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得中東者得天下(2 / 2)

於是當中國一廂情願的提出“和平崛起”戰略,希望能減少中國加速發展的阻力,結果卻適得其反。在經曆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的歐美人心中,“崛起”的方式通常隻有一個——鮮血、暴力與戰爭。對於零和遊戲的國際政治舞台,將“和平與崛起”連接在一起是難以理解的。

在這個世界中,中國在林峰的影響下在對外政策變得更加自信,而且還學會了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曆史觀來審視對外戰略;有時“霸氣外露”也是勢在必行,這總比模糊不清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實用。

一部人類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人類的能源利用史。

在過去的幾千年裏,人類先後經曆了三個能源利用時期:柴草能源時期、煤炭能源時期和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目前,全世界處於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

在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動力資源,全世界90%的運輸能量都是石油提供的;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從石油中可以提取出幾百種有用物質,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現代工業對石油的依賴就象人體對血液的依賴一樣須叟不可缺少,所以石油又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鑒於石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石油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種“政治商品”。美國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製了石油,你就控製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製了糧食,你就控製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製了貨幣,你就控製了世界。”美國作家丹尼爾?耶金所著的報告文學《石油風雲》裏也寫道:“現代戰爭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石油資源的爭奪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爭奪石油資源是20世紀以來所有強國的國家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全世界的石油分布中,中東地區擁有的可采儲量最多,占全球可采儲量的2/3,其次是美洲和中亞。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大強國都努力地在中東擴張勢力、爭奪地盤,為的就是盡可能多的控製石油資源。作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控製了中東,就等於間接控製了世界,地外戰爭一出現轉機,林峰就指揮中國部隊在第一時間搶占了中東。得中東者得天下,已經成為中國國內戰略家一直的看法。

林峰曾經把中國比作秦國,把中東比作中原,把西伯利亞平原比作巴蜀之地。秦惠文王采用大將司馬錯的建議,出兵滅蜀,又滅巴、苴兩國,隨後又滅掉苴(今四川昭化東南)。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為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樣秦國占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為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後秦相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為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張儀以後秦國已經獨步天下,一統天下隻是時間問題,國力已經堪比六國總和。當前我國要想擺脫幾百年來積貧積弱的頹勢,一躍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而強的國家。就必須先改革弊端,然後再循著前人的腳印向更加輝煌的業績前進,為人類永久和平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而今日之中國在擁有了堪比巴蜀之地的龐大國土後,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而占據中東(中原)恰恰是中國一統天下的開始。奪取中東之後,進而順勢占領領土更為廣大的非洲——楚國,至此中國算是完全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在完成了上述戰略部署之後,中國就可以掉頭和美國(齊國)在太平洋地區進行最後的決戰,而美國已經沒有了撼動中國霸權的機會和實力。即使其動用核武力也不行,不要忘了中國還有火星一條後路,因此到那時美國人除了投降成就中國的霸業外沒有任何出路。

世界大同惟有中國能擔此重任!因為厚重的曆史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有春秋戰國鬥爭經驗財富,有最後一統天下的秦國,曆史難道在提醒今天的華夏子孫?冥冥中天意乎?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