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經周期紊亂,這是最常見的。從正常的周期性的月經變為不定期的陰道出血,經期延長或變為持續性陰道出血,淋漓不斷達1~2個月之久;也可發生陰道大量出血,病人可發生貧血,麵色萎黃,全身乏力,心慌,氣短。嚴重者血紅蛋白可明顯降低。一般經1~2年,月經即完全停止。
(4)突然停止,之前一直有規律,某時突然停止。
另一部分病人表現為停經一段時間後,發生子宮出血,持續2~4周,血量多少、持續時間長短與雌激素作用持續時間及減退速度有關。
值得重視的是,異常的陰道出血首先需排除腫瘤所引起,特別是要警惕子宮內膜癌的發生。必要時應及早到醫院就診,進行全麵檢查,如子宮內膜活檢等。在除外腫瘤的前提下,可調整飲食治療更年期月經紊亂。
女性更年期性腺功能的改變
更年期是指生命從成熟期向衰老期過渡的時期。在此階段,體內會發生一係列的生理變化,如內分泌係統,其中特別是性腺功能改變最為顯著,有許多相應的臨床表現也與性腺改變有或多或少的聯係,因此也有人認為,從某一個角度說,更年期是性腺功能從開始衰退以至逐漸}肖失的時期。
女性的性腺是卵巢,其產生的主要性激素是雌激素,其相應功能的主要外在表現是月經周期性來潮。穩定的雌激素的作用可持續至40歲左右,有排卵的周期性月經約維持近30年;此後,排卵減少,婦女進入更年期。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性腺功能逐漸衰退,生殖能力大為下降並很快停止;絕經,並出現生殖器官以及所有依賴性激素的器官和組織萎縮。
更年期女性能否懷孕
一般過了45歲,絕經之前發生月經紊亂,即使有月經大多也不排卵,不排卵就不會懷孕。但偶有一次排卵,也不能完全排除受孕的可能,不過成功的機會極低。超過1年無月經來潮,可以認為子宮內膜已經相當萎縮,沒有分泌期和增生期改變,不再可能懷孕。
更年期女性的身體變化特點
此期間卵巢功能開始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較強的外因與雌激素水平的變化共同起作用,超過了機體和自主神經係統所能承受的程度,有些人會出現一些生理性的功能改變。另外,除了生殖、內分泌和神經係統的變化外,此階段機體的適應調節能力也減退,抵抗力也隨之降低,女性在此階段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適應。最常見的表現有:顏麵潮紅、出汗和心慌;其次是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的表現,如疲乏、注意力不集中、抑鬱、緊張、情緒不穩、易激動、失眠、多疑、肢體感覺異常、頭暈、耳鳴等。
但專家認為,出現這些異常的生理狀態,與本人原來的個性、體質、社會地位、情緒性格和心理平衡狀態有關,和絕經期關係更大。因此,應重視更年期這些異常的精神心理現象,消除心理障礙,使之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也慢慢減輕直至消失。重者應請醫生幫助治療。
盡管處於更年期的女性生理上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變化和不適,但精神上應保持樂觀情緒,對生活充滿信心和追求。更年期也是人生最豐富、最具魅力的時期,是人生的金色秋天,應盡情享受。如果此期能夠順利渡過,就會重新煥發青春,再創生命的輝煌。
更年期性激素調節係統的變化
女性進入更年期後,其性激素調節係統亦即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發生改變,首先表現為卵巢的衰老,月經停止主要與卵巢功能衰退有關而不在於下丘腦;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逐漸發生下丘腦和垂體的功能改變。
(1)絕經後垂體促性腺激素及下丘腦釋放激素的變化
至絕經期,卵巢已萎縮,卵泡多已閉鎖、退化,雌激素分泌量明顯減少,已不足以對垂體及下丘腦實施負反饋的抑製作用,因此垂體產生的卵泡刺激素及黃體生成素均明顯升高,卵泡刺激素比正常月經期約升高14倍,黃體生成素約升高3倍,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的比例失常,打亂了卵巢周期性的變化規律,出現月經不規則甚至絕經。
(2)絕經後的卵巢激素的變化
絕經後2年內,卵巢所產生的性激素有明顯的減少。至絕經後期,垂體功能亦漸耗竭,最後不能維持高濃度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從絕經後第三年起黃體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開始逐漸下降,直降至促性腺激素在血中的濃度為剛開始升高時幅度的一半或略低。
血內性激素的含量可以反映出性激素的分泌情況。如前所述,卵泡分泌雌激素的功能,隨著絕經時間的延長而逐步降低,故血中的含量也不斷地減少。
女性更年期後性激素的變化
成熟期性激素的主要來源是卵巢,它能產生雌二醇、孕酮、雄烯二酮與少量的睾酮。有排卵的婦女月經周期中雌二醇的含量呈現周期性變化,卵泡期可達150皮克/毫升,絕經前期雌二醇的分泌個體差異較大,無排卵月經周期血中的雌二醇仍可保持正常或稍低水平,為50~120皮克/毫升,月經停止者雌激素水平低下,接近絕經後期。絕經後期雌激素值為1 3皮克/毫升。絕經10年以上的雌二醇值將降低到正常卵泡期的10%左右。
絕經後體內是否還有雌激素
卵巢能直接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雌二醇與雌酮,而絕經以後血中雌二醇仍可有10~25皮克/毫升,雌酮還有30皮克/毫升。這是為什麼?現在認為絕經後或卵巢切除後婦女血漿中的雌酮主要來源於腎上腺皮質產生的雄烯二酮,在外周組織中轉換成雌酮,然後進入血漿,作用於靶組織,其次是由於卵巢皮質層的間質細胞受到高水平促性腺激素的影響,產生少量雄烯二酮,在外周組織中轉換成雌酮。
絕經後雄激素的主要來源
絕經前卵巢與腎上腺均能分泌一定量的雄激素,絕經後卵巢的卵泡雖然衰萎,但是間質細胞反而增多,仍有一定的分泌雄激素功能,故血中雄烯二酮為600~900皮克/毫升,睾酮為200~300皮克/毫升。絕經後雄激素從體內排出的速度下降,比絕經前低10%~20%,大多數存留於體內。絕經後婦女外周血與卵巢靜脈血中睾酮與雄烯二酮測定結果顯示卵巢靜脈中的含量明顯高於外周血。絕經後的卵巢產生雄激素是因為過多的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間質細胞而產生的。
為什麼絕經後肥胖的婦女雌激素分泌多
絕經後婦女的睾酮和雄烯二酮轉化成雌酮依賴於芳香化酶的活性。動物的芳香化酶存在於腦、腎、骨與乳房。人組織體外細胞培養可見到胎兒下丘腦、脂肪、肝、肌肉均可把雄烯二酮轉化成雌酮。體內轉化的主要場所是脂肪與肌肉,因而絕經後肥胖的婦女雄激素轉化成雌激素的較多,換言之,絕經婦女體內雌酮與雌二醇的多少與體重有關。
更年期後卵巢及卵泡數目的變化
更年期時卵巢功能開始衰退,但在形態學上並沒有一個突然的變化,卵泡結構仍存在,並偶見黃體。絕經後,排卵停止,但這類殘留的卵泡結構仍可見到,直到絕經10年左右才完全消失。此時卵巢體積減小,一般隻有生育年齡時的1/3大小,表麵皺縮,質地變硬,重約4~5克,成為一團纖維組織,其中有許多白體及纖維體,常伴隨著玻璃樣變性,稱為纖維化卵巢或硬化性卵巢。
更年期以後的卵巢在光學顯微鏡下見不到原始卵泡,也沒有黃體,多見的是閉鎖卵泡,在大量的間質細胞中有發育較好的線粒體,光滑內質網與大量類脂質,提示有分泌功能,這些細胞乃是激素合成的地方。
卵巢是女性的性腺。出生後,在整個生命過程中,卵巢中的卵泡數目呈持續性的下降。不同年齡的卵泡數如下表:
表1不同年齡卵泡數年齡卵巢中卵泡數3個月胎兒600萬~700萬個5個月胎兒500萬個出生時75萬個11~17歲30萬個18~24歲162萬個25~38歲63萬~74萬個38~44歲11萬個45歲左右8300個
更年期後子宮的變化
子宮肌層的發育是在雌激素作用下增長肥大的。更年期時雌激素分泌減少,失去雌激素支持後,子宮體的主要變化是縮小,子宮肌層呈纖維樣變,血管閉塞,膠原物質及彈性硬蛋白均減少,子宮重量逐漸遞減。
子宮內膜自更年期到絕經期後,由於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量減少,而失去激發其生長的因素,因此呈萎縮狀態,可有以下幾種表現,如單純性萎縮、囊性萎縮、局限性增生過長、分泌期子宮內膜。
更年期後陰道的變化
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的變化是逐漸發生的,沒有明顯的界限。隨著卵巢功能的改變,生殖器官的組織學上亦有一段逐漸演變的過程。這些變化除了表現在子宮內膜,陰道粘膜的變化也特別明顯。
由於失去卵巢雌激素的支持,加劇了陰道的退行性變化:表現為性器官的縮小,陰道壁變薄,皺褶減少,彈力差,血管和脂肪組織減少,陰道呈蒼白色,但仍可對雌激素有反應。更年期與絕經期後陰道的分泌物減少,且變為堿性,局部的抵抗力下降,防禦功能減低,易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