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靈通,不球通。”

“遠看像做體操的,近看是打小靈通的。”

“打一個電話要間斷三次,這樣下來費用比手機還貴。”

用戶的不滿,深深刺痛了甘肅電信。

“小靈通可是甘肅電信的希望啊!”

“小靈通也需要一流的網絡!”

一個決定從省公司傳出:用戶發展要“馬不停蹄”,網絡建設和擴容更要緊緊跟上,甚至要優於潛在市場。

擴容!擴容!再擴容!

全省各地都在行動,都在根據話務量分布情況對原有基站進行調整和檢修,新增基站,擴大信號覆蓋範圍,減少信號盲區,提升通話質量……

“蘭州是全省的龍頭,小靈通是蘭州電信的龍頭,這個‘頭’能不能舞好,在很大程度影響著全省的小靈通市場。”從廖康到陸萬福,再到張斌,幾位曾經或正在職的蘭州市分公司的總經理,以不同的形式和口吻,不停地提醒著員工。

蘭州電信對話務量高、拒絕率高的區域基站進行分析,通過參照話務分析報告和180用戶投訴中心周報提供的用戶申告熱點區域,普查全網死角、盲點及通話困難地段,不間斷地開展網絡優化。如今的蘭州,不論是電梯間、高層寫字樓、商場還是地下通道,“小靈通”的信號都是“滿格”,用戶高興地說,“小靈通”靈通了!

市場在變,通信技術在變,用戶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中,他們更希望“小靈通”不僅僅是能移動的固定電話,而是有更多品種、更多應運功能、更多服務內容的“高端產品”。

“手機有的功能,小靈通為什麼不可以有?”

“小靈通在本地可以,出差了怎麼辦?”

市場在問,甘肅電信也在不斷地思考。

要做就要做品牌。“創新”這個幽靈適時跳了出來,給了小靈通一個嶄新的未來。

呼叫轉移、異地租機、短信、親情小靈通、小靈通上網、彩鈴等基於“小靈通”的新業務被相繼推出。“全副武裝”的“小靈通”走出了昔日“低端產品”的陰影,在不斷地給用戶帶來興奮和愉悅的同時,也壯大了甘肅電信的小靈通市場。到2005年6月,小靈通總用戶已近180萬戶,占據了移動市場的近1/3,同時也占固定電話用戶的1/3,小靈通所帶來的業務收入占甘肅電信業務收入的1/3,成為甘肅電信增長最快、ARPu值最高、效益最好的業務品牌。

流言和不滿在市場麵前不攻自破、漸走漸遠。

尊重用戶,尊重市場,尊重規則,也許正是“小靈通”在市場上高歌猛進的基礎所在。

“PHS是淘汰技術。”

“小靈通是三無產品。”

……

從小靈通出現到發展壯大,非議聲就不絕於耳。今天再回過頭來看,不覺啞然。好與不好,評判員隻能是市場,市場決定品牌的生命力。

“實踐證明,沒有錯誤的技術,隻有錯誤的選擇。采用先進的技術固然重要,但能否得到市場的承認和實現商業價值更重要。開發無線設施業務的意義不僅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爭奪用戶、增加話務量,更重要的是通過開發這項業務,增強了員工的競爭意識,振奮了企業的高昂士氣,挖掘了固定電話網發展的潛力。”

2003年4月,《甘肅日報》在一版顯要位置刊發了一片文章,題目是《市場選擇決定品牌的生命力》,文章是這樣結尾的:“其實,在自由競爭的市場麵前,不管什麼‘靈通’,能被老百姓接受的就是‘好靈通’。‘小靈通’的強勢增長表明:市場選擇決定品牌的生命力。”

“小靈通”在甘肅的茁壯成長,對於這塊西部貧瘠的熱土,絕對是一個成為現實的神話。

也正是這如夢的神話,檢驗了甘肅電信當初的選擇和為之不息的執著。

跳動的脈搏

成功,極富誘惑力的字眼,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都在竭力追求,但每一個成功者的背後又都潛伏著失敗的危機。要想常勝不衰,隻有學“不死鳥”,自我革命,再贏一次。

——海爾總裁張瑞敏

一個優秀的人不僅僅是一個具象的人,而是一種象征、一種精神、一種追求、一種別人達不到的境界。

一個優秀的企業也不僅僅是一個企業,而要努力追求一種別的企業學不來、達不到的境界。有了這種境界,才有品牌,才有核心的競爭能力,發展也才會久遠。

做企業,不光是在做產品、做服務、做銷售,還要創造品牌,創造文化,鑄造精神。脫離了人和文化背景的發展,是一種沒有靈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