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悲慘世界(2)(2 / 2)

法軍方麵,拿破侖也在加緊備戰,到6月上旬,已有18萬人集結在鷹旗之下,他希望到6月底能有50萬人上陣。但令拿破侖遺憾的是,過去富有作戰經驗的老將已不願再為拿破侖效力,這對法軍非常不利。

對於聯軍的強大陣容,拿破侖認真地進行了分析,他決定要化被動為主動,以攻為守。他認為威脅最大的是比利時方麵的英普軍隊,所以要集中主要兵力對付,而萊茵河、意大利方麵的聯軍,隻要派少量兵力進行牽製就行了。同時,他還決定,要趁聯軍尚未會齊的時候,爭取戰機,率先擊潰英普聯軍,打敗了威靈頓和布呂歇耳這兩個老將,其他聯軍便好應付了。

計劃已定,拿破侖便於6月12日派12.5萬法軍(其中有近衛軍2萬人)、火炮300門,悄悄移動到比利時邊境,駐紮到離普軍隻隔一片密林的地方。

6月16日下午2時,戰鬥打響。法軍主力7萬人在林尼附近同普軍主力8萬人交戰,拿破侖另派5萬兵力牽製英軍,他希望能夠把英、普軍隊切開,然後各個破。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又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槍炮聲、雷雨聲相互交加、轟轟作響,一直到傍晚雷雨過後,布呂歇耳才發現,法軍已占領林尼村,普軍防線已被切斷。而且,法軍迅速包圍了普軍,布呂歇耳也被摔傷。普軍見形勢不利,四散潰逃。拿破侖認為普軍敗局已定,令法軍休息一日,然後才令格魯希元帥追擊普軍殘兵。這樣,坐失了殲滅普軍的大好時機,逃散的普軍在瓦弗方麵重新集結,對法軍構成了新的威脅。

擊潰了普軍的拿破侖,親率大軍轉攻英軍,威靈頓聽到布呂歇耳戰敗,害怕孤軍作戰,便迅速撤退到滑鐵盧方向。法軍將領內伊受命攔截英軍,但內伊優柔寡斷,英軍順利撤走。拿破侖氣憤異常,也尾隨英軍至滑鐵盧附近。

這時,被拿破侖擊潰的普軍重新集結,兵分兩路,一路增援滑鐵盧附近的英軍,一路直接圍攻法軍右翼。

威靈頓率6萬餘英軍、大炮156門,在滑鐵盧村南布陣。陣地後方是聖讓山,前麵地勢低窪,左側是幾個小村和沼澤、灌木林,右側有堅固的烏古蒙堡壘,陣地中央是聖拉埃村。威靈頓號稱“鐵公爵”,在戰術上長於防守而短於進擊,所以在與拿破侖交戰之前,他更加謹慎,著重防守,這一正確戰術原則為他最後勝利奠定了基礎。

滑鐵盧總決戰之前,拿破侖隻率7萬士兵、270門大炮,但這些大炮因為天下大雨而隻有一小部分進入陣地。拿破侖將總預備隊置於中央後方,並正確判斷出英軍弱點在其中段,所以他決定佯攻英軍右翼而重點攻擊中部。

6月18日上午11時決定曆史進程的時刻到來了。法軍搶先開炮,向英軍右翼烏古蒙堡壘射擊,形成對峙。中午1時,拿破侖按照計劃,準備進攻英軍中部,但情況發生了重要變化,布呂歇耳率普軍一部分及時趕到,拿破侖不得不從預備隊中抽出2個騎兵師迎擊布呂歇耳。同時,拿破侖急速傳令格魯希元帥讓其增援,然後率部猛攻英軍中部陣地。威靈頓頑強抵抗,雙方互相爭奪,傷亡都很大,下午6時,拿破侖令內伊元帥要不惜一切代價攻克英軍中部,內伊不愧為“勇士中的勇士”之稱,經過奮勇拚殺,終於完成任務,占領了聖拉埃村。英軍無力支持,法軍也疲憊不堪,雙方都在焦急地等待援軍,誰先到達一步,誰就會左右曆史進程,這才是極其關鍵的曆史時刻。

黃昏時分,普魯士援軍趕到戰場。

英軍士氣為之一振,威靈頓立即命令部隊作最後反擊,英普聯軍熱血沸騰,瘋狂地撲向少氣無力的法軍。

拿破侖深感大勢已去,但仍然在作最後的決戰。他立即命令近衛軍投入戰鬥,拚死抵擋聯軍的進攻,但已無回天之力,終因腹背受敵而全軍潰敗。拿破侖乘馬逃出戰場,倉惶離去。關於格魯希元帥增援拿破侖一事,後世頗多傳說,有人說是格魯希元帥存心背叛拿破侖所以遲遲不予發兵。更具誘惑力與傳奇色彩的說法是,格魯希接到了拿破侖讓他增援的命令,但他理解為增援別部,所以盡管他聽到了近在咫尺的隆隆炮聲,仍然不為所動,如果他稍微動一動腦筋,就會立刻在眨眼之間來到戰場。也有的說,戰前,拿破侖命令格魯希原地待命,以便增援。在雙方激戰過程中,格魯希及其將領都感到有點不對勁,不少將領勸格魯希趕快開往開炮的地方,以便隨機應變。但格魯希卻無動於衷,盡管在這種變幻莫測的形勢之下,他已很長時間沒有與拿破侖取得聯係了,可是他仍然在遵照拿破侖的命令辦事,那就是:原地待命!他不顧部下的竭力勸說,一直在等待、等待,直到拿破侖全軍覆沒!

1815年6月21日,拿破侖敗歸巴黎,百萬反法聯軍也長驅直入進入法國邊境。7月7日,聯軍進入巴黎,拿破侖宣布退位,結束了他的“百日執政”。不久,他被流放到位於大西洋南部、遠離歐洲大陸的聖赫勒拿島。直到1821年5月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