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侯眯了眯眼睛,盯著眼前的人,剛剛他還被大火包圍,齊國寡君,不可一世的大國霸主,怎堪被閹人活活折磨致/死,大火包圍的時候,他想到的是解脫,也是一腔憤/恨。
哪知道竟然還能張/開眼睛,不過睜開眼睛之後,發現一切有些不同了,眼前的兩個中年男人,大約三四十歲的樣子,頭發還沒有斑白,正是英雄當年。
齊侯眯著眼睛,有些遲疑的說:“叔牙師父……高子?”
兩個中間男人“咚!”一聲齊齊跪地,感歎說:“齊侯終於醒了!上天見憐,上天見憐!”
齊侯看著變得年輕的鮑叔牙和高僖,不由得蹙了蹙眉,高僖說:“君上,雖然君上大病初醒,但是如今君上剛剛登位,國事不可不由君上宣室,懇/請君上,出兵討/伐魯國,公子糾一日不死,君上之位,一日不穩啊!”
齊侯聽著高僖的話,心裏竟然有一種翻江倒海之勢,一腔熱血幾乎要衝上頭顱,真的是上天見憐,讓他重新來過,他聽到公子糾的名字,就知道了,這一年自己才剛剛繼位,成為齊侯,一切為時不晚……
……
管仲、召忽、鮑叔牙、高子高僖、國子國懿種……
吳糾耳朵裏突然聽到了很多曆/史上的熟悉人名,最重要的是,還有一個曆/史上的霸主梟雄,那就是公子小白,史稱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
吳糾在少年叫人去請管師傅和召師傅的空檔,不動聲色的屢清楚了自己現在的情況。
吳糾現在仍然叫“糾”,隻不過他已經不姓吳了,吳糾此時此刻的身份是齊國齊僖公次子公子糾,姓薑,呂氏,名糾,按照禮數,別人應該尊稱他為公子糾,如果直接叫大名,按照春秋的規矩,尤其是貴/族男性,叫氏不叫姓,應該稱作呂糾。
算起來,吳糾應該還有一個小他沒有幾歲的弟/弟,這個弟/弟則是大名鼎鼎的春秋五霸齊桓公。
雖然吳糾不是學文的,而且已經畢業了很多年,但是他還是知道公子小白和公子糾一爭先後的故事。
齊僖公的大兒子公子諸兒繼位之後,荒/淫無道,和自己的親妹妹通奸亂/倫,並且讓人折斷了妹/夫魯公的肋骨,魯公被分屍而死,引起了齊國大夫們的極度不滿,齊僖公的侄/子公孫無知趁機僭越,當時沒有勢力的公子小白和公子糾就被各自的師父鮑叔牙和管仲護送著逃出齊國,各自避難。
公孫無知繼位不到一年,被雍林人一劍斬下項上人頭,齊國自此沒有國君,國內一片大亂。
之後就是很多小學/生都知道的故事,齊國監國上卿高子國子傾向於公子小白繼位,密送公子小白消息,讓公子小白盡快趕回齊國,先入為君,後入為寇。
與此同時,身在魯國的管仲也打聽到了齊國無君的消息,護送公子糾回國,管仲在公子小白回國的必經莒道上,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帶勾,公子小白咬破舌/頭,佯裝吐血並一頭掉下軺車,管仲信以為真,回魯複命。
魯國本以為公子糾可以繼承齊國侯位,沒想到護送公子糾到臨淄城口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臨淄守城揚言新君已經登位,齊侯小白主持大統,請他們速回魯地。
吳糾聽著少年的哭訴,多少弄明白了現在的情況,當下的情況就是公子糾被拒絕入城,氣的直接吐血,昏死過去,魯國將軍將他帶回國來,魯公非常不服,想要趁著現在公子小白還沒有在朝中立穩跟腳,大舉進攻,扶持公子糾回國繼位。
吳糾聽到這裏,扶著自己胸口,氣息有些微弱的說:“魯公發兵了?”
那少年是吳糾的小童,貼身伺候吳糾的,逃離出來這些日子,都是小童一手伺候,看起來隻有十二三歲的年紀,叫做子清。
子清聽吳糾的話,抹了抹眼淚,說:“公子,你昏迷許久,魯公何止發兵,恐怕已經在時水兵戎相見了!”
吳糾心裏“咯噔”一聲,心想不好,齊侯上/位之後,的確和魯國在時水打過一場仗,但是這場戰役的結果是魯國一敗塗地,齊國監國高子高僖親自到前線指揮大軍,齊軍勢/如/破/竹。
而魯國慘敗的結局可想而知,就是殺掉公子糾,交出管仲。
吳糾沒想到,自己被父親害死之後,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可憐他,又得到了新生的機會,然而一睜開眼睛,卻又將麵/臨生死大限。
吳糾算了算,如果按照曆/史的推演,自己這條命,估計也就一個月好活了。
子清又說:“而且高子國子他們,為了不讓公子你回國繼位,竟然還揚言公子並不是齊國血脈,而是魯公主和旁人的。”
吳糾一聽,這倒不是很清楚,但是仔細一想,其實也有這種可能,齊僖公活著的時候不待見公子糾,不隻是齊僖公,就連齊國的人也不待見齊僖公,非常厭惡公子糾的母親,覺得她是個淫/蕩的女子,而作為齊國監國的高子和國子,竟然一致的選定沒有任何背景的公子小白為齊侯,這中間的確有一些費解的原因在裏麵,但是曆/史沒有任何記載。
如果公子糾真的是魯女和別人的孩子,那麼就不是齊國薑姓,高子和國子自然要擁戴公子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