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進德行和辨別疑惑,這兩項對於今天的我們來說同樣富有價值。那麼,如何才能夠做到這兩點呢?
孔子告訴我們:為人處世要忠誠、信實,這樣才能夠獲取他人的信任,同時要不斷去實踐所學習到的仁義,按照仁義去做事,這樣就可以增加一個人的德行了。對於疑惑,首先要明確什麼是疑惑。疑惑產生於自身,愛一個人時巴不得他(她)永遠活著,恨一個人時卻又希望他(她)早點兒死。這就是疑惑,一會兒要他(她)生,一會兒要他(她)死。對於“崇德”,我想幾乎每個人都能夠理解了,可是對於“辨惑”,我們似乎還有些疑問:一會兒要他(她)生,一會兒要他(她)死,這就是疑惑?
為了理解這句話,我翻閱了十多種今譯文本,最終發現傅佩榮先生的理解更為準確:情感會給人帶來很多迷惑。——我們為什麼會迷惑?因為我們在情感處理方麵還不清晰,沒有固定的原則。孔子正是看到了很多人無法把握自己的情感,而將人生的迷惑界定為“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行動指南】
對待員工和同事要忠誠、可信,言行一致,並且嚴格履行自己應該承擔的一切職責。最重要的是努力把握自己的情感,學會適時調節和控製個人主觀情緒,成為情緒的主人,而非奴隸。
星期四
日事日清
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子路無宿諾。
——《顏淵篇》12.12
【譯文】
孔子說:“根據隻言片語就可以判決案件的,除了子路還有誰呢?”子路答應辦的事絕不會拖到第二天。
【筆記】
子路是一位讓孔子愛恨交加的弟子。的確,子路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行動力很強,做事勇敢果斷,為人忠義正直等。但是由於子路愛逞匹夫之勇,令孔子擔心不已,最終子路的確死於混戰之中。
本章講述了子路的果斷和誠信,值得所有人學習。我認為孔子這段話是對子路最高的評價了,能夠根據隻言片語就可以斷定案件,這樣的人一定邏輯思維能力很強,而且判斷準確、做事果敢。我們通常在所有的背景資料全部到位之後,還不敢做出一個定論。
“子路無宿諾”則反應了子路是一位一諾千金的君子,不但答應了一定要做到,而且絕不拖拉。用今天的話說便是“日事日清”,每天的工作每天都處理完。反觀企業內部,很多員工答應的事情總是拖到最後不得不完成之時,才勉強采取行動,最終完成的結果總是令人無法滿意。這與子路可謂天壤之別。
【行動指南】
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日事日清。今天的事一定要在今天處理完,因為明天還有明天的事,如果不能夠日事日清,最終所有的事情累積在一起,隻會導致很糟糕的結果,從而導致工作成果微乎其微,而人生的價值也將因此而大打折扣。
星期五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子張問政。子曰:“居之無倦,行之以忠。”
——《顏淵篇》12.14
【譯文】
子張向孔子請教如何從政。孔子說:“在職位上不要疲倦,忠誠履行自己的職責。”
【筆記】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這八個字似乎應該為每一個企業員工所牢記。現今的員工們不是居之無倦,而是一上班就覺得沒勁,做事也提不起精神來,整天萎靡不振。更不用說行之以忠了,高度忠誠的員工在今天可以說是企業之寶了。
然而,原本“居之無倦,行之以忠”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途徑。隻有不知疲倦地工作、忠誠於自己的職務、認真履行自身職責的人才能夠實現人生的價值。
【行動指南】
對於自己應該履行的職責,一定要不知疲倦地去執行、完成。這是作為員工最起碼的素養。
第二周
星期一
政者,正也
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顏淵篇》12.17
【譯文】
季康子向孔子請教如何從政。孔子回答說:“政治的意思就是正。你率先走上正道,誰還敢不走正道呢?”
【筆記】
我對“正”這一概念異常喜歡。無論是對一幅畫,還是一首歌,我都會用“正”與“不正”來判斷它,對於一個人的評價也是如此。我所理解的“正”乃是傾向於正義的、道德的、符合大眾利益、符合良知的,而沒有邪惡、誇張、變形等不良狀態。
孔子所謂的“正”,在我看來,與我所理解的“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作為政治家,行為做事一定要“正”,要符合仁義道德,要代表大多數民眾的利益,同時對待他人要公平、公正。最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身體力行去踐行“正”道,一旦如此,人民便會奉行“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