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肯的墜落頓時讓德雷克斯陷入恐慌,走到了破產的邊沿。德雷克斯向當時的財政部發出了救援求助,此刻美國財政部部長正是布雷迪,老冤家怎麼會拯救曾經的敵人呢?財政部一直沒有任何動作。
德雷克斯死掉了。
魯賓現在選擇去克林頓的身邊,接替了尼古拉斯·布雷迪的財政部長職位,也有這層含義。高盛的合夥人們後來才慢慢地理會到魯賓的深意,怪不得弗裏德曼雖然滿眼是舍不得的淚水,最後還是支持魯賓去克林頓身邊,德雷克斯就是血的教訓。
6.白宮高盛旋轉門
在美國,我不知道還有哪個公司能向政府輸送這麼多高官。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赫斯
魯賓看到了尼古拉斯·布雷迪一雪前恥,膽戰心驚。
華爾街掌握了權力之劍,那將是可怕的毀滅,米爾肯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當克林頓再三給魯賓征求意見的時候,魯賓被德雷克斯的死亡震驚。血的教訓就在眼前,走近白宮,是高盛前輩們一直在努力鋪成的安全大道,這是一條漫漫長途,高盛跟白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時代。
當年高盛交易公司的專職律師約翰·福斯特·杜勒斯 (John Foster Dulles) 再也不認為凱琴斯能夠拯救高盛,在危機之後離開了高盛。杜勒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參加出席曆次重要國際會議的美國代表團,跟美國政府的關係相當不錯。離開了高盛的杜勒斯就一直在政府混,一年時間,幫助擔凱琴斯迅速將高盛推向死亡邊沿的杜勒斯創下了高盛入主白宮的最高紀錄。艾森豪威爾坐上總統後,實習了一年國務卿顧問的杜勒斯,被艾森豪威爾點將擔任國務卿。
不過這小子不是什麼好人,1911年參加華爾街大壟斷組織,是許多大公司和銀行的董事,威迪奧·凱琴斯將其挖到高盛看重的是他在美國政府的人際關係。
這壞小子堅持不承認中國、非法排斥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對中國實行封鎖禁運,明目張膽地進行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活動。杜勒斯還是“馬歇爾計劃”、“北大西洋公約”的主要製定人,直接參與組織1950年對朝鮮的侵略戰爭,他是1957年3月美國侵略中東的“艾森豪威爾主義”的主謀者之一,1958年7月策動武裝幹涉黎巴嫩。朝鮮戰爭之後,英國人希望利用日內瓦會議,調解一下中美關係,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卻向美國代表團下令:禁止任何美國代表團的人員同任何中國代表團的人員握手。
這位在1954年拒絕跟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的高盛人,在策動武裝幹涉黎巴嫩後的第二年就一命嗚呼。不過杜勒斯是高盛目前為止入主白宮級別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一位。正是杜勒斯的推薦,後來享有高盛之父的西德尼·溫伯格才有機會走進美國總統羅斯福、杜魯門以及艾森豪威爾,成為華爾街影子總統。
當華爾街的大腕們對溫伯格鼎立支持羅斯福新政不理解的時候,高盛已經成為總統最信任的朋友。
在跟總統先生交往的過程之中,溫伯格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獲,30多家的實業企業聘請自己當董事,那是多麼穩定的客戶資源啊?這一招後來還被鋼鐵巨人米塔爾學去了。高盛為了籠絡住這個跟中國人作對的米塔爾,還將其吸納到了董事會。
溫伯格後來跟杜魯門、艾森豪威爾更是關係密切。
第二次世界大戰跟朝鮮戰爭期間,溫伯格擔任負責軍工生產的委員會副主席。溫伯格利用跟實業界廣泛的人脈關係,給白宮充當起了獵頭,四處拉攏實業界的精英為政府服務。反戰人士一下子就看出了溫伯格的真實目的,溫伯格這樣做就是為了在戰爭中謀求更大的利益。
在跟總統們親密接觸的過程之中,溫伯格總是在幕後充當參謀顧問角色,他可以很方便地給總統電話,甚至在工作中遇到壓力或者阻力,無論是羅斯福、杜魯門還是艾森豪威爾當總統,溫伯格總會得到總統先生的調停。所以在溫伯格時代,華爾街的對手們沒有人跟高盛過意不去的。
1969年年初,高盛公司進來了一名新人亨利·福勒(Henry Fowler)。
亨利·福勒的到來並沒有引起合夥人們的興趣,雖然他曾從1965年4月起開始擔任美國財政部長。但現在是1968年12月20日,他已經是普通老百姓了,到高盛就是一個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