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 全部作品:
季羨林 18 萬字 2019-01-25
《季羨林美文60篇》是專為廣大喜愛季老散文的讀者們編選的選本.季老的散文具有鮮明的學者散文特質,兼具學者特有的理性思考和對當下現實問題的觀照與反思,同時又不乏散文的靈動與語言文字的優美.與以往季老的散文選本有所不同,《季羨林美文60篇》根據季老散文題材的特點,對不同題材進行分類,以便讀者朋友們更好地鑒賞與學習.分享書籍《季羨林美文60篇》作者:季羨林
季羨林 11 萬字 2019-02-10
季羨林先生不僅是我國的著名學者,而且是大翻譯家。他精通多種外語,譯著豐富,在長期的翻譯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出了很多獨到而精辟的翻譯理論和觀點。《季羨林談翻譯(典藏本)》精選了季羨林先生談翻譯的文章,生動有趣,活潑精煉,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對學習外文和從事翻譯工作的讀者有所幫助。
季羨林 19 萬字 2019-03-11
季羨林作品精華本,精選了著名學者、作家季羨林先生一生的散文作品,從寫人(《賦得永久的悔》)寫物(《海棠花》)寫景(《清塘荷韻》),到抒懷(《人生》《八十述懷》),不一而足,從各方麵展現了當代大家的文化風範。文字曉暢,情感真摯,對青少年有非常好的引導作用,也是品味人生,撫慰身心的良方。
季羨林 13 萬字 5個月前
季羨林說:“所謂的‘浮生\’,不隻是說生命的短促,更是指這生命不係於任何龐然重物。生命處於自在自為的狀態。”自在,是內心的豐富和充盈;自為,是在看清自己的精神需求之後的努力和向前,這樣的自為讓內心更加淡定、從容。所以,人生的最好狀態,是自在自為。這是季羨林留給後來者的生命禮物。60餘篇經典散文囊括了作者的親身經曆、自我審視和生活體察,純樸而不乏味,情濃而不矯飾,字句間無一不透露著他自在的人生態度
季羨林 11 萬字 2019-06-25
《牛棚雜憶》是季羨林對文革時期經曆的一本回憶錄,他以幽默甚至是調侃的筆調講述自己在“文革”中的不幸遭遇。這一本小書是用血換來的,是和淚寫成的。作者希望本書帶去的不是仇恨和報複,而是一麵鏡子,從中可以照見惡和善,醜和美,照見絕望和希望。
季羨林 15 萬字 2019-03-19
民國的星空下,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那個年代湧現出一批或迂或癡或狂的“民國先生”,他們以“士”為守,以“雅”為基,他們迥然於當今的風度、胸襟、學識和情趣,穿越曆史,透過季羨林先生的文字撲麵而來。本書主要收錄季羨林先生回憶同時代恩師故交的文章,共分三輯:第一輯,君子隆師而親友;第二輯,留得枯荷聽雨聲;第三輯,平生風義兼師友。
季羨林 11 萬字 2019-01-20
本書集選文的標準本著不選擇翻譯作品和散文雜文類文章,也不選一般的序言和跋語,而是著力展示季老的學術研究的深度和廣度,精選地長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語言吐火羅文、印度古代曆史和文學、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中亞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眾多新興學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異和共性、美學和中國古代文化理論、德國及西方文學、比較文學及民間文學的論著,尤其是選入了相當數量的新著,使《季羨林學術精粹》
季羨林 12 萬字 6個月前
坐擁書城意未足,2,449486972,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天下好事,還是讀書。本書主要收錄的是季羨林先生關於讀書、寫作和治學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季羨林“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孜孜以求的治學態度,也就能夠明白季羨林先生在學術研究上成就卓越,成為“學界泰鬥”的原因。,
季羨林 9 萬字 2019-02-10
季羨林不僅是學術大師,在寫作方麵也堪稱大師。他的一生筆耕不輟,無論是學術著作,還是散文、小品文、遊記等,都蘊含了季羨林先生深厚的寫作功力。本書收入了季羨林先生談寫作方麵的文章,相信對廣大讀者提高寫作能力有所幫助。
季羨林 18 萬字 2019-02-12
聆聽國學泰鬥暢談中國文化之精髓,感受東方傳統文化魅力。眾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師,他對於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一位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長期從事東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國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季羨林的五堂國學課》將引領讀者於行文問聽大師闡述他對中國文化的體悟與沉思,帶領讀者從深層次感受中國文化的深厚底蘊。
季羨林 0 萬字 2019-02-13
本卷收作者1946年到1995年所撰寫的有關中國文化與東方文化的論文70餘篇,其中大部分論文已在報刊上發表。有兩篇文章附有英譯文,《列子與佛典》一篇係周汝昌先生翻譯
季羨林 0 萬字 2019-03-02
1935年,青年學子季羨林赴德留學,開始了十年羈旅生涯。學術泰鬥季先生已近耄耋之年,憶及往昔,遂寫下一部《留德十年》。在此過程中,先生飽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霾帶來的戲劇性苦難,而於苦難之外,又更難忘學長深思,友人情深,生命之詩性蘊集期間。
季羨林 14 萬字 2019-02-10
在我所知道的世界語言中,隻有漢語把“恩”與“師”緊密地嵌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名詞。這隻能解釋為中國人最懂得報師恩,為其民族所望塵莫及。——季羨林交友之道,蓋亦難矣。其中有機遇,有偶合,有一見如故,有相對茫然。友誼的深厚並不與會麵的時間長短成正比。——季羨林我主要論述的是寅恪先生的人生基本態度,也就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似乎有點離了題,可是我認為,並沒有離。一個學者的基本人生態度怎
季羨林 16 萬字 2019-06-25
關於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緣分與命運、做人與處世……季羨林親定四十餘篇人生哲思散文集,文字情感真摯,將九十多年的人生經驗娓娓道出。一個從黑暗時期走過的人,還能保有對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熱愛,是一件令人肅然起敬的事。
季羨林 13 萬字 2019-02-10
季羨林先生一生對佛教研究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也在此過程中參悟到許多佛家思想的精髓——人一死就是涅?劊?揮每囁嘧非蟆D侵腫非笫恰翱閃?薏狗壓し頡薄T諞諭蛩鼓甑厙虼嬖詰鈉詡洌?桓鋈酥荒苡幸淮紊??U庖淮紊??峭蚍幟訓玫摹1臼櫓饕?章技鞠哿窒壬?賾詵鸞萄芯康木?湮惱攏?卜秩??旱諞患??鸞萄芯浚壞詼???鸞逃胛難В壞諶???鸞倘宋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