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證研究的啟示與建議

1.長三角多中心城市區域未來發展建議如下:

“壯體”:從發展趨勢和國際經驗來看,長三角應當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承載區和人口導入區,其在全國的經濟與人口比重必將繼續提升。惟有如此,長三角才能真正引領全國、競爭全球。

“強心”:從發展過程和曆史經驗來看,核心城市上海一直是區域的創新源泉並發揮著組織協調的中樞功能,它必將在未來發展中以新功能承擔新使命。

這不僅是上海作為長三角核心城市提升自身支配力的要求,也是長三角製造業成為國際產業基地的發展要求。

“開源”:從發展態勢和國際規律來看,目前長三角第二圈層城市的加快發展,符合國際上多中心城市區域發展的基本規律,應該加以持續引導和推動。

加強第二圈層城市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城市功能建設,培育多個區域服務中心,一方麵可以與第一圈層城市上海聯手打造一個功能強大的區域服務分工網絡,提升整個區域服務全國、競爭國際的層次與能力;另一方麵,能夠向第三圈層擴散製造業,從而走出同圈層內部低水平的惡性競爭陷阱。

“分流”:從外部環境和內部需求來看,以製造業為主體的長三角經濟能量應該持續地向更多的第三圈層城市分流。長三角製造業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麵需要一、二圈層城市發展效率更高、功能更強、專業分工更細的生產性服務業;另一方麵,在空間布局上,需要通過拓展或強化更多的發展軸帶,讓那些“低穀地帶”的城市——如嘉興、湖州,“邊緣地帶”的城市——如揚州、泰州等第三圈層城市,乃至更外圍的城市能夠快速發展起來,成為長三角重要的製造業基地。

2.杭州大都市區域未來發展建議:

在大都市圈域層麵,構建“濱江環湖,三個圈層,一主三副六大組團,網絡化”的公共中心體係;在都市區層麵,構建“兩主三次多層級中心,四主軸五次軸網絡狀”的多中心、多層級、多軸線的公建布局結構。

(三)理論分析的啟示與建議

(1)理論啟示:多中心城市區域的空間演化與發展研究必須考慮不同體製下的交易成本因素,長三角區域發展策略設計應該注重“微觀機理”與“宏觀機製”相結合的原則;應該將“製度、結構與績效”作為多中心城市區域內部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係統進行研究,使交易效率成為區域發展理論的一個核心範疇。

(2)治理結構:在政府內部,也就是垂直方向,強調多中心的、分級的政府製度;在公共組織內部,即水平方向,強調治理空間的多中心。縱橫兩個方麵公共物品供給關係的廓清為大都市區多中心治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多中心城市區域治理結構的本質轉變在於從傳統的“垂直式、單中心”的層級結構向“扁平化、多中心”的“圓桌式”結構轉變。

(3)策略建議:加快建立自由完善的區域要素市場;健全政府宏觀調控與指導能力;大力推進區域基礎設施網絡的統一規劃與協調建設;積極籌謀“大集中、小分散、多中心化”的城鎮體係分布,引導優化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建立區域發展基金,確保實現主體功能區劃的建設目標;完善相關政策配套,促進多中心城市區域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