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地驚雷
中國電信業自進人體製改革以來,可以說是以“飛”的速度發展,但“井噴”帶來的繁榮背後,卻是運營商們日漸感受到的“飽和”帶來的市場壓力。尤其是移動這一具有良好市場前景業務的剝離,使經營單一固網業務的中國電信在世紀初的門檻前愁雲漸起。
同樣的境遇也在甘肅電信身上發生。
1999年底,甘肅全省有電話用戶180多萬戶,固定電話約118萬戶,移動用戶約50萬戶,聯通用戶在20萬戶左右。在有限的市場空間下,固話市場漸趨飽和。隨著移動網的不斷壯大,手機越來越受到用戶的追捧,中國電信的固話市場又麵臨著被不斷“分食”的不利局麵。
在當時,手機儼然是“有錢人”的身份象征,對於甘肅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來說,這隻“王榭堂前燕”離“尋常百姓”始終保持著一段距離,這種能“自由移動”的通訊方式在普通消費者麵前,隻能以一種羨慕的姿態擱置。
貧窮,像一道鴻溝,把一種對通信的渴求生生攔在了對岸。
此時的甘肅電信,也正陷入一種急於“突圍”的思索中。
1999年2月,信息產業部決定對中國電信拆分重組,將中國電信的尋呼、衛星和移動業務剝離出去。原中國電信拆分成新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衛星通信公司等3個公司,尋呼業務並入聯通公司。
一時間,從多業務經營變成了隻能經營固定電話的運營商。中國電信像失去一條腿,隻能拄杖前行。一條腿,走路當然是不太穩當的。
世紀之初的甘肅電信,麵臨著困境:曆經多次分營後,企業負債高,欠費多,負擔重,企業自我積累能力弱,運營資金匱乏;應對通信市場競爭的同時,還要受到政府的不對稱管製;固話單機話務量日漸減少;數據通信及多媒體通信業務難於在短期內產生效益,企業缺乏能迅速拉動增長的新業務……
一係列難題擺在了甘肅電信麵前。
怎麼辦?
甘肅電信的出路在那裏?
全省14個地市州的領導班子和近萬名電信員工眼巴巴地看著甘肅電信的領導層。
甘肅電信就像一艘在驚濤駭浪裏飄搖的船隻。
麵對這樣的現實,必須作出抉擇——
要麼是在競爭中求生存;
要麼……
畢竟,市場是無情的;畢竟,市場的競爭是赤裸裸的。
關於競爭,大家對於他的理解那時還停留在字麵上。大家也說競爭,也談競爭。但是競爭真的來了,卻往往沒有心理準備。在電信行業剛剛拉開競爭的大幕,人們對競爭的承受能力還很脆弱。尤其是像中國電信這樣的長期壟斷行業。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製的束縛下,人們的思想僵化、稚嫩而且敏感多疑,對外部的事務,觀念一律采取排斥的態度。
作為甘肅電信的舵手,恩廣禮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當中。麵對眾人關切的眼神,他又何嚐不想早點找到答案呢?
那些天,他寢食難安。
他的大腦高速地運轉著,一條一條地篩選著那些雜亂的信息,直到看見了一個被稱作“小靈通”的新名詞。
1997年,浙江餘杭電信局率先進行無線市話試點。
1999年浙江杭州,小靈通創造了10天內銷售手機1.5萬部的記錄;
廣東肇慶開通小靈通1月放號即達5.4萬部之多;
陝西西安開通當天放號4000部;
截至1999年底,全國“小靈通”用戶已達9 0萬戶;
小靈通?!
像一道電光閃過,他的思路突然清晰了!
競爭的棋局上重重地置下了這一子:小靈通。
然而,市場還沒有來得及對這個新生的事物做出太多的反應,爭議卻已經沸沸揚揚。
“小靈通是日本的淘汰技術!”
“小靈通不符合監管政策!”
“小靈通是不成熟的產品!”
……
一時間,紛紛擾擾的聲音似乎要淹沒開通慶典的鑼鼓聲。
在黃河水車吱吱呀呀的旋轉中,恩廣禮靜靜地觀察著,思考著。
技術、市場,政策、需求,風險、機遇,責任、使命……時而矛盾時而統一的詞彙衝擊著他的心。
“市場和需求是肯定的,技術上到底可行不可行?”
“技術應該說是可行的,有自己的針對性,但投資和政策的風險還是存在。”
每一個細節,都被省公司領導們所考慮到。
一招一式,每一個環節都經過周密的設計,分寸的拿捏需要精細到毫米和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