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希望在你們身上(8)(1 / 2)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為什麼把容忍強調到這樣的高度。要知道,容忍是中華美德之一。我們的往聖先賢,大都教導我們要容忍。民間諺語中,也有不少容忍的內容,教人忍讓。有的說法,看似消極,實有積極意義,比如“忍辱負重”,韓信就是一個有名的例子。《唐書》記載,張公藝九世同居,唐高宗問他睦族之道。公藝提筆寫了一百多個“忍”字遞給皇帝。從那以後,姓張的多自命為“百忍家聲”。佛家也十分強調忍辱之要義,經中有很多忍辱仙人的故事。常言道:“小不忍則亂大謀。”在家庭中則是“小不忍則亂家庭”。夫妻、父母、子女之間,有時難免有不同的意見,如果一方發點小脾氣,你讓他(她)一下,風暴便可平息。等到他(她)心態平衡以後,自己會認錯的。此時,如果你也不冷靜,火冒三丈,輕則動嘴,重則動手,最終可能告到法庭,宣判離婚,豈不大可哀哉!父母兄弟姊妹之間,也有同樣的情況。結果,一個好端端的家庭,會弄得分崩離析。這輕則會影響你暫時的情緒,重則影響你的生命前途。難道我這是危言聳聽嗎?

總之,溫馨是家庭不可或缺的氣氛,而溫馨則是需要培養的。培養之道,不出兩端,一真一忍而已。

1998年10月23日

希望21世紀家庭更美好

家庭是組成社會的細胞,集無數細胞而成社會。家庭安,則社會安;家庭不安,則社會必然動蕩。這個道理明白易懂。

人類不是一開始就有家庭的。人類社會進步到某一個階段而家庭出。在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上,崇尚大家庭成風。四世同堂為一般人所豔羨。這通常指的是直係親屬。不是直係親屬而屬於同一曾祖,或甚至祖父的叔伯兄弟,也往往集聚一個大家庭中。讀一讀《紅樓夢》,這情況立即具體生動地展現在眼前。寧榮二府,以賈母為首的正頭主子不過幾十人,然而卻樓台殿閣,千門萬戶,男仆如雲,使女如雨,天天過著花天酒地的日子,享盡了人間榮華富貴。表麵上看起來,繁榮興盛,轟轟烈烈;然而,在內部卻是勾心鬥角,笑裏藏刀,互相蒙騙,互相傾軋,除了寶玉一人外,大概沒有人過得真正稱心如意的。

《紅樓夢》時代渺矣,遙矣。就在解放前,我還在濟南見到一些聚族而居的大家庭,規模雖然不能像賈府那樣大,但是,幾個院子、幾十口人、幾十間房子總是有的。聚居的人,不是大爺,就是二嬸,然而境遇卻絕對不同。有的擺小攤,有的當縣長,有的無所事事,天天鬼混。他們之間,恩恩怨怨,攪成一團。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者,即此是也。

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社會的變化,這樣的大家庭幾乎全已失蹤。家庭越變越小。兒女結婚後與父母同住者,也已少見。最典型的家庭是一夫一妻,再加上一個小孩。由於雙職工多,生了小孩沒人照管,於是就請來男的母親或女的母親,住在一起,照管小孩,這樣就產生了一個新名詞兒:“社會主義老太太”。

依我的推斷,到了21世紀,這樣的家庭還會繼續下去。我不希望看到目前間或有的不辦結婚登記手續而任意同居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是由“露水夫妻”組合成的,說聚就聚,說散就散,這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像美國那樣的同性戀的“家庭”,中國目前似乎還沒有,我在將來也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超時髦的玩意兒,還是沒有的好。

一個人不可能沒有一點缺點,也不可能不犯一點錯誤。隻要到不了觸犯刑律的程度,夫妻間就應該互相理解,互相原諒。相互理解是夫妻間最重要的行為。在熱戀階段往往看不到對方的缺點,俗話說:“情人眼中出西施。”一旦結婚,往往就會應了我們常說的兩句話:“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便平常。”西人說:“結婚是愛情的墳墓。”我希望,中國不要讓這一句話兌現。我希望,結婚以後,愛情的溫度會以另外一種形式與日俱增,而不是漸趨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