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研究思路與方法
一、研究思路與研究框架
課題在綜述評價相關理論研究及國內外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對長三角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產業與城市功能的靜態格局與動態變遷的分析,深入探索了長三角城市群內部經濟、社會、環境方麵差異與趨同的時空規律、城市群分工與合作的內在機理,並進一步以杭州為例,探討城市區域空間結構“多中心”化演變的特征與規律;最後,總結提煉出一個針對轉軌體製國家中城市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分析框架,以及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課題將以“綜述-國際經驗分析-調查與數據收集-實證分析、比較與啟示-理論總結與分析框架構建-策略建議”的邏輯模式展開研究。
二、主要研究方法
課題從調查與實證分析入手,結合各種衡量指標的計算和測度,綜合運用了以下各種方法:
(一)多學科綜合分析法
區域空間演化的動態性及其過程中各利益主體之間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不可能用單因素對其作全麵係統的分析。因此,除了地理學分析方法外,古典經濟學分析方法、區域經濟學分析方法、製度經濟學分析方法、博弈論分析方法等均被用於本課題的研究。
(二)邏輯演繹與經驗歸納法相結合
本課題理論分析部分的研究方法是從基本概念入手,通過層層遞進的邏輯演繹,闡明區域分工效率與製度機製的關係,揭示出空間演化過程的實質,提出了一個針對轉軌體製國家的空間分析框架。同時,在模型建立過程中,本課題也大量地運用了經驗歸納的方法。
(三)宏觀、中觀與微觀分析方法相結合
本課題為了全麵深入剖析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演化的機理與特征,選取了長三角16城市區域(宏觀區域)和杭州大都市區域(中觀區域)作為實證研究的案例;而在杭州大都市區域空間結構的多中心演化研究過程中,則主要從城市公共建築布局(微觀層次)的視角來分析城市空間結構體係(中觀層次)的變化。
隻有從多層次的空間視角,才能真正揭示當前長三角“區域城市化、城市區域化”空間發展態勢的本質。
(四)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方法相結合
本課題實證分析部分非常注重靜態和動態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沒有靜態分析,就難以說明各種相關因素的相互關係、作用機製和均衡狀態;沒有動態分析,就難以闡明其長期運動狀態和發展趨勢,從而也就難以全麵揭示其運動規律。正因為采用靜態、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本課題才能對長三角區域空間演化的時空規律進行全方位的探索。
(五)曆史分析與橫向比較相結合
在探索長三角區域空間演化的時空規律過程中,本課題較多地運用了縱向的曆史分析和不同空間地域之間橫向比較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曆史統計數據的縱向分析和中外橫向比較這種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縱橫交錯研究,能夠發現長三角空間演化過程中自身的一些特征及其與一般規律的偏差,從而對長三角問題作出準確定位,為進一步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指明了方向。
(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
本課題在研究過程中大量采用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