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幸運,這次可以近水樓台,成為《締造優勢》正式出版前的第一批讀者,同時也有機會能夠在該書出版的第一時間將我的一些感受與讀者分享。
正如本書前言中提到的,這是一個全球化時代,也是一個港口時代。如何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成為企業破浪前行、謀求發展的關鍵。我在與本書編著者的對話中,沿著40年投身天津港建設的心路曆程以及改革開放30年來天津港的發展軌跡,總結歸納出了天津港如何締造優勢的點滴心得。從締造戰略優勢、體製優勢、團隊優勢,到形成文化優勢、人才優勢、實力優勢、持續優勢共七個方麵與大家分享天津港“發展、人本、卓越、和諧”的企業哲學。
我個人認為,《締造優勢》是一本很“本色”的書,不僅因為采取了比較自然的“對話”形式,還在於其內容的原汁原味,既沒有刻意追求語言和文字的華美,也沒有把更多的案例提升到理論層麵。因為我覺得天津港的改革仍在路上,一些經驗還有待於更長時間地打磨。我隻是想通過鮮活的故事和真實的感受,讓所有天津港人在重溫企業成長的快樂與煩惱中,進一步學會自省、學會感悟;讓想了解天津港發展的人,看到天津港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變危機為生機、變劣勢為強勢的發展中蘊含著怎樣的生機與活力。
也許是因為書中紀錄的太多事件,我都是親曆者,特別是企業發展幾個重要階段的重大改革,亦是發起者和執行者,所以,當我一次次重讀這些書稿時,總有些許情懷縈繞心間,感恩、自省、期待……
第一份感激應該獻給天津曆屆市委市政府。高麗書記、興國市長及相龍老市長曾多次親臨視察和指導,舉全市之力發展港口的政策支持是天津港走向成功的前提。可以說,如果沒有市委市政府不遺餘力地領航和護航,天津港這艘大船何以能乘風破浪、快速前行;
第二份感激應該獻給與我並肩作戰的經營管理團隊、廣大員工和家屬。回想天津港曆次改革,並非沒有瑕疵、並非絕對公平,但是,每到關鍵時刻,全體幹部和員工都能以企業發展的大局為重,以支持開始以成功告終。讓我在一次次自省和感動中體味到了儒家思想“和為貴”的精髓,在一次次猶豫和彷徨中堅定了不言放棄、不言失敗的信心。可以說,如果沒有經營管理團隊的更加智慧與更加默契,沒有員工的更加理性與更加包容,書中所述的“天津港速度”與“天津港奇跡”將無從談起;
第三份感激應該獻給我的家人——母親、夫人……,勤勞與仁愛是母親留給我最大的財富,在我的人生道路中,也始終踐行著母親的這一教誨,這也是我多年來能夠邁過一個個台階的重要法寶。每逢新年,我都會給集團的經理夫人寫親筆信,送去感謝與祝福,但是我從未給自己的夫人寫過隻言片語,也很少給以關愛,而她卻為我分擔了太多對家庭的責任,每每想起,深感愧疚。可以說,如果沒有家人的鞭策和理解,無論我的人生還是職業生涯,都不會如此充實。
還有一份感謝應該獻給與這本書有關的朋友們:中國企聯尹援平執行副會長,中國企聯宣委會遲惠玲秘書長、祝慧燁常務副秘書長、陳西主任、肖震東主任、宣興章博士、李德潔研究員,以及為這本書作序的中國企聯王忠禹會長、北京大學張國有校長,為這本書的資料整理付出很多辛苦的我的同事:安衛兵、李增軍、王建、劉瑞卿、秦昕等,感謝大家給了我這個溫故知新的機會。另外還有《締造優勢》的諸多讀者,感謝你們對天津港的關注,同時也懇請對書中的疏漏或不正之處給予批評指正。
從表麵上看,《締造優勢》介紹的是天津港的優勢,但並不意味著天津港會獨享這些優勢,更何況目前麵臨的經濟形勢是如此複雜和多變。全球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港口行業首當其衝。盡管天津港從四大貨類向四大產業轉移的戰略布局會從某種程度上化解一些風險,但從長遠來看,影響不可小視。與此同時,國內港口業的競爭正在升級,特別是環渤海地區的競爭愈演愈烈,而天津港在貨源結構方麵還有待改善……這些都令我時時不敢懈怠、刻刻如履薄冰,因為這些難關都是天津港邁入世界一流大港行列必須麵臨的考驗。天津港的壓力很大、我的壓力很大。
從19歲在碼頭做裝卸工到後來任技術員、公司經理……,母親一直教育我一定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幹得最好。40年來,我時刻告訴自己要做最好的工人、最好的技術員、最好的公司經理、最好的董事長。因此,盡管我深知天津港的前行之路並非坦途,但我依然有信心讓天津港與世界一流大港的距離近些、再近些。因為天津港3萬多名幹部和員工給了我太多樂觀的理由;因為我深信,我們都朝著同一個方向。
簽字:
二〇〇九年二月於天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