外形上、子宮與子宮頸的比例上及位置上都保持嬰兒期的狀態。且子宮頸與子宮全長的比例超過正常人。患者常發生痛經、月經過少和不孕等。
2.畸形子宮: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雙子宮:左右各有一套完整的子宮、子宮頸及陰道,中間有組織隔開。
單角子宮:一側在胚胎時發育完全,另一側完全未發育,或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發育不全,或未貫通。子宮偏向發育完全的一側,僅有一個輸卵管。患者妊娠以後可發生流產或難產。
雙角子宮:子宮底部彙合不全,形成單宮頸及單陰道,外形呈雙角形。雙角子宮患者懷孕後,常發生流產或胎位不正。
縱隔子宮:由縱隔將子宮體分為兩半,如縱隔向下延伸到陰道,可將陰道分為兩半。縱隔子宮外形正常。
有些子宮異常不影響月經、懷孕、分娩等生理功能,也不出現月經異常、痛經、性交困難及不孕等症狀,故可能終生不被發現。但發現以上問題,以及流產、胎位異常等情況時,應請醫生進一步檢查,有無子宮異常。
子宮發育異常如無任何不適,可不必治療。在懷孕以後,要注意避免流產;在分娩過程中,要請醫生注意監護,防止子宮破裂。
什麼是多胎妊娠
在一般情況下,生育年齡婦女每月隻排一個卵子,男性一次射精則排出1~2億個精子。這麼多精子隻有一個能鑽進卵內,結合成受精卵,受精卵經過複雜的變化過程發育成一個胎兒。但有時,一個受精卵分裂成兩個相等的細胞團。這兩個細胞團各自發育成一個胎兒。這就是單卵雙胎。單卵雙胎的兩個胎兒,是由同一個精子和同一個卵子結合而成,他(她)們的染色體相同,所以兩個孩子不僅性別、血型相同,相貌也基本一樣,心理特征也往往相似。單卵雙胎的兩個胎兒共用一個胎盤,血液互相溝通。
還有的孿生兄弟姐妹不是單卵雙胎,而是雙卵雙胎。這是由於女方一次不是排一個卵,而是排兩個卵,分別與精子結合而成的。雙卵雙胎有各自的胎盤,盤管各成一個係統,互不相通。胎兒的血型可以不同,性別也可以不同,孩子的相貌也不太相似。如果女方一次排兩個以上的卵,可以形成多卵多胎。
據統計,雙胎數大約是1/80。多胎的最高紀錄是1979年意大利一位婦女一次生了8個孩子。還有些婦女易生育雙胎或多胎,據說一位俄國婦女一生生育27次,一共有69個孩子。
多胎妊娠,給孕婦帶來加倍的負擔,因此,要早診斷,做好孕期保健。現在用B超檢查,在妊娠8~10周即可診斷是否多胎。
多胎妊娠使子宮迅速膨大,胎盤麵積和重量較大,產生的激素水平也高,使孕婦的消耗也遠遠大於單胎妊娠,所以多胎孕婦易於發生孕吐;流產、早產、貧血、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等。在分娩過程中容易發生宮縮乏力,胎兒異常,產生因胎盤分離麵大,子宮肌層延伸過度,收縮無力而致產後出血過多,易發生產褥感染。
多胎妊娠的子宮在妊娠末期迅速增大,約有80%的孕婦發生早產,所娩出新生兒體重較小,出生後死亡率更高。因此,多胎妊娠的孕婦應定期到醫院檢查,盡可能住院分娩,以防發生意外。
為什麼胎兒死在宮中
絕大多數孕婦把胎兒順利地培育足月而分娩,但也有少數胎兒由於種種原因,在妊娠早期、中期或晚期發生死亡。發生死胎的原因是很複雜的,有的病例在胎兒娩出後醫生可以判明死因,有的則須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畸形兒在妊娠的任何階段,都有死亡的可能,有的外觀無異常,可能存在染色體疾病。
孕婦患糖尿病、肝炎、肺炎、心髒病、貧血以及各種病毒或細菌感染,都可以成為胎兒死亡的原因。
胎兒在子宮裏發育依賴胎盤從母體吸取營養物質和氧氣,並將胎兒的代謝產物排入母體血循環中。如果胎盤發育不良、體積過小,妊娠過期,胎盤老化,都可使胎兒因慢性缺氧而死亡。有的胎盤附著於子宮的位置太低,遮蓋部分或全部子宮口,即前置胎盤,這種情況在妊娠末期常常發生大量出血。有的在胎兒娩出之前,胎盤與子宮分離,在胎盤與子宮壁之間發生出血,稱為胎盤早剝。不管哪種,出血較多時,常可致胎兒死亡。
臍帶是連接胎盤與胎兒的通道。足月胎兒的臍帶像成人小指那樣粗,平均約60厘米長。臍帶內含三根血管。有的胎兒由於偶然的運動,使臍帶發生過度扭曲,或纏繞頸部,在羊水較多的情況下,特別是胎動劇烈時,有的胎兒死亡,但發生這種事情是極偶然的。
近些年由於產科技術的進步,圍產保健的發展,常以及時發現孕婦、胎兒和胎盤的異常情況,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使處於困境的胎兒免於死亡。
懷孕期間,如果發生陰道流血、胎動消失,妊娠過期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如果確診為死胎,一定在聽從醫生的安排,以免孕婦發生其他問題。
哪些原因會造成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早期剝離是產前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時胎盤是在第三產程,即胎兒娩出後才從子宮壁剝離而排出的。胎盤附著於子宮壁的位置正常,而在妊娠後期胎兒尚未娩出時,胎盤部分或全部自子宮壁剝離就是胎盤早期剝離。這種病發生在妊娠後期,對母體和胎兒有很大危險。胎盤早期剝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種。
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合並心血管一腎髒疾患:由於小動脈痙攣,引起遠端毛細血管壁缺氧壞死,當痙攣鬆弛時,毛細血管壁可因驟然充血而破裂,造成胎盤早期剝離。
2.創傷:如摔倒、腹部被撞擊;胎位不正行倒轉術時手法過重;重體力勞動時局部過度牽拉;嚴重咳嗽;胎兒臍帶過短,胎頭下降時被牽扯;羊水過多破水時羊水流出過於迅速;雙胎時第一胎娩出太快,使腔內壓力突然降低等原因,均可引起胎盤早剝。
3.精神因素:如過多的恐懼、憂慮等神經精神上的劇烈變化,可通過反向作用,引起子宮的變化和循環紊亂。當子宮突然充血時,可使蛻膜內血管破裂而出血,尤其當血管原來就有退行變性炎症性變化時,更容易發生。
4.子宮靜脈壓增高: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可能誘發胎盤早期剝離。足月孕婦取仰臥位3~7分鍾後,10%左右可出現血壓下降、脈搏增快、麵色蒼白、惡心嘔吐等症狀。取側臥位後,這些症狀可消失。因此妊娠晚期孕婦要避免仰臥。
胎盤早期剝離有哪些類型
胎盤早期剝離隨胎盤剝離麵積的大小、剝離的部位、出血類型的不同,症狀也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
1.混合出血:胎盤早期剝離的麵積小、出血少,可以沒有臨床症狀。如果胎盤自中心剝離,發生胎盤後血腫,使胎盤的母體部分與宮壁分離,分離的部分很小,血液很快凝固,凝血塊逐漸被吸收。這種小量的胎盤後出血,隻是在接生檢查胎盤時方能發現。
2.內出血:如果蛻膜內出血,血腫越來越大,胎盤被迫與宮壁分離的麵積也增大。由於胎兒尚未娩出,子宮不能收縮,無法製止子宮出血處繼續出血,因此出血越來越多,最後可使胎盤全部剝離,直達胎盤邊緣。子宮逐漸被增大的血腫擴張,嚴重的可在官腔內積血1000毫升以上。如果出血積聚過多,最後必然突破胎盤下緣,自宮頸口流出,這又叫胎盤早剝混合出血型。出血多時,不僅能形成胎盤血腫,還會伴發子宮壁各層出血,使子宮肌纖維分裂壞死。患者有持續性劇烈腹痛,嚴重時可發生休克。另外,還可影響子宮的收縮功能,引起產後大出血。
3.外出血:胎盤後出血突破胎盤邊緣,血液經胎盤與子宮壁空隙流出,可出現陰道流血,這種類型易發現,易診斷。
胎盤早期剝離有哪些症狀
從症狀上看,胎盤早期剝離可分為輕重兩種。
1。輕型:多發生於臨產前後,症狀主要是陰道流血,如出血量少,患者沒有其他症狀。如出血量多,患者可出現貧血。出血開始時血色鮮紅或暗紅,出血多時有血塊流出,多屬於外出血型。雖然腹痛不嚴重,但患者多已臨產,有陣發性子宮收縮。患者可能過勞或外傷,也可能患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2.重型:多發生在妊娠後半期,個別發生在妊娠4~5個月時,發病突然,患者感到一側腹部劇烈疼痛,伴有惡心、嘔吐,嚴重者出現麵色蒼白、頭暈目眩、燥動、冷汗、四肢發涼等休克前症狀,如不及時處理,患者便進入休克狀態。同時胎動停止,有少量或中等量陰道流血。
患者嚴重貧血,脈快,血壓偏低;腹部緊張,子宮比實際妊娠月份大,宮底逐漸升高,有壓疼。嚴重者子宮像木板一樣硬,摸不清胎位,聽不到胎心。如果胎盤剝離麵大於胎盤麵積的1/2,胎兒即可死亡。
胎盤早期剝離是妊娠晚期嚴重的並發症,處理不及時會導致母胎死亡。因此如果發生陰道流血,必須立即去醫院就診。
要預防娩出巨大胎兒
胎兒出生時體重達到或超過4000克時,稱巨大胎兒。在母體骨盆正常、胎兒位置正常、產力強而有規律時,超過4000克的胎兒也可安全娩出。
但對於一般產婦來說,則給分娩帶來困難,使分娩帶有一定的危險性。
形成巨大胎兒常見的原因有:①父母體格高大,特別是父體高大。②孕期營養過剩,特別是糖類及脂肪類食物攝入過多。③糖尿病患者因新陳代謝異常,常娩出巨大兒。④過期妊娠常使胎兒體格增加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