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談老年(5)(1 / 2)

在中國,我也有這種杞憂。過去,當我站在溝的那一邊的時候,我雖然也感到同溝這一邊的老年人有點隔閡,但並不認為十分嚴重。然而到了今天,世界變化空前加速,真正是一天等於二十年,我來到了溝的這一邊,頓時覺得溝那一邊的年輕人也頗有“新人類”的味道。他們的所作所為,很多我都覺得有點難以理解。男女自由戀愛,在封建時期是不允許的;在解放前允許了,但也多半不敢明目張膽。如果男女戀人之間接一個吻,恐怕也要秘密舉行。然而今天呢,青年們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庭廣眾之間,公然擁抱接吻,坦然、泰然,甚至還有比這更露骨的舉動,我看了確實感到吃驚,又覺得難以理解。我原來自認為腦筋還沒有僵化,同九斤老太劃清了界限。曾幾何時,我也竟成了她的“同路人”,豈不大可異哉!又豈不大可哀哉!

不管從世界範圍來看,還是從中國範圍來看,代溝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任何國家,任何時代,都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根據我個人的感覺,好像是“自古已然,於今為烈”,好像任何時候也沒有今天這樣明顯。青年老年之間存在的好像已經不是溝,而是長江大河,其中波濤洶湧,難以逾越,我們兩代人有點難以互相理解的勢頭了。為代溝而杞憂者自古就有,今天也絕不乏人。我也是其中之一,而且還可能是“積極分子”。

說了上麵這一些話以後,倘若有人要問:“你對代溝抱什麼態度呢?”答曰:“堅決擁護,竭誠讚美!”

試想一想:如果沒有代溝,青年人和老年人完全一模一樣,人類的進步表現在什麼地方呢?再往上回溯一下,如果在猴子中間沒有代溝,所有的猴子都隻能用四條腿在地上爬行,哪一隻也絕不允許站立起來,哪一隻也絕不允許使用工具勞動,某一類猴子如何能轉變成人呢?從語言方麵來講,如果不允許青年們創造一些新詞,我們的語言如何能進步呢?孔老夫子說的話如果原封不動地保留到今天,這種情況你能想象嗎?如果我們今天的報紙雜誌,孔老夫子這位聖人都完全能懂,這是可能的嗎?人類社會在不停地變化,世界新知識日新月異,如果不允許創造新詞兒,那麼,語言就不能表達新概念、新事物,語言就失去存在的意義了,這種情況是可取的嗎?總之,代溝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它標誌著變化,它標誌著進步,它標誌著社會演化,它標誌著人類前進。不管你是否願意,它總是要存在的,過去存在,現在存在,將來也還要存在。

因此,我讚美代溝,用滿腔熱忱來讚美代溝。

1987年4月29日上海華東師大

老少之間

在任何國家、任何時代的任何社會裏,都會有老年人和青少年人同時並存。從年齡上來說,這是社會的兩極,中間是中年,這樣一些不同年齡的階層,共同形成了我們的社會,所謂芸芸眾生者就是。

從社會方麵來講,這個模式是不變的,是固定的。但是,從每一個人來說,它卻是不固定的,經常變動的。今天你是少年,轉瞬就是中年。你如果不中途退席的話,前麵還有一個老年階段在等候著你。老年階段以後呢?那誰都知道,用不著細說。

想要社會安定,就必須處理好這三個年齡階段之間的關係,特別是社會兩極的老年與少年的關係。現在人們有時候講到“代溝”——我看這也是舶來品,有人說有,有人說無,我是承認有的。因為事實就是如此,是否認不掉的。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代溝”正標明社會在不斷前進。如果不前進,“溝”從何來?

承認有“代溝”,不就萬事大吉。真要想保持社會的安定團結,還必須進一步對“溝”兩邊的具體情況加以分析。中年這一個中間階段,我先不說,我隻分析老少這兩極。

一言以蔽之,這兩極各有各的優缺點。老年人人生經曆多,識多見廣,這是優點;缺點往往是自以為是,執拗固執,動不動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麵還多,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個別人仕途失意,牢騷滿腹:“世人皆醉而我獨醒,世人皆濁而我獨清。”簡直變成了九斤老太,嘮嘮叨叨,什麼都是從前的好。結果惹得大家都不痛快。

我想在這裏特別提出一個我個人觀察到的老年人的缺點,就是喜歡說話,喜歡長篇發言。開一個會兩小時,他先包辦一半,甚至四分之三。別人不耐煩地看表,他老眼昏花,不視不見,結果如何?一想便知。聽說某大學有一位老教授,開會他一發言,有經驗的人士就回家吃飯。酒足飯飽,回來看,老教授的發言還沒有結束,仍然在那裏“懸河瀉水”哩。

因此,我對老年人有幾句箴言:老年之人,血氣已衰;刹車失靈,戒之在說。

至於年輕人,他們朝氣蓬勃,進取心強。在他們眼前的道路上,仿佛鋪滿了玫瑰花。他們對任何事情都不畏縮,九天攬月,五洋捉鱉,易如反掌,唾手可得。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精神,隻能保護,不能挫傷。然而他們的缺點就正隱含在這種優點中。他們隻看到玫瑰花的美,隻聞到玫瑰花的香;他們卻忘記了玫瑰花是帶刺的,稍不留心,就會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