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唐宋詞的意象類型(5)(3 / 3)

辛棄疾的山水詞中的意象也是大而壯之象,也陶洗掉了婉麗之風,如《西江月·夜行黃州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前六句都是寫景:明月、驚鵲、鳴蟬、稻花、蛙聲、疏星,山前有風有雨,還有人聲,也就是一個夜行人,突然遇到了下小雨,深感狼狽,這時聽到蛙聲、蟬聲、風聲、雨聲交織一起,突然地遭遇使夜行人想到了附近的茅店。這就是最後兩句的寫人:用路、橋、茅店、社林邊等,其實最後這兩句直接寫人也是對前六句的反襯,或者說全詞八句,句句寫人,景中有人,在作者身處那清風明月、蛙聲、蟬聲一片之中,愜意愉快自不待言。八句詞一氣嗬成,連貫順暢,輕快明亮,也體現出了詞人的個性特點。《水龍吟》是一首遊記詞。寫溶洞中的奇觀:“蜂房”、“密集”、“窗戶”、“玲瓏”,是進入溶洞所見,接著寫石筍,有垂掛半空的,有如冰柱的。怒濤聲又是想象的:如春雷、鼻息、臥龍、如風雨,如洞庭仙樂,如陰壑倒掛這都是想象,寫來栩栩如生。如《清平樂》通過鮮活的形象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濃鬱的江南農家樂圖,人美,環境美,環境美又襯托出農人更美,寫人的動作和情態,大有呼之欲出之妙。另一首《清平樂》先寫餓鼠出沒,蝙蝠翻飛,風狂雨急,窗紙瑟瑟,這四景極描庵裏荒涼淒清的環境。下片寫作者的心理活動,因寂寞難耐,無以成眠,往事一幕幕記上心頭,昔日金戈鐵馬,叱吒風雲的戰陣生活,眼前華年老大,一事無成的傷神,突然陡轉,“眼前萬裏江山”,一下振拔了悲淒氣氛,對抗敵愛國又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可見,辛棄疾既使寫景詞也能放出一聲豪氣裏。

總之,南宋豪放詞選象立意與北宋不同,南宋多選恢複,奔赴前線,騎馬打仗,戰陣謀略等,又多引曆史上英雄豪傑之先例,表現得大多為英雄之氣,硬漢精神。言兵運籌之事,一旦希望破滅後,又多登臨懷古,借古諷今,抒發自己的不被重用,建議不被采納的牢騷怨氣。所選物象也大多壯麗與小巧、陽剛與溫柔相結合,同時,這部分人都比較自信,甚至有點自負,過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碰一鼻子灰的時候多,為此,愁也多,怨也多,牢騷更多。一般氣盛不饒人,有著超常的魄力,敢說敢做,不計後果,他們最看不起的是按部就班,不思進取的人,改革的意識比較強,對現實存在的某些現象,某一事件不滿意,甚至疾惡如仇,特別是南宋在積弱積貧的情況下,統治者仍然享樂第一,對金人的虎視眈眈不理睬、不應對,詞人們更是氣胸填膺,所以,他們呐喊,以求引起統治者的重視。在文學上,他們的主張與國家、政治又相吻合,無拘無束,自由揮灑,以詩為詞,將經、史、子、集的事、語言化用入詞中,從而增強了詞的文化底蘊和厚重感。味道濃重的多,知識性強的多,北宋詞人的豪放往往從自己品德情操上下功夫,為人處事,心胸開闊大方,對事對人寬宏大量,包容性強,自我意識強,多表現自己的思想境界的高尚。所以,南宋詞的豪放對北宋豪放詞雖有繼承發展關係,但確實另有開拓精神,取境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