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高脂血病的中醫調理與康複調血脂4(3 / 3)

禁忌: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

七十五、鮮肉鬆酥夾

原料:小麥麵粉400克,雞蛋150克,泡打粉15克,豬肋條肉(五花肉)300克,白砂糖3克,豬油(煉製)150克,鹽8克,胡椒粉2克。

製作:1.將麵粉過篩後,倒在案板上,放入泡打粉和勻,中間刨成坑狀;

2.放入雞蛋、白糖、豬油、香蘭素,用手搓透至白糖全化;

3.再將麵粉和勻,折疊三四遍,便形成鬆酥麵皮待用;

4.五花肉剁茸,加入鹽、胡椒粉、老薑粒,用油炒熟成鮮肉餡,冷後待用;

5.將和好的鬆酥麵皮出條下結子,用手壓成麵片,中間夾上鮮肉餡成半圓形,圓皮上刷上雞蛋漿;

6.放在油鍋內炸製成淡黃色至熟後即成。

用法用量: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功效:補虛養身調理、營養不良調理。

營養分析: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蛋白質是自然界最優良的蛋白質,對肝髒組織損傷有修複作用;同時富含DHA和卵磷脂、卵黃素,對神經係統和身體發育有利,能健腦益智,改善記憶力,並促進肝細胞再生;雞蛋中含有較多的維生素B和其他微量元素,可以分解和氧化人體內的致癌物質,具有防癌作用;雞蛋味甘,性平;具有養心安神,補血,滋陰潤燥之功效。

禁忌:雞蛋與糖精、紅糖同食會中毒;與鵝肉同食損傷脾胃;與兔肉、柿子同食導致腹瀉;同時不宜與甲魚、鯉魚、豆漿、茶同食。

七十六、魚咬羊

原料:羊肉(肥瘦)250克,鱖魚400克,八角3克,醬油40克,黃酒20克,薑10克,香菜10克,胡椒粉2克,小蔥10克,白砂糖5克,豬油(煉製)40克。

製作:1.將鱖魚去鱗、鰓,以脊背正中剖一刀口,取出大骨及內髒,用水洗淨;

2.羊肉切成3厘米長、3厘米寬的正方塊,放在開水鍋裏略燙一下,撈出瀝幹水;

3.炒鍋放在中火上,放入熟豬油15克,燒至五成熱後,下羊肉煸炒幾下;

4.加水500毫升、醬油10克、黃酒10克、蔥段、薑片、大料、白糖5克、精鹽少許,燒至八成爛時,揀去蔥、薑、大料,將羊肉取出裝入鱖魚腹內,用麻線捆住刀口,不使羊肉露出;

5.炒鍋放在旺火上,放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後,放入鱖魚(魚身兩麵抹一點醬油)煎成兩麵金黃色時取出,去掉麻線;

6.放入砂鍋,加白糖、精鹽、雞清湯750毫升和燒羊肉的原湯,用旺火燒;

7.待燒開後,再移到微火上煨半小時,待湯濃,魚酥肉爛時,揀去蔥段、薑片、大料,撒上胡椒粉(白胡椒粉)、香菜即成。

用法用量:中餐、晚餐。

功效:壯腰健腎調理、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分析:鱖魚含有蛋白質、脂肪、少量維生素、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肉質細嫩,極易消化,適於兒童、老人及體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者食用;並具有補氣益脾的滋補功效。

禁忌: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鯰魚同食,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病;忌與梅幹菜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則內熱火攻心;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

七十七、香酥花生米

原料:紅辣椒40克,花生仁(生)300克,青蒜30克,鹽2克,大蔥5克,大蒜3克,醋10克,植物油15克。

製作:1.青苗洗淨,切絲;

2.蔥洗淨,切末;

3.紅辣椒洗淨,去蒂籽,切末;

4.蒜去皮,切末;

5.鍋中倒入適量油和花生,以中火加熱,邊加熱邊攪動鍋內的花生米;

6.待油燒開,將花生米撈出瀝油晾涼;

7.將晾涼的花生米放入碗中,加入青蒜苗絲、蔥末和紅辣椒末拌勻,最後加入適量鹽和醋拌勻即可。

用法用量:早餐、中餐、晚餐。

功效:營養不良調理、補虛養身調理。

營養分析:花生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煙酸、維生素K、鈣、鎂、鋅、硒等營養元素,有增強記憶力、抗老化、止血、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腸癌發生的作用;其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具有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之功效。

禁忌:花生不宜與黃瓜、螃蟹同食,否則易導致腹瀉;花生不可與香瓜同食。

七十八、香燉羊肉

原料:羊肉(肥瘦)1000克,豬肋條肉(五花肉)250克,小麥麵粉20克,薑50克,料酒25克,辣椒油20克,豬油(煉製)150克,醬油10克,大蔥5克,大蒜10克,香油8克,鹽10克,澱粉(玉米)10克,味精3克,胡椒粉5克。

製作:1.將羊肉洗淨;

2.辣椒油、幹澱粉拌勻塗在羊肉皮上,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時撈起;

3.豬五花肉先切塊炒香待用;

4.蔥切末、薑切片待用;

5.將炸好羊肉放入燉鍋內(用竹篾墊底),加入高湯、料酒、薑、蒜、鹽、辣椒油、豬五花肉用旺火煮沸後,用文火燉至羊肉軟爛,取出;

6.撿去豬五花肉,羊肉切塊,擺入盤中;

7.用小碗,放入醬油、味精、香油、高湯、澱粉水調成芡汁;

8.將羊肉放入籠蒸20分鍾,取出撒上幹澱粉;

9.炒鍋燒熱,下豬油,把羊肉倒入略炸後取出;

10.川椒末(辣椒粉)、蔥末炒香,投入羊肉,烹入料酒,加入芡汁拌勻,起鍋裝盤即可。

用法用量:中餐、晚餐。

功效:補虛養身調理、壯腰健腎調理。

營養分析: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羊肉性溫味甘,既可食補,又可食療,為優良的強壯祛疾食品,有益氣補虛,溫中暖下,補腎壯陽,生肌健力,抵禦風寒之功效。

禁忌:羊肉不宜與南瓜、西瓜、鯰魚同食,食則容易使人氣滯壅滿而發病;忌與梅幹菜同食;吃羊肉不可加醋,否則內熱火攻心;不宜與蕎麥、豆瓣醬同食。

七十九、香幹夾肉

原料:豬肋條肉(五花肉)250克,豆腐幹150克,圓白菜150克,花生油50克,醬油25克,料酒15克,鹽3克,味精1克,大蔥5克,薑5克,白砂糖5克。

製作:1.將豬肋條五花肉刮洗淨,切成方形片,放入碗內,加入花生油、料酒、醬油、味精、白糖、蔥段、薑片拌勻,醃半小時;

2.將大頭菜(圓白菜)、豆腐香幹洗淨,切成與豬肋條五花肉片大小相同的片;

3.將豬肋條五花肉片連皮的一麵朝下,一片豬肋條五花肉、一片大頭菜、一片豆腐香幹依次碼在碗內,澆上醃肉的鹵汁和精鹽,蓋上鍋蓋,放入蒸籠,置於水鍋;

4.先用旺火、沸水、足氣蒸20分鍾;

5.用中小火蒸45分鍾至1個小時;

6.蒸至豬肋條五花肉片出油,酥軟熟透(用筷子能夠戳動豬肋條五花肉皮),取出翻扣在盤內即可。

用法用量:中餐、晚餐。

功效:補虛養身調理、骨質疏鬆調理。

營養分析:豆腐幹中含有豐富蛋白質,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營養價值較高;其含有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膽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髒;並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禁忌:豆腐幹中富含鈣質,不宜與含有大量草酸的菠菜、蔥同食。

八十、韭菜酥盒

原料:小麥麵粉500克,韭菜300克,豬肉(肥瘦)200克,豬油(煉製)150克,色拉油100克,蔥汁5克,薑汁5克,鹽8克,味精2克,料酒15克。

製作:1.將麵粉過濾,用150克麵粉加入75克豬油和成油酥麵;

2.將350克麵粉加入75克豬油與適量清水和成水油酥皮;

3.酥麵與水油皮分別下節子,水油皮包入酥麵,用小開酥方式擀成牛舌形;

4.從上向下卷過來,並從中間切開壓扁擀成圓片形,中間放入韭菜鮮肉餡,兩塊合在一起;

5.絞成繩邊形麵胚,放入油鍋內炸製即成。

用法用量:早餐、中餐、晚餐。

功效:補虛養身調理、營養不良調理。

營養分析:韭菜為辛溫補陽之品,含有一定量的鋅元素,能溫補肝腎,因此在藥典上有“起陽草”之稱,可與現今的“偉哥”媲美。此外,韭菜含有揮發性精油及含硫化合物,具有促進食欲和降低血脂的作用,對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有一定療效。含硫化合物還具有一定殺菌消炎的作用。

禁忌:豬肉不宜與烏梅、甘草、鯽魚、蝦、鴿肉、田螺、杏仁、驢肉、羊肝、香菜、甲魚、菱角、蕎麥、鵪鶉肉、牛肉同食。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