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誰動了我的奶酪(1)(1 / 3)

在甘肅電信本部28層高的辦公樓裏,有兩個會議室是人們絕不能夠忘記的。一個是28樓的多功能廳,那裏,人們並不常去;另一個是19樓的黨組會議室,那裏,人們幾乎不去。但是,倘若有一天19樓的燈光穿越了遠處鍾樓上指向淩晨1點、2點、3點,甚至更晚的時針的時候,也許28樓也該熱鬧熱鬧了。

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脈搏,究竟因何而變奏?

象鼻蟲的傳奇和四個小精靈的故事

在美國阿拉巴馬州恩特曾穎鎮的公共廣場上,矗立著一座高大的紀念碑。碑的正麵是一行金色的大字:“深深感謝象鼻蟲在繁榮經濟方麵所做的貢獻。”

象鼻蟲是棉田裏的一種害蟲,為什麼人們對一個害蟲樹碑紀念?一切,源於一場危機。

阿拉巴馬是美國最主要的產棉區,1910年,一場特大象鼻蟲災害從恩特曾穎鎮開始狂潮般席卷了整個阿拉巴馬,蟲之所至,棉田無一幸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要命的是人們仍無法預知它的下一次。

一個小小的蟲子,竟然成為當地有著深厚傳統的經濟鏈條的頭號殺手。麵對這種挑戰,那些習慣了慵懶地躺在棉花堆上享受豐收喜悅的人們茫然無措。一些大膽的人開始了另一種嚐試。他們小心翼翼地在先輩們世代經營的棉田裏套種上了玉米、大豆和煙葉等作物,他們依然害怕象鼻蟲。但當象鼻蟲真的又來了之後,他們驚喜地發現:棉田縮水後棉花減少,“蟲”多“肉”少,形不成規模的象鼻蟲已不足為患,隻消一點點農藥,便又能像過去那樣,躺在棉花堆裏,享受近在咫尺的幸福了。所不同的是,這次他們嘴裏嚼的煙草已經是自產的了,而收成也比過去單純種植棉花高出了4倍。人們從此開始走上了一條與先祖不同的路,棉花、大豆、玉米、煙草……在白綠相間的田野裏,在豐收的季節裏,再也沒有了象鼻蟲的苦惱。阿拉巴馬的經濟也從此走上了繁榮之路。

但人們並沒有忘記象鼻蟲。他們說,是象鼻蟲幫助他們從傳統走向了現代,從落後走向了繁榮,走向了輝煌。

危機驚醒了阿拉巴馬。

危機也成就了阿拉巴馬。

危機的潛台詞,叫轉機。

一本薄薄的書,《誰動了我的奶酪》,來自大洋彼岸的,在2002年初春的甘肅電信,引起了人們深深的思考。

兩隻可愛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以及兩個老鼠一樣的小矮人,在一個虛擬的空間裏,給那些在彷徨、焦慮、煩躁中掙紮的甘肅電信人帶來了一劑良藥。

“我給大家每人送了這麼一本小書”甘肅省電信公司老總恩廣禮麵帶微笑揚起了手中的書。盡管內心深處他也充滿矛盾,但這個似乎永遠都保持冷靜的領導者此時卻顯得無比輕鬆。

“我還在上麵寫了幾句話,‘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變則亨通’,也一並送給大家。裏麵的意思,我說多了可能大家還會嫌我‘站著說話不腰疼’,可是我要告訴大家,我不但腰疼,頭更疼,但現在已經不疼了。‘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你們要讓自己不痛,就到這裏麵去找方子、找路子、找答案。”他再次舉起了手中的書,但神情已經變得很嚴肅。台底下一百多人、三百多道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那本書。

“書隻有189頁,我是一口氣讀完的,用了也就兩三個小時,但卻整整想了三天,越想越激動,越想越有信心。我特別希望大家也能有這種感覺。”說到“特別”兩個字的時候,他不僅加重了音調,而且也拖長了音節,人們明顯受到了一種情緒上的帶動和感染。

實際上,直到這個時候,大多數人的心裏還在嘀咕,眼裏還是迷離,但至少他們都已經有了一個明確的念頭——去看看那本書吧,既然都在說。

書裏麵果然有老總的親筆題詞,筆力遒勁。書的序言更像是一首哲理詩:

再完美的計劃也時常遭遇不測

生活並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

讓我們輕鬆自在地在其中旅行,

生活是一座迷宮。

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

在死胡同中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