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六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2)(3 / 3)

——《先進篇》11.16

【譯文】

子貢問(孔子):“子張與子夏哪一個可以稱得上是賢人?”孔子說:“子張有些過度,子夏稍嫌不足。”子貢說:“那麼是子張更好一些了?”孔子說:“過度與不足是同樣的。”

【筆記】

中國文化中最核心的部分便是適度,也就是中庸。過分了不好,不足也不好,隻有恰到好處才是最好的。可惜這個度很難把握。孔子的兩個弟子子張和子夏便無法把握這個度,同樣子貢的話也顯示出子貢也無法做到適度。

雖然中庸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的確很重要,但我們常常因為不夠中庸而產生不良後果。例如很多管理者由於對員工不放心,而采取了過度的監督和管控,最終使得員工們產生逆反心理。

同樣,在與競爭對手展開市場爭奪時,一些企業為了擴大市場影響采取價格戰,結果導致雙方兩敗俱傷,而企業的利潤卻大大下滑。

在企業管理中,把握中庸法則極其重要,不但可以調整團隊之間的凝聚力,還可以妥善處理與競爭對手以及消費者之間的關係。

【行動指南】

每件事都會有一個恰到好處的解決方案,因此在處理事情時我們需要進行慎重考慮,找到那個最適合的方式和辦法。

星期四

退者進之,兼者退之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先進篇》11.21

【譯文】

子路問:“知道了就去做嗎?”孔子說:“有父親和兄長在,怎麼可以知道了就去做呢?”冉有問:“知道了就去做嗎?”孔子說:“知道了就去做。”公西華說:“子路也問知道了就去做嗎,老師說‘有父兄在’;冉有同樣問知道了就去做嗎,老師則說‘知道了就去做’。我感到很疑惑,鬥膽問為什麼。”孔子說:“冉有行為保守退縮,所以鼓勵他向前邁進;子路做事勇往直前,所以讓他保守一些。”

【筆記】

從一個很小的細節,我們可以看出孔子不但對每一個學生都很了解,而且針對他們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導方式。子路做事喜逞匹夫之勇,孔子不時地教育他要懂得謙虛和保守。而冉有因為性格保守,孔子則鼓勵他奮勇向前,學習了之後立即行動。

如果每一位管理者也能夠像孔子一般了解自己的下屬,並且根據每一位下屬的不同性格和能力進行職務安排和工作分配,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我相信一定會打造出一支高績效的團隊。可遺憾的是,很少有管理者能夠這麼了解自己的下屬。

員工中也會存在子路和冉有,一些人不善思考,隻知道盲目行動,一些人則故步自封,缺乏衝勁。針對這兩種員工,應該采取孔子的方式:“退者進之,兼者退之。”

【行動指南】

首先,充分了解你的員工,對他們的性格、能力甚至愛好都有深入的了解。

然後,針對不同的性格進行針對性的管理。例如對於那些性格保守的員工,應該激發他們最大的工作激情;而針對有勇無謀的員工,則要求他們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