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產程(第三期或胎盤期):胎兒娩出後,子宮容積減少,宮內壓力下降,產婦會感到非常輕鬆,這時子宮收縮又停下來,幾分鍾以後恢複。子宮收縮減小,迫使胎盤剝離下來,與子宮壁分開。一般在胎兒娩出後10~30分鍾內,胎盤自子宮娩出,同時流出血液50~250毫升。
孕婦的產前訓練
為了能夠自然順產和無痛分娩,孕婦應在產前進行訓練。下麵這套體操,分呼吸法及放鬆法兩種,供孕婦參考。
1.呼吸法。分娩時,產婦要隨陣痛調整呼吸,以使身體放鬆,緩和疼痛,減少疲勞,以利於分娩。孕婦可在調整呼吸的過程中,打消不安和恐懼的心理,專心積極分娩。在分娩中怎樣調整呼吸呢?產前就應做以下練習。
(1)深呼吸練習。仰臥,屈膝,由鼻平靜吸氣,使肺吸滿空氣,然後從口慢慢吐出。
(2)第一產程開始時呼吸的練習。在陣痛開始時,要做深呼吸,一邊吐氣一邊使緊張的肌肉放鬆,在陣痛持續期間,反複做有節奏的緩慢深呼吸。
(3)胸式表淺呼吸。仰臥,屈膝,擴張胸部呼入空氣,腹部不動,嘴唇放鬆,微張口,吐氣和吸氣相同。開始練習時做15秒鍾。習慣後持續練習30秒鍾。
(4)在第一產程中,陣痛逐漸增強。在陣痛開始時要深呼吸,使肌肉放鬆。隨著陣痛增強,由緩慢地深呼吸過渡到表淺而快的呼吸。在陣痛頂峰時呼吸最表淺,逐漸恢複到緩和的深呼吸。
(5)第一產程快完成時的呼吸法。在陣痛消失前,產婦應張口輕輕吐氣,似喘氣樣,腹部不要用力。陣痛開始,便做深呼吸,閉口深吸氣,停頓呼吸,使勁加腹壓(在分娩前數周,練習時不要加腹壓,隻做呼吸練習)。如沒能深吸氣,應改為快速喘吸氣,放鬆身體,不要緊張。陣痛停時吐氣,深呼吸並使身體放鬆。
(6)第二產程(娩出期)的呼吸法。當胎頭娩出時,腹部和大腿肌肉放鬆,喘息樣呼吸,在停止使勁時,行短促呼吸。
2.放鬆法。放鬆法可使產婦身體的肌肉和關節放鬆,在陣痛間隔可用此姿勢休息。
放鬆的體位是,側臥位,上側手臂在前,下側手臂伸向後方,下肢上腿屈膝向前,下側腿輕度屈曲。無論哪一側在下,隻在感覺舒服即可,或經常改變方向。
3.分娩時的輔助動作。分娩中的輔助動作除上所述外,還包括按摩和壓迫。
(1)按摩。兩手輕放於下腹部,緩慢深吸氣的同時用手掌向季肋部按摩,隨即呼氣兩手還原。手掌可做直線來回按摩,然後再做圓形按摩。按摩時仰臥,屈膝。
(2)壓迫。仰臥位,屈膝,握拳放在腰下壓迫,再把手置於骨盆和髂骨兩側,拇指向內,其餘四指向外,呼氣時鬆開,呼氣時加強壓迫。壓迫法用於腰部酸痛時。
應為寶寶準備些什麼
1.嬰兒的衣著及用品。嬰兒的衣服不用準備得太多,因為孩子很快會胖起來。嬰兒在出生以後的幾個月內都很怕冷,因此無論是在夏天出生還是冬天出生,都應該準備棉織品,給孩子用的棉織品應選購質量好的,以致多次洗滌以後也不會發硬、失去彈性。嬰兒的衣服應該肥大,料子要純棉的,顏色要淺,應該非常柔軟。孩子的內衣接觸皮膚的一麵不要縫針腳,不要用帶子或紐扣,可選用尼龍搭扣。
需要準備的嬰兒衣著:
內衣:3~4件,輕柔的棉布製成。
連襪褲:3~4條,要做成開襠褲。
毛衣:1~2件。
繃帶:2~3包,臍帶用。
尿布:20~30塊,要柔軟,吸水性強。可用淺色的舊棉布床單、被裏、棉毛衫等製做尿布,但一定要清潔衛生。
尿褲:2~3條,尿褲內層是塑料的,給孩子墊上尿布再窗上尿褲,就不會尿濕褲褥。當孩子活動時,也不會把尿布踢掉。如沒有尿褲,可用三角尿布。
小襪子或毛絨鞋:2雙,剛出生的孩子可不穿褲子,穿上襪子即可保暖,又可防止孩子踢蹬時把腳擦傷。
2.嬰兒床上用品:
床:嬰兒床要便於清洗,易於搬動,非常穩固;要有較高的護欄,既可使孩子看到床外的事情,又不能輕易爬出來。床上最好有一個帳子,既可做蚊帳,又可避免強風直吹及強光刺眼。
床墊:孩子的床墊可用棉花的,不要用泡沫塑料的。
枕頭:孩子不能用鬆軟的枕頭,過於鬆軟的枕頭可將孩子的臉陷進去造成窒息。
被單和床單:2~3床,要用柔軟的棉製品,不要鑲邊。
被子:最好是棉被或睡袋。睡袋的優點是保暖,打開拉鏈後,把孩子放進去,再拉好拉鏈,這樣無論孩子怎樣踢蹬,也不會打開。不要給孩子用鴨絨被,鴨絨被蒙住孩子的頭會造成危險。
小棉墊:2~3條,讓孩子睡在上麵,尿濕了可換下來。
小毯子:可選購輕軟的棉毯,春秋季隻蓋毯子即可。
毛巾被:1~2條,也可用小浴巾代替。
尿不濕:可當做棉墊,讓孩子睡在上邊,尿滲不到下邊,與嬰兒皮膚接觸的部分是幹的,不會因尿布換得不勤而使孩子皮膚受刺激。
尿布報警器:當孩子尿了的時候,它會自動報警,提醒家長換尿布。
3.孩子的房間。孩子應有一個房間或房間的一個角落。應選擇朝向最好、空氣最流通,並且最安靜的地方給孩子使用。孩子房間的物品應該結實、易清洗、無毒、無危險、實用和幹淨。
牆壁:可糊上壁紙或刷上漆(要在孩子出生前幾個月整理好,新生兒不能住在剛裝修完的房間裏),牆的顏色與窗簾、天花板諧調,不要掛過多的畫片,免得孩子看得疲勞。
窗簾:不要太透光。
室內溫度:新生兒對溫度特別敏感,在嬰兒室內放個溫度計,室溫應保持在20~22℃。
童車:孩子大一點可以推出去曬太陽。選購時注意車身要穩,推車時孩子不會晃來晃去。車身離地較高,在街上走比較衛生。車身比較深,孩子亂動時不會摔出車外。車身較長,放下時孩子能睡。車篷避免用白色,白色的車篷在陽光下太耀眼。
4.孩子的食具:
奶瓶:3~4個,分別用來喂水或喂奶。
奶嘴:10個。注意奶嘴很不容易一下紮得合適,所以要多買幾個奶嘴。可使用縫衣針在火上燒一燒然後在奶嘴上紮眼,喂奶的比喂水的奶眼大些。奶眼紮大了,孩子吃奶時發嗆;紮小了,孩子難以吮吸。
小奶鍋:給孩子煮奶用。
刷子:刷洗奶瓶用。
鍋:消毒奶瓶、水瓶用。
小勺:4~5個。
5.其他用品:
桶:泡洗尿布用。
磅秤:稱嬰兒體重。
浴盆:在臍帶愈合後可給孩子洗澡。
小臉盆:2~3個,孩子洗臉、洗腳,女孩子洗會陰。
體溫表:1~2支。
毛巾:2~3條。
爽身粉:1盒。
手絹:10條。
嬰兒香皂:1塊。
應該準備的產婦用品
產後所需的用品,在產前逐一準備好,並放在一定的位置。一旦分娩住院,不會臨時慌張。這些物品主要是:幹淨內衣2—3件、內褲2~3條、乳罩2~3件,月經帶2條、衛生紙2大卷、衛生巾2包;飯勺1個、茶杯1個、毛巾2條、拖鞋1雙、洗漱用具1套;巧克力2塊、飲料。
另外,還要準備好接孩子出院時所用的物品。帶帽子的小衣服1套、1條尿褲、2塊尿布、1條毛巾被或1條小毯,如天涼可帶1條小棉被或1件棉鬥篷。如離家遠,應帶1個奶瓶,裝好熱水給孩子路上喝。
高齡初產婦注意要點
初產生育如果超過30歲,也就是30歲以上才第一次分娩叫做高齡初產。80%~90%的高齡初產婦所生的新生兒都是健康的。確實也存在不利因素造成先天愚型和畸型等先天異常發生的可能。
例如年過30歲,產道和會陰、骨盆的關節相對變硬了,會延長分娩時間,容易引起難產,或容易患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但是如果早期診斷及時采取措施,是可以預防的。一般情況下分娩沒什麼異常,不用過於擔心,要保持平靜舒暢的心情,可適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充分休息,保證足夠睡眠。
(2)注意攝取營養平衡多樣化,盡量吃軟、淡些,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3)重視定期產前體檢,按醫生意見去做。
(4)有條件的盡量到設備齊全、醫療條件好的醫院去分娩。
高齡初產婦有許多優點,生活經驗豐富,情緒平穩,能保持冷靜,分娩過程能配合助產,有利於順利分娩。
臨產之前
將要做爸爸媽媽的年輕夫婦,隨著產期的臨近而激動不安。臨產之前,有好多事要做,可是又從何做起呢?
要重新算一下預產期
預產前後兩周臨產分娩都是正常的,提前兩周(即妊娠38周前)或推遲兩周(即妊娠42周後)分娩,為早產或過期產。超過預產期10天沒有“動靜”,應該入院準備引產。
有合並症的孕婦要提前入院
妊娠合並其他疾病(如心髒病、糖尿病、腎髒病等),骨盆狹窄,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曾有過難產、急產、剖腹產的,有過新生兒溶血症曆史的,做過子宮手術(如畸形矮正、肌瘤剔除、宮頸縫合)的,多胎,年齡超過35歲的以及有其他異常情況的孕婦,應提前入院,以免不測。
臨產先兆
所謂臨產是指子宮有規律的宮縮並伴有子宮頸的張開,還有其他一些表現,臨產的征兆,可記住三個字:痛、血、水。“痛”指宮縮,妊娠晚期子宮比較敏感,容易被激惹,有些不規則的收縮,真正臨產的宮縮較強、較頻,持續時問較長,這才是臨產的宮縮。這以前的宮縮可稱為“假陣縮”和“前驅期”。“血”是指少許陰道流血,俗稱“見紅”,是帶有粘液性血跡,為宮頸稍有擴張的表示。過多的出血是不正常的,要警惕前置胎盤。“水”指破水,破水通常發生在宮口張至六七厘米時,但也有臨產破水的,稱早破水。水應是清亮的,若羊水渾濁,或草綠色,或混有胎糞(暗褐),則說明胎兒有宮內窘迫。破水後孕婦不要再起立活動,要平仰,送往醫院。
預產期後隨時都可能臨產
預產期後隨時都可能臨產,所以,應該把需用的東西準備好,做到“(臨產)來之能走”,免得手忙腳亂,丟東落西。
孕婦要準備好換穿的內衣,產後用的消毒過的衛生紙和月經帶,腰帶要加長。洗漱用具要放在一起,隨時可拿,錢也要專門預備一些。嬰兒的衣服要待出院時才用,但要整理放好,並向家人交待清楚。
孕婦臨產應去產前檢查的醫院
孕婦臨產應去產前檢查的醫院,不要臨時變動,否則,別的醫院對情況不甚了解,不利於處理。準備在家生的,要請好接生員,居室要溫暖,要準備毛巾、肥皂、開水、一塊大方塑料單,以及一個幹淨的煮鍋、一雙幹淨的竹筷或木筷,以備臨時用作消毒接生器械。
臨產後,不要驚慌失措。當然,多掌握一些知識,充分做好準備,才會應付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