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指南】
任何人都不應該向命運屈服,無論何時都不應該放棄自身的夢想和誌向。一旦你選擇了屈服和放棄,那就意味著你選擇了失敗的人生。
星期二
歲寒方知鬆柏之節
子曰:“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
——《子罕篇》9.28
【譯文】
孔子說:“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鬆柏是最後凋零的。”
【筆記】
文人喜歡用鬆柏表示人的氣節。那些意誌堅強的人總是能夠在惡劣糟糕的環境之下,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節。而鬆柏也是如此,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一片蔥綠。著名開國元勳、一代儒將陳毅也寫過一首關於鬆樹的詩:“大雪壓青鬆,青鬆挺且直。欲知鬆高節,待到雪化時。”他的意思同樣是借鬆樹來比喻那些在艱難歲月中依然保持抗爭的革命人士。
今天,企業家的意誌表現在麵對危機時的態度。2008年,當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許多企業經營者不敢麵對即將到來的困境,攜帶著資金逃避到國外。青島甚至發生200家韓資企業經營者集體棄廠而走,置企業的未來和大量員工的生存於不顧。這樣的企業經營者是永遠都不會成功的。
同樣,當企業麵臨困境時,也是考驗員工的時刻。有一些員工會在困難到來之時選擇跳槽,而另一些員工卻堅持與企業同命運、共存亡。困難隻是一時的,當困境過去,留下來的人便將成為促進企業發展的功臣。
【行動指南】
在危機麵前,保持堅定、頑強的意誌,不僅是企業經營者獲得成功的根本條件之一,也是對當今企業經營者的品德和氣節的考驗。同樣,企業遭遇困境也是對所有員工的一場洗禮和考驗。
考驗員工有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式:將他們放置到公司最糟糕的部門和位置上去,那些堅持下來的人將成為在企業發展中真正發揮價值的人。
星期三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子罕篇》9.29
【譯文】
孔子說:“智慧的人不困惑,仁愛的人不憂慮,勇敢的人不畏懼。”
【筆記】
這段話在我看來,包含著三個問題:知者為何不惑?仁者為何不憂?勇者為何不懼?
“知者”是明智、聰明的人,這些人麵對問題時不會胡思亂想,而是對問題刨根溯源,最終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並且及時製止和解決問題。所以這樣的人不會困惑。
“仁者”是指充滿仁愛之人,他們對人對己一個樣,做事講求仁義道德,追求問心無愧,所以從不擔心他人的陷害和攻擊,生活得無憂無慮。但我認為“仁者”必定還會為一個問題感到憂慮:如何讓更多的人成為仁者?孔子便是如此。
“勇者”乃是勇敢的人。對於勇者,我們應該分別對待,一種勇敢之人屬於匹夫之勇,這類人“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述而篇》7.11),盡管勇猛,可惜常常結局不好。孔子的弟子中,子路便是如此。另一種勇敢的人則是勇敢出於內心、有勇有謀之人。他們在麵對困難和危險之時不是一味盲目,而是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後無所畏懼地采取行動。同時,他們總是按照仁義去做事。孔子所謂的“勇者”乃是“知”和“仁”的“勇者”。
【行動指南】
如果你希望自己所領導的企業取得持久的成功,你就必須努力成為孔子所謂的“知者”、“仁者”和“勇者”。在麵對問題時要學會思考,尋找問題的妥善解決方案。為人處世保持仁愛,同時堅持做道德的事,在麵臨困難時,先謀而後動,行動則無所畏懼、堅持到底。一旦如此,你將取得你所期望的成功。
星期四
人各有誌
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
——《子罕篇》9.30
【譯文】
孔子說:“可以在一起學習,未必可以走上同一條道路;可以走上同樣的道路,未必可以堅持同樣的立身原則;可以堅持同樣的立身原則,未必可以一起權衡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