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不愧為聰明人,他接到冉有的問題之後,沒有直截了當地問孔子,而是詢問孔子對伯夷、叔齊二人的評價和看法,並由此得出孔子不會幫助衛君的結果。可謂機智靈敏。
這是本章的事件情節,但孔子的觀點在於一點:“求仁得仁。”因為追求仁義,最終獲得了仁義,還有什麼值得悔恨的?這說明孔子將仁義看得比富貴重要得多。
【行動指南】
在富貴、晉職與仁義麵前,選擇仁義。不仁義的富貴隻會導致自身形象的損傷和破壞。這一點尤其值得經理人所關注,我們都知道如今一個人的品格比能力更重要,經理人不注重自身的品德修為,一定會遭到企業和員工們的摒棄。
星期二
不義富貴如浮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而貴,於我如浮雲。”
——《述而篇》7.16
【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冷水,彎著胳膊當枕頭,人生的快樂就在其中啊。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富貴,對我來說就像是天邊的浮雲。”
【筆記】
前麵剛談到在富貴仁義兩者中選後者,現在孔子就用自己的語言證實了這一點:不義富貴如浮雲。盡管吃的是粗糧,喝的是冷水,甚至連枕頭都沒有,彎著胳膊當枕頭,但是隻要不違背仁義,人生還是快樂的。
這就說明人生的快樂不是富貴,不是高官厚爵,而是遵循內心的仁義標準行事。前麵孔子也曾說過,如果能夠取得富貴,他也願意做個“執鞭之士”(《述而篇》7.12),但是如果是不義富貴,則寧願放棄。
現今,很多人時常拿孔老夫子的這句話自誇,可事實上卻全幹一些不仁不義之事。我們對當今的一些企業進行一番審視,就會發現這些企業的經營是建立在不仁不義的基礎之上的。一些企業不但以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為代價,還以年輕一代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假以時日,這些企業的管理者將成為社會和諧的破壞者。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能夠正確認識財富的意義和價值,很多人將財物的無限積累視為人生價值,所以為了追求財富而不擇手段。事實上這已經進入了一個誤區:為了財富而尋求財富。財富的意義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而以消費者身心健康為代價所獲得的財富,隻會導致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增加。
【行動指南】
審視一下自身的企業經營,如果存在著不仁不義之處,迅速進行改正。否則,最終這些不仁不義之處將成為導致企業失敗的根本原因。
星期三
人非生而知之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篇》7.20
【譯文】
孔子說:“我不是天生就擁有知識的人,(而是因為)喜愛古代文化,並通過勤奮敏捷的學習得來的。”
【筆記】
我們在現實中聽到的最多的話莫過於:“人家的天分比我好,沒辦法。”每個人在困難和挫折麵前都將自身的失敗歸結為天命。事實又是如何呢?自然是每個人的成功都取決於其自身,他付出的努力越多,收獲也就越多。而不思付出的人,則永遠都不會有所收獲。
孔子也許聽到了很多人評價他“天分好,所以知識淵博”,所以說出了這番話。連孔子這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都說自己的知識是通過後天學習得來的,那麼,究竟會有多少人天生便滿腹經綸?我想寥寥無幾吧。
話說回頭,即便是一個人天生才華橫溢,他也隻是擁有了一個更好的條件和機遇而已,如果不能夠善加利用,最終也會毫無成就。《傷仲永》中的方仲永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