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胎兒在產前檢查時可發現,孕婦較一般孕婦腹部明顯膨大,子宮底較高,可摸到特別寬闊的胎頭醫生通過B超等可較準確地估計胎兒大小。
在分娩時,由於胎兒過大,常引起胎兒肩部娩出困難,時間過久就可出現胎兒因缺氧而窒息甚至死亡。牽拉過程中用力過猛可引起胎兒上肢神經損傷、顱內出血或母親骨盆底部肌肉撕裂等。產後由於孕期子宮過度膨脹,子宮肌收縮力差,可引起產後大出血。
如在妊娠中後期發現胎兒較大,孕婦應適當限製飲食。在產前確診為巨大兒,醫生會根據孕婦骨盆大小,初產還是經產,羊水多少等情況,確定分娩方式。
及時治療胎兒宮內發育遲緩
凡有妊娠合並症,不良分娩史的孕婦,如發現胎兒大小與妊娠月份不相符合,應請醫生檢查,是否胎兒宮內發育遲緩。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判斷胎兒的生產狀況。
(1)測量子宮底高度。如果宮底高度的四周內一直在正常限度下,應懷疑生長不良。
(2)測量孕婦體重。孕婦體重應隨妊娠月份的增加而增加,到妊娠中後期平均每周增加350~400克。如果每周稱一次體重,連續三次沒有明顯增加,表示有胎兒生長不良的可能。
(3)用超聲波檢查胎兒坐高、胸部、胎頭等,推算胎兒體重,是比較可靠的方法。
(4)檢查孕婦尿中雌三醇含量。如果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經檢查沒有先天性疾病,應給予及時的治療。
首先,孕婦應增加間斷性休息和左側臥位休息,使全身肌肉放鬆,減低腹壓,減少骨骼肌中的血容量,使盆腔血量相應增加。要增加營養,增加高蛋白高熱量飲食,嚴禁煙酒。要積極治療孕婦的合並症,如有貧血應盡早糾正。如有條件應每日給孕婦吸2~3次氧,每次1小時。同時,請醫生給予藥物治療。
胎兒宮內發育遲緩的孕婦,要密切觀察自己寶寶的情況,出現胎兒危象及時救治。宮內發育遲緩的胎兒出生以後,生長和發育通常較同齡嬰兒差,但經過精心科學的喂養,大多是能趕上同齡兒的。
孕婦要防貧血
在妊娠後期,孕婦體內新陳代謝加快,子宮、胎兒、胎盤的生長使血容量大大增加,如果不加以注意,很容易發生貧血。孕期血紅蛋白低於10克/100毫升,紅細胞計數低於350萬/立方毫米,可診斷為貧血。
妊娠期貧血,大多屬於缺鐵性貧血。人體內的鐵總保持一定的量,成人體內大約含有3~5克鐵,其中70%合成血紅蛋白,成為紅細胞的組成成分。在正常情況下,成人每日要從食物中攝取1毫克的鐵。生育年齡婦女因月經失血,以及妊娠、分娩、哺乳等,消耗鐵較多,更需要及時補充。一般妊娠後期母體內血液量將增加1/3,所需的鐵約1克左右,這些鐵靠膳食來補充,但需注意的是人的胃腸隻能吸收膳食含鐵量的1/10。例如100克豬肝中含有25毫克鐵,全部吃下以後,隻有2.5毫克鐵被吸收。因此,孕婦要注意合理地安排飲食,有計劃地增加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沒有發生貧血,每日所吃的食物應含20毫克以上的鐵,如果已發生貧血,則需補充40~60毫克。同時還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鐵劑。
除妊娠期食物搭配不當造成缺鐵性貧血外,還常在以下情況下發生貧血:
(1)孕早期早孕反應嚴重。
(2)多胎妊娠。
(3)孕婦患胃腸道疾病,攝入的營養不易吸收。
(4)孕婦患有急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痔、腸道寄生蟲病等。
如有以上情況,則應在補鐵的同時請醫生診治。
妊娠期腎盂腎炎的護理
腎盂腎炎是婦女妊娠期最常見的泌尿係統並發症。它的發病率約為1%~6%,多發生在妊娠後期。
妊娠期,在女性生殖器官形態和機能改變的同時,輸尿管也發生變化,組織鬆弛,管腔膨大,蠕動力減弱,因而排尿緩慢。尿瀦留在輸尿管和腎盂內,成為細菌繁殖的良好環境。同時腸道運動也遲緩,發生便秘。大腸中的細菌容易從腸道經淋巴途徑侵入腎盂及輸尿管,造成感染。其他如扁桃體、牙齒等病灶病菌也可經血液循環到腎髒。妊娠體並腎盂腎炎多在右側。
腎於腎炎發生後,急性期患者可有高熱、腰痛、尿急、尿頻等症狀。如發生在妊娠早期可引發流產,發生在妊娠晚期可以引發早產。此病可反得發作,並可引起高血壓。
孕婦應注意預防腎盂腎炎,在妊娠期適量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如發現有尿急、尿頻症狀應徹底治療。
什麼是先兆子癇,什麼是子癇
先兆子癇多由中度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發展而來,除有高血壓、浮腫、蛋白尿外,又出現頭痛、頭暈、視力模糊、胸悶、惡心等症狀,如不加治療,很快進入子癇階段。
先兆子癇沒有及時控製,患者可突然發生抽搐或昏迷,稱為子癇。子癇出現後,對母子生命的威脅很大,抽搐次數越多,預後越嚴重。抽搐可發生於妊娠期、分娩過程中或產後,分別稱為產前子癇、產時子癇及產後子癇。
子癇發作時,患者眼球固定,凝視一方,瞳孔散大,口角及麵部抽動。隨後,四肢、軀幹強直。過十幾秒鍾,患者眼瞼和牙關忽開忽關,全身肌肉發行強烈抽動。口吐白沫,舌常被牙咬破,眼球上翻,呼吸急,麵色青紫。1~2分鍾後,患者深吸一口氣,抽搐漸停,大小便失禁。輕者昏迷幾分鍾後可清醒,治療得當不再複發,重者可反複發作。
子癇過程中可發生多種合並症,並可引起早產和胎盤早期剝離,胎死宮內。因而必須加強防治。
在先兆子癇時,患者血壓往往超過160/100毫米汞柱(21.2/13.3kPa),這個階段很短,如未處理,很快進入子癇。因而先兆子癇應住院治療,或全天休息。休息的環境要安靜,避免噪聲,使病人可以入睡,安心休養。經過治療。要降低血壓,消除水腫,提高胎兒成活率,防止胎盤早剝。如果發生子癇,要迅速急救。先將患者放入安靜暗室中,避免一切不良刺激,如音響、亮光等。使患者頭偏向一側,便於口涎流出。將壓舌板或筷子用紗布纏好,放在臼齒之間,防止抽搐時咬傷舌頭。如有條件,迅速吸氧。同時請醫生不失時機地進行搶救。
羊水過多及過少
羊水是從胎盤的羊膜內分泌出來的。在妊娠早期,羊水的量很少,是澄清的液體,隨著妊娠月份的增長,羊水逐漸增多,正常為1000~1200毫升。
胎兒是在羊水中長大的,它可使胎兒四周保持穩定的溫度,使胎兒像魚一樣漂浮,阻止胎兒附貼到子宮壁上,並且能使胎兒躲避外界的衝擊和壓力。在分娩時,羊水可幫助子宮頸擴張。羊水中,有大量胎兒的排泄物,使羊水漸漸變得混濁起來。
當羊水量達到2000毫升時,就是羊水過多了。羊水過多常發生在妊娠7~10月,發生得愈早愈嚴重。胎兒先天畸形往往伴有羊水過多,約占羊水過多總數的40%;在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合並糖尿病及雙胎時,可有羊水過多。
羊水過多對母體及胎兒都能發生不良影響。由於子宮增得過大,使膈肌上升,壓迫胸腔,引起母體呼吸急促,難以平臥,心律加快,消化不良,以及嘔吐、便秘等症狀。腹壓增高,造成腿部靜脈曲張,下肢及外陰水腫。在分娩時,容易引起宮縮乏力和產後出血。如果羊水流出太急,使膨大過甚的子宮腔內壓力驟然降低,可引起休克及胎盤早期剝離。
羊水過多,使胎兒在官腔內過於浮動,容易發生胎位不正。破水時,常見臍帶脫垂。
輕度的羊水過多,不需特殊治療,大多數在短時間內可自動調節。如果羊水急劇增加,孕婦應請醫生診治,同時減少食鹽。
羊水過少比較少見,由於羊水少,胎兒皮膚與羊膜緊貼,孕婦腹部特別小,每當胎動時孕婦會感到疼痛。胎兒往往發育不良,皮膚幹燥,缺乏皮下脂肪。
妊娠期痔的護理
婦女在妊娠期痔瘡患病率在70%左右。這是因為子宮靜脈與直腸靜脈密切相連。妊娠期因腹壓增加,日益膨大的子宮壓迫盆腔,同時也壓迫腸靜脈,使血回流不暢,產生瘀血。另外,婦女在妊娠後,胃酸分泌減少,胃腸蠕動減緩,大便在腸道內停時問過久,水分被吸收,硬結的糞塊壓迫肛門周圍靜脈,發生便秘。這時排便要用較大的腹壓,腹壓愈高,盆腔靜脈瘀血愈甚,從而引起直腸下端肛門處的靜脈血管擴大增粗、扭曲成團,發展成痔。
婦女應注意防治痔瘡,平時多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含有纖維素多的蔬菜,如芹菜、韭菜、白菜等。水果以香蕉為佳,不要吃柿子和柿餅。在妊娠後期要注意多活動,除了做較輕的家務勞動外,還要散步、做操。工作時要注意經常調換姿勢,不要過久坐、立。要養成每日定時大便的習慣,便後要用溫水清洗肛門。
如果妊娠期發生痔瘡,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麻仁滋脾丸或口服石蠟油,緩解便秘。如痔瘡出血,可服安絡血、止血敏、維生素C等。發炎腫痛,可用祛毒湯薰洗,外敷痔瘡膏等。但注意一定不能吃瀉藥,否則易發生流產或早產。
為何測孕婦尿中的雌三醇
雌激素是成年婦女卵巢分泌的維持女性特征的激素,雌激素因化學結構不同,又分為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F3)、雌四醇(E4)。雌三醇是雌二醇和雌酮的肝代謝產物,從尿液排出。
在妊娠期,孕婦體內的雌激素顯著增多,除卵巢外,胎兒和胎盤也共同產生雌激素。妊娠8個月以後,雌三醇比平時增加1000倍。通過測定孕婦尿液中雌三醇含量的多少,可以推測胎兒和胎盤的功能。胎盤功能正常時,妊娠32周後測定24小時尿液中的雌三醇含量,應在10~35毫克以上;如果胎盤功能降低,或胎兒發育有缺陷時,雌三醇的含量在12毫克以下;如果低於4毫克,則顯示胎兒處於危險之中。
什麼樣的孕婦應做雌三醇檢查呢?一般認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過期妊娠、妊娠合並腎炎、妊娠合並原發性高血壓等,常規每周測定尿中雌三醇含量,以判斷胎盤及胎兒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