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探子報,洪承疇已經到了潼關。並且,不是已經,而是在此等候多時了。接著,又是一個接一個不妙的消息傳來。
羅汝才的救兵杳無音信。隱約聽說,他也投降了,現在成了房縣一帶的駐軍。
生死關頭到了。
後麵,孫傳庭數萬精兵緊追而來;前麵,潼關插翅難飛。
洪承疇,明朝直到清朝都是個大名鼎鼎的厲害角色,現在,他統兵據守潼關,一貫沉穩的李自成都不免臉色慘白。
崇禎末年,有兩個極為重要的人物,在崇禎皇帝眼中分量極重,一個楊嗣昌、一個洪承疇,他們倆都是皇帝朱由檢的左右手。後來,楊嗣昌領兵掛帥剿賊,沒想到反倒被義軍*死;而洪承疇,帶領明朝幾乎傾國之兵與清兵決戰,一戰下來被俘投降。這兩個人,都為明朝岌岌可危的江山付出了生命,也付出了名節。這是後話。
此時,洪承疇身為“太子太保掛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陝西、三邊總督兼攝河南等五省軍事”之銜來到潼關。
他要在此剿滅最彪悍的李自成部。
潼關中軍大廳,身穿二品錦雞補子大紅苧絲蟒服,頭戴六梁冠,腰係玉帶的洪承疇威嚴矜持,他的身旁是欽賜的尚方寶劍,總兵以下,他可以先斬後奏。
“剿賊十數載,唯有闖賊李自成一股冥頑不化,誓與天朝對抗到底,全無畏罪投降之相,今迭經痛剿,能戰之士不足數千,且被我軍網入天網,成甕中之鱉,各位,明日一戰務必竟全功,勿使一人漏網。我輩報君恩,救黎民,光前裕後,在此一戰。務要將首賊李自成、劉宗敏等生擒。爾等明白啦?望諸君勿負上意!”
洪承疇開了幾句官腔,接著就對孫傳庭,丁啟睿,幾位總兵,眾多副將說起了明日大戰之事。身為大明第一權臣,深沉老練、狡詐陰險,在曆史上他都算得上是一等一的人物,但今天,他也難免喜形於色。大戰在即,他沒有焦慮和緊張的情緒,因為,一切運籌都在數日前布置妥帖,現在隻不過走走形式罷了。明天,他就可以帶著李自成等人到北京獻俘了。楊嗣昌是他政治上的老對手,這次他可是沒有想到,李自成竟然會在洪承疇的手下覆滅。
----.
李自成不得不再一次召開軍事會議。眼前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所有最險惡的情形都湊齊了,而原本希望的情形一個也沒出現。
洪承疇帶著尚方寶劍親自來壓陣,這個老謀深算的家夥不可能出現任何的疏忽,潼關周圍的敵軍合攏了包圍圈,要打破這個包圍圈,已經沒有哪怕是一絲的希望了。原本寄希望前來馳援的十五萬大軍,現在連影子都不見一個。據偵察報,曹*羅汝才在一個月前曾在潼關附近幾個縣出現過,這一個月來卻蹤跡全無,說不定,他真的投降了官兵。
“他奶奶的,洪承疇算個球,李哥,我們還是按計劃衝過去!沒什麼大不了的。”郝搖旗一副粗嗓子總是喜歡打頭陣。
李自成沉默不語,他要聽一聽眾將領的意見。
袁宗第緊皺著眉頭。他看了看今天參加會議的人,有二十幾個,明天之後,有多少人還能活下來就很難預測了。犧牲是難免了,重要的是“闖”字大旗得留下來,誰來保護闖王突出重圍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最實際的事。所以,他思考了一會後說:“我認為,按原定計劃已經不現實了,隻有分兵一計才有一絲生路。我想,總哨劉爺和闖王不能分開,折回陝南,進商洛山隱蔽,伺機再起。李過、田見秀你們也隨闖王左右,保護闖王南下。我和中軍高一功等佯裝主力,打闖王旗號,繼續東進,掩護你們脫離戰場。你們看,這樣行不行?”
袁宗第話音才落,嗡的一聲,議論頓起,有人讚成,有人反對。
劉宗敏沒等大家再議論下去,大聲說:“此辦法也許是唯一的法子了,不過,我估計洪承疇也會想到這一招,他一定會在我們後麵埋下重兵,所以,隨闖王南下的也會危險萬分。當然,宗第老弟,你這樣等於是自投羅網,不會有生路的。”
“反正是一死,多殺幾個敵人掙了就行。雙喜、張鼐,還有來亨,你們要緊緊跟在闖王左右,不能讓闖王有半點閃失。”高一功平常很少言語,他看著幾個年輕人,很有些傷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