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孕前必備知識(1 / 3)

第四章孕前必備知識

懷孕與優生指南健康的青年男女結婚後,大部分婦女都會懷孕,孕育新的生命,即人們常議論的“生命的奧秘”。的確,當我們仔細地考慮一下,會意外地發現我們對自身的情況並不十分了解。究竟受孕怎樣開始的,妊娠又經曆了哪些過程,隻有正確了解這些問題,才會真正懂得這是健康女性所所具有的生理現象。

受孕以後,身體會出現許多變化,對此,既不要過分緊張,也不要疏忽大意。應做好準備,掌握有關知以,正確對待懷孕

懷孕從精子和卵子結合開始

精子是男性的生殖細胞,它最初由男性生殖腺——睾丸產生,經過一係列的繁殖、生長、分化和成熟等過程,最後形成有特異形態和功能的單細胞。成年男人的睾丸,除了產生精子外,還分泌雄性激素——睾丸酮。精子就是受睾丸酮和垂體促性腺激素的作用而產生的。

精子很小,全長僅0.5毫米左右。精子形似蝌蝌,頭部扁圓,是精子的主要部分,裏麵有細胞核,核內有23條染色體。精子的尾巴較長,可以擺動來推動精子前進。頭尾之間的中段,是供應精子營養的部分。精子形成以後,要在附睾內貯存一段時間才能成熟。附睾具有貯存精子和吸收衰亡精子的作用。射精時,成熟的精子先到達輸精管,再進入射精管與精囊液會合,最後進到尿道與前列腺液會合,然後與精液一起排至體外。

卵子址女性的生殖細胞,由女性生殖腺卵巢產生。成熟女性每個月經周期約有8~10個卵泡同時發育,通常隻有一個發育最快的卵泡成熟,其餘的卵泡便逐漸退化。成熟卵泡向卵巢表麵移功,接近卵巢表麵時,卵泡表麵的卵巢組織變得越來越薄,當卵泡內壓力較大時,卵泡突出的頸部發生破裂,成熟的卵細胞和周圍的顆粒細胞及卵泡液一起從卵巢破口排出進入腹腔,這就是排卵。通常排卵發生在月經前14天左右,但也可能發生在月經周期的第8~20天之間。

離開卵巢的卵細胞就叫卵子。卵子是人體最大的細胞,但排出的卵子隻有針尖那麼大。卵子呈圓形,不能遊動。卵子的細胞核含有22條常染色體和一條性染色體。

人的生殖能力,即產生精子或卵子的能力,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弱或消失,一般說來,男性的過程比較平緩,女性則比較陡峻。人類生殖力旺盛的時期是22歲至30歲,婦女從50歲左右進入絕經期,生殖係統開始衰老退化;男性的生殖係統功能衰老較晚,60歲得子也是可能的。

女性在胎兒時已有孵子存在

男女嬰兒出生後,外觀上的區別僅在於性器官,這種由性器官決定男女差別的特征,人們稱之為第一性征。到了青春期,激素大量分泌,除性器官以外,還會出現以下的特征。

女性皮下脂肪增厚,全身豐滿,乳房隆起,被稱之為第二性征。隨著第二性征的出現,言談、性格及情感方麵都逐漸表現出女性特征。不久,便月經來潮、周期性排卵、月經循環。這是由於腦垂體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性腺刺激激素)和在該激素作用下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卵泡激素)、孕酮(黃體激素)所起的作用。

那麼,這種作用究竟是怎樣的呢?

女性在出生時,其左右卵巢內便存在著數千個原始卵母細胞。到了青春期,這種原始卵母細胞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開始發育。每月隻有1個原始卵母細胞,經過2周時間發育為成熟卵泡。從完全成熟卵泡中排出1個卵子,稱之為排卵。排卵前,成熟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使子宮內膜增厚,為妊娠做準備,以便於受精卵著床。孕酮和雌激素都具有使子宮內膜增厚的作用,為受精卵著床、胎兒在子宮內發育創造良好環境。

子宮內膜脫落即為月經

如果卵子未能受精,這些準備便不再需要,於是,子宮內膜血管開始收縮,由於得不到營養,便從子宮壁上脫落。內膜脫落使組織內血管破裂、出血。這種出血和脫落的內膜便是月經。月經將完時,子宮又開始為下一次受精做準備。

精子在睾丸中生成

男性與女性一樣,從青春期開始,身體出現第二性征。喉節突出,長出陰毛、腋毛、胡須,全身汗毛濃密,並且身高迅速增長,肩部增寬,骨骼變硬,成為名副其實的男子漢到了青春期,男性腦垂體也分泌促性腺激素,精子在睾丸中形成。成熟的睾丸每天可生成數千個精子,這種精子沒有受精能力,須輸送到附睾等待成熟。附睾中成熟的精子經輸精管被輸送到射精管,然後,與精囊和前列腺生成的精液混合。射精時,經尿道排出體外。未能射出並已老化的精子被附睾吸收。

受精到著床的受孕過程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在性興奮時,性器官及其周圍都會出現變化。

女性在受到性刺激時,前庭大腺和陰道壁使分泌黏液易於陽莖進入。性高潮時,小陰唇膨大,陰道口收縮,陰道深部變大,以便於積存精液。此外,宮口張開,便於精子進入子宮。

男性的性高潮是通過射精獲得的。受到性刺激後,尿道球腺便分泌出1~2滴液體潤滑龜頭,做好射精準備。然後,再通過性興奮,將精子送出附睾,與前列腺和精囊分泌液混合,形成精液。

性高潮時,陰囊收縮,睾丸上提,陰莖膨大,將精液排出尿道口。射入陰道的精子,須用數小時或十幾小時,經過子宮頸、子宮腔,到達輸卵管,在輸卵管壺腹部與卵子結合而受精。在受精前,要渡過許多難關。

一次射精可排出數千萬到3億個精子。然而,其中能夠順利到達輸卵管的不足100個,並且隻有1個能夠受精。

精子的數量、活動力、精液中的酶以及子宮頸黏液的狀況等都是影響受精能否成功的因素,隻有具備了上述因素,才能夠受精、懷孕。

順利受精的卵子開始細胞分裂,分裂後的各個細胞都攜帶有卵子與精子的遺傳信息,男女性別也已確定。然後,細胞繼續分裂,開始向子宮腔移動。移動的受精卵由桑椹胚變為胚囊,很快到達子宮腔,與子宮內膜結合,埋人內膜血管,吸收母體血液中的營養,稱之為著床。到此,受孕即告成功。

從排卵到受精僅需數小時,但從受精到著床約需1周的時間。著床後的胚囊表麵長出細長柔軟的絨毛,絨毛前端分泌出溶解子宮內膜的物質,使胚囊附著於子宮內膜上,形成胎盤。

選擇最佳受孕年齡

每一對夫妻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寶寶。這首先需要具備優越的先天條件。夫妻精卵結合的時間、地點和雙方的健康狀況都會影響到後代的先天發育和後天發展。所以,夫妻應做好計劃,選擇在最佳的條件下受孕。

家庭要做好長期計劃,選擇最佳的受孕年齡。婦女生育時年齡過大或過小都不利,最黃金的生育年齡是24~30歲之間。在這一年齡段,婦女具有優質的生殖細胞和身體素質,生育能力和子宮收縮力都處於最佳狀態,早產和難產的幾率很小。

一年四季中每個季節各有特征,所以,也應該注意適宜的受孕季節,以夏秋季為最佳。雙方不應患有疾病,精神狀態要良好。良好的情緒可以使機體的生理活動正常協調地進行,為胎兒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夫妻感情不和,勉強受孕,可能會使嬰兒體質虛弱,智力發育遲緩,甚至出現畸形。

受孕最好在家中進行。家中比較安寧、衛生,夫妻對家庭環境又比較熟悉和放心,能做到精神放鬆、情緒穩定,利於優生。旅遊懷孕不可取。因為旅途勞累、生活不寧、衛生條件也得不到保障,一旦懷孕,易於出現先兆流產和胎兒畸形。

總之,夫妻二人要做好計劃,從衛生、健康、營養、情緒等方麵綜合考慮,選擇理想的受孕條件,以保證胎兒有良好的生長發育基礎。

最易受孕的特征

準確判斷月經周期中容易受孕的階段,對女性而言,無論是希望受孕或者要求避孕,都是非常有用的。在每個月經周期中,可能懷孕的時間僅五天左右。女性生殖細胞卵子在輸卵管的壽命僅12~36小時,即使精子處在良好的宮頸粘液環境中能存活3~5天,受孕通常也隻能發生在性交後的24小時裏。

排卵往往發生在婦女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大多數正常的育齡婦女,其月經周期都有一定規則。月經不規則多見於青春期、中年以後及分娩之後的一個階段中,也見於情緒緊張、旅行、疾病和營養不良的時候。如果你能記錄下月經周期中的一些現象,經過一段時間,你就能觀察到自己月經周期的類型,並能在最大程度上掌握最佳受孕時機。也就是說,您會選擇在排卵的階段性交。

很多症狀和體能特征能夠反映出婦女體內的排卵現象。這些症狀和體征主要有:周期的長短,宮頸粘液的變化,宮頸本身的變化,基礎體溫的上升以及身體其他部位物理性狀的變化等。

月經周期的長度

我們已經知道,女性的月經周期並不完全相同,大數在21~35天,排卵則發生在下次月經前14天左右。由此,您可以推算出自己易受孕期。例如,通過定期記錄,您發現自己的月經周期一般在27~34天之間時,以27-14=13,以34-14=20,那麼,每個月經周期的第13~20天便是您最易受孕的階段。

宮頸粘液的變化

在排卵前,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不斷增加,雌激素促進宮頸分泌出潮濕、滑潤、富有彈性、清亮或白色的粘液,猶如生蛋清狀。這類粘液會經陰道流出,隻要留意,您就很容易學會觀察和體驗。這類粘液的分泌可以過濾異常精子,為健康的精子提供營養的通道,引導精子經過宮頸、子宮而進入輸卵管。所以,這類牯液也稱為“易受孕型粘液”。雖然不同的月經周期易受孕型粘液出現的時間不盡相同,但如果保持記錄,您就會發現和了解自己易受孕型粘液的基本特征和出現規律。

易受孕型粘液的出覘,標誌著您正處於易受孕期。如果您要求避孕,那麼在這個階段禁止性生活,也不要與配偶的生殖器接觸;如需同房,則一定要采取有效的避孕方法。如果您希望懷孕,那麼最易受孕的時機是在最易受孕型粘液出現的最後兩天裏,在這時同房,可獲得最高的懷孕率。

在排卵之後,宮頸會分泌出很稠的粘液,並形成粘液栓。僅有少許、甚至沒有粘液從陰道流出,陰道入口處也呈幹燥狀或僅有少許的粘稠感。如想懷孕,就須等待下次排卵前再出現易受孕型粘液之時。在排卵後的這個階段,宮頸是關閉的,陰道內的環境呈酸性,不利於精子的存活。若陰道口連續幹燥三天後,您就能確信排卵已經發生,卵子已經死亡。

宮頸的改變

婦女每當月經中期,宮頸上升約2.5厘米,並且變軟。宮頸口微微張開。這與宮頸粘液的變化是一致的,也是女性身體提供的另一排卵信息,如果這時蹲著,且一手指進入陰道,很容易觸摸宮頸。每個周期觸摸幾次,1~2周期後就會體會到宮頸的變化。

身體其他部位的變化

在月經周期中,因血流中雌、孕激素含量的波動,婦女身體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現一些變化。其主要表現有如下幾種:腹部一側觸痛、刺痛或劇痛。下腹刺痛或劇痛也稱為“月經間痛”,常發生在接近排卵時。

少量出血或宮頸粘液呈粉紅色、咖啡色。

排卵後出現一些經常綜合症狀,如:頭痛、背痛、全身疼痛、煩躁、乳房不適、小腹腫脹、體重增加以及皮膚不適等。

宮頸粘液變化約在12天開始,粘液高峰約在第14天,第16天起粘液類型變為不易受孕型。排卵通常發生在下次月經前第14天,如果周期長於28天,那麼粘液變化和易受孕期也會延遲。

哪個季節最適宜受孕

把生孩子的時間選在所需的各種條件都處於最佳狀態的時間最為理想。這不論對父母還是孩子都有很大好處。對於孩子最佳出生時間的選擇,應該從能促進體智發育這兩方麵來考慮。

到底孩子何時出生較好呢?科學家們查對了《大英百科全書》上列名的10832個著名人士和《美國科學人物》上列有姓名的科學家,發現他們大都在三、四、五月份出生的。這種“巧合”說明了出生也是有最佳時期的。按照出生時間推算,這些人的生命是在上一年的六、七、八月份開始的,其中以八月份最為理想。

此時正值初秋時節,天氣涼爽,熱天造成的體力消耗正在恢複。各種含有維生素的新鮮瓜果蔬菜均已上市。肉、蛋、魚、肝也很充足,為母體及時攝取並儲備各種營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若妊娠反應嚴重也不要緊。母體內早有所儲備,不會嘔吐、不思飲食而對胎兒的大腦細胞發育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待隆冬到來之際,正是流行性感冒和風疹病毒流行時間,孕婦已平安度過了胎兒最易感染病毒的致畸敏感期。由於在懷孕和懷孕初期,自然界提供的優厚物質條件對母親有很多益處,其中一項就是提供了合理的營養物質,可供給胎兒迅速發育所吸取。到了養教並重的妊娠中後期,已是春暖花開,景色宜人之時,又給胎教提供了理想的外界環境,待到臨產時,正是涼熱適宜的舂末夏初,既可以避免嬰兒出生後天氣太熱而出痱子,也可以使乳母哺乳有較豐富的新鮮食品,還有利於產後的身體迅速恢複。同時這個季節衣著單薄,便於哺乳,給嬰兒洗澡也不必擔心受涼。滿月後,就可以抱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進行日光浴以預防佝僂病,同時減少得上呼吸道傳染病的機會。到了嬰兒四個月該添輔食時,已度過夏季腸道傳染病的流行時期。待到滿一周歲該斷奶時,又值來年春末夏初之時,各種營養豐富的鮮果品陸續上市,及時補充了斷奶後各種營養的不足。

在春節、五·一、國慶、元旦結婚的青年男女,容易造成幾個生育期高峰。因此,一定要選擇好孩子的出世日期,尤其應警惕懷孕頭3個月,是胎兒最易受外界流行病的感染而發生畸形的時期。母親若受到病毒或其他冬季流行病的侵擾、服藥、化驗、X線檢查,又會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帶來一定的影響。若孩子出生在流行病的流行期,那麼,防止傳染病是最緊要的事情。惟一能避開對胎兒、新生兒均可造成傷害的辦法,就是選擇好孩子的出世時間,把溫度變化激烈、疾病流行影響降到最低限度,同時兼顧胎兒出世後的保育、教育工作,均應在外界自然環境變化最小的時候,那麼,在6、7、8三個月份中受孕,來年3、4、5月出生,最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