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調整升遷的心理——成功在於控製自己內心世界(4)(2 / 3)

所以,在職場中,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學會奉獻自己,每天多做點,做好點。付出多少,得到多少,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因果法則。

也許你的投入無法立刻得到相應的彙報,不過不要泄氣,應該一如既往地多付出一點,回報可能會在不經意間,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現,最常見的回報就是晉升和加薪。

有些人抱著一副打工者的心態,對工作斤斤計較,常常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拿多少錢就做多少事,害怕多做事而讓自己吃虧;這樣無異於作繭自縛,故步自封。其實有能力不用反而會隨時間而折舊,多奉獻自己才能獲得更多的回報。

練就你強大的內心力量

現在,到醫院心理谘詢門診就診的公務員比十年前增加了不少。

以機關公務員為例,公務員一直被人們認為是金飯碗,這兩年公務員報考也越來越熱,但是別看公務員表麵風光,他們的心理壓力也不容忽視。

王君在單位裏已經是個科級幹部了,前不久,單位裏有個處長升遷了,副處長順理成章地當上處長,於是留下一個副處長的空缺。王君在心裏衡量了三四天,他覺得無論從資曆、業務能力還是跟領導的關係等方麵來講,他都是副處長的理想人選。周圍的同事也都這樣認為。哪想到,公布副處長人選時,他傻了眼,是一個比他還年輕的同事。隨後幾天,王君表麵上裝作若無其事,但心裏卻波濤洶湧:

“憑什麼他當副處長?我哪還有臉見人?”連續多少天,他的腦子裏一直盤旋著這些念頭。一個星期下來,他失眠了,而且很煩躁,動不動就對家人發火。在單位工作也提不起精神,對什麼事情都感到很悲觀。一個月下來,他的症狀不斷加劇,而且還出現了心慌、看到飯菜就惡心的症狀。“我不會是得了啥絕症吧?”擔心之餘,他瞞著家人和同事,偷偷地來到醫院的心理門診。醫生告訴他,這是患上了焦慮症,要盡快進行心理疏導,否則症狀還會不斷加重,甚至能引發抑鬱症等重度精神疾病。

王君雖然是身處權力圈,但他的遭遇同樣應引起我們職場人的重視。

已近不惑之年的鮑姐也是一名公務員,而且在單位裏是骨幹,掌管著財務大權,財務簽字的事情都要由她經手。有一次,她的一份財務簽字單據被合作單位退回到了她的領導辦公室,原因是她的簽字不規範,必須重簽。領導把她喊了去,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從那以後,鮑姐就產生了恐懼症,隻要是有別人在旁邊,她就手發抖,沒法正常簽字。發展到後來,她由於害怕再出現被領導批評的事情,就不敢跟合作單位交往,甚至害怕參加社會活動。實在沒有辦法,她參加一些聚會時,也經常在現場心慌、手抖。

從醫院心理門診接診的情況來看,這些年來,出現“心病”的公務員越來越多。現在接診的這種病人每天達到100多人。公務員群體和學生、警察等群體一樣,出現心理障礙的人不斷增多。在到心理門診就診的人群中,公務員已經上升到第二位,僅列在學生之後。而在十年前,很少有公務員前來谘詢就診。其實還有很多公務員患了心理疾病而沒有到醫院接受治療,不然,公務員占心理疾病患者的比重會更大。不少公務員害怕去看心理醫生,怕被人知道而影響自己的升職,諱疾忌醫。

為什麼公務員的心理壓力大?從目前接診的情況來看,公務員的“心病”多數與升職壓力、人際關係複雜有關。有些公務員多年得不到升遷,心理素質較差者就出現了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障礙;有的公務員平時過多地考慮各方麵的關係,在交往上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因此患上社交恐懼症,不願或不敢跟別人過多地交往;而一些公務員麵對循規蹈矩的工作程序,會感到壓抑。

公務員“心病”隻是一個特殊職場的投射,對每一個積極上進的職場人,在謀求升職、尚未升職之時,或多或少都會有類似的心病。

麵對日益加劇的競爭,職場人也要經常減壓。比如,找人傾訴自己心中的不快,使不良情緒得到發泄;不要苛求別人,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經常讚美別人,就會發現自己的生活更輕鬆快樂;要學會向別人求助,要善於求助;要學會妥協,妥協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明智的妥協是一種適當的交換;要學會在工作之餘放鬆自己,打打球、聽聽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