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幹掉一切對手 (4)(1 / 3)

很多中國人對這位爺很陌生,可是在華爾街、在美國、在全球的資本市場,米爾肯是大名鼎鼎。看這個人有多牛,有一個簡單的對比,中國2004年抓了最大的民營富豪唐萬新,判刑8年。這位米爾肯,在那個號稱人權平等的美國,1990年4月20日,被美國司法部判決:終生禁止踏入證券業。

這就等於宣判,米爾肯一輩子都不能在資本市場上玩了。那一年,米爾肯才44歲,正是人生的大好年華。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爺剛進監獄不久就被查出是前列腺癌晚期,也就是說基本被判了死刑。這是宿命,米爾肯家族的人都得這病,沒辦法了。

米爾肯的出現,曾經讓華爾街癲狂,讓高盛在20世紀80年代的對手德雷克斯走向死亡。

在米爾肯沒有出現之前,德雷克斯在華爾街還是小字輩的投行,那個時候華爾街還是摩根、美林、所羅門以及高盛他們的天下。美國的中小企業想跟這些大佬們搭上關係,那太難了,融資就更別提了,因為這些小公司風險太大,說不定哪天就破產了,大行們為了自己的名節跟顏麵,不想跟蝦米企業為伍。

有一天,一個加利福尼亞州的小夥子闖進了華爾街,非常年輕,僅有25歲,是個活力四射的陽光男孩兒。高盛之父西德尼·溫伯格在那個時候才剛剛進入高盛,整天就是給沙克斯家族以及其他高級合夥人端茶倒水擦皮鞋。這個被華爾街嘲笑的小孩兒米爾肯卻不是擦皮鞋來了,他像一個精靈,要改變華爾街。

米爾肯瞄準了那些有前景但是被華爾街拋棄的小公司,在華爾街,這一類公司被取笑為 “墜落的天使”甚至是垃圾。在米爾肯眼中,他們才是真正值得擁有的“所有權債券”,在利率風險很大的時期反倒能保持穩定,因為其回報是與公司的發展前景相連,而不是同利率掛鉤的。在市場行情下跌或劇烈動蕩時往往意味著較小的風險。

華爾街的大腕們很快就看到一家公司名為德雷克斯的公司創建了高回報債券的包銷市場,為那些新興公司甚至高風險公司籌措資金,甚至進行“蛇吞象”的杠杆收購。華爾街大腕們譏笑德雷克斯這是瘋子一般的冒險,操盤手米爾肯卻成為小公司的天使。

天使米爾肯的意見讓購買債券的投資者總是能獲得高收益,投資公司對他的判斷高度信任。“我們真正的業務是給企業找到正確的融資途經。”米爾肯對那些畢業於高等學府、有著深厚背景的嘲笑者不屑一顧,“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取金錢和進入資本市場的權利,是看他的能力。而不是看他的父母是誰或是曾在那所名校就讀。”

如果米爾肯同意為某項目出手,那麼標購公司就會接到一封發自他供職的德雷克斯的信函,聲稱“有高度信心”為收購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不用考慮收購的對象到底是巨人還是小蝦米,有米爾肯出手,一定沒有問題。

米爾肯開始用資本武器讓華爾街瘋狂。

1985年,得克薩斯州傳奇的石油商人、惡意收購家布恩·皮肯斯(Booone Pickens)瞄上了優尼科石油。米爾肯為皮肯斯籌集了大量的資金,幫助皮肯斯惡意收購優尼科。當時華爾街的大腕狄龍雷德正是優尼科石油的顧問,狄龍雷德的掌門人尼古拉斯·布雷迪(Nicholas Brady)向優尼科石油提出了毒丸計劃,增加優尼科石油的負債,增加收購成本,成功將皮肯斯拒之門外。

惡意收購優尼科隻是米爾肯的小手筆而已,雖然遭到阻擊,沒有成功,但米爾肯名聲猶在。反收購策略讓優尼科石油的負債一下子增了40億美元,布雷迪一氣之下離開了狄龍雷德,跑到財政部去當了個部長。

1986年德雷克斯獲得了5.5億美元的利潤,這位專門做垃圾債券的米爾肯一下子讓公司擠進了華爾街前五強的大腕行列,嘲笑變成了嘖嘖驚歎。

米爾肯欲罷不能、德雷克斯瘋狂進行著惡意收購這一招賺錢快的生意。人才成了德雷克斯最需要的資源,有了大把錢的德雷克斯在華爾街瘋狂挖摩根、高盛、美林這些大腕的牆腳。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間,米爾肯籌集到了930億美元,德雷克斯在垃圾債券市場上的份額增長到了2000億美元。昔日乳臭未幹的華爾街小男孩兒,如今已經成為真正的垃圾債券大王。

矚目的米爾肯成了華爾街的敵人。

狀告米爾肯違法經營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揚言要將米爾肯送上法庭。法庭於1990年確認米爾肯有罪:掩蓋股票頭寸,幫助委托人逃稅,隱藏會計記錄。最終米爾肯被判處10年監禁,賠償和罰款11億美元,並被禁止從事證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