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後的生活中,他更是因為其他各方麵的自卑而備感痛苦。他經常手淫,而且在學習過程中也沒有完全戒掉欺騙行為。當他麵臨考試時,他的犯罪感總是逐漸增強。由於他過分敏感的良心,他的負擔遠遠超過了他的哥哥,因此,當他想與哥哥並駕齊驅卻又無法實現這一目標的時候,他便以此作為脫身的借口。離開大學之後,他計劃找一份技術性工作,但是他強迫性的犯罪感卻在此時變得尖刻異常,他每天都需要祈求上帝的原諒,結果他根本就沒有可以工作的時間。
後來,他的情況壞到讓他被送到精神病收容所的地步。在這裏,他被認為是無藥可救的。可是,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的病況卻大有起色。在離開收容所前,院方要他答應:萬一舊病複發,必須再回來入院。以後,他便改行攻讀藝術史。有一次,在考試來臨前的一個星期日,他跑到教堂去,五體投地地拜倒在眾人麵前,大聲哭喊道:“我是人類中最大的罪人!”就這樣,他再一次成功地讓別人注意到了他的良心。
在收容所又度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回到了家裏。有一天,他竟然赤裸裸地走進餐廳去吃中午飯!他是個身材健美的人,在這一點上,他倒是可以和哥哥或其他男人一較長短。
他的犯罪感是使他顯得比其他人更為誠實的方法,而他也朝著這一方向掙紮著要獲取優越感。但是,他的掙紮卻走上了生活中的旁門左道。他對考試和職業工作的逃避,給了他一種懦弱的標誌和高漲的無所適從感。他的各種病征都是在有意避開每一種能夠讓他覺得自己會被擊敗的活動。顯然,他在教堂中的伏拜認罪以及他感情衝動地裸體進入餐廳,也同樣是在用拙劣的方法來爭取自己的優越感。他的生活方式要求他做出這樣的行為,而他激發的感情也是完全合乎內心的。
我們說過,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間,個人正忙著構造自己心靈的整體性,並且在自己的心靈和肉體之間建立起一種聯係。他利用從遺傳中得來的材料和從環境中獲得的印象,對它們進行修正,來配合他對優越感的追求。到第五年結束時,他的人格已經成型。他賦予生活的意義、他追求的目標、他趨近目標的方式、他的情緒傾向等,也都已經固定。此後它們雖然也可能會發生改變,但是在改變它們之前,他必須先從兒童時期固定成型時所犯的那些錯誤中解脫出來。正如他以前所有的表現都與他對生活的解釋配合默契一樣,現在他的新表現也會與他的新解釋密合無間。
個人是以他的感官來接觸環境並從其中獲得對環境的印象的。因此,我們可以從他訓練自己身體的方式中看出:他準備從環境中獲取哪種印象,以及他將如何運用自己的經驗。如果我們留意他觀察和傾聽的方式,以及能夠吸引他注意力的事物,我們就會對他有一個充分的了解。這就是舉動之所以重要的原因。一個人的舉動可以顯示出他的身體器官受過哪些訓練,以及他如何用它們來選擇自己所要接受的印象。所以說一個人的舉動會永遠受製於意義。
現在可以在我們的心理學定義上再添加一點東西——心理學研究的是個人對自己身體印象的態度,那麼現在我們可以開始討論人類心靈之間的巨大差異是如何形成的。不能配合環境而且也無法滿足環境要求的肉體,通常都會被心靈當成是一種負擔。因此,身體器官有缺陷的兒童在心靈的發展上也比其他人遭遇了更多的阻礙,他們的心靈也很難影響、指使並命令自己的肉體趨向於優越的地位。他們需要花費較多的心力並且必須比別人更集中自己心意,才能達到相同的目標。所以,他們的心靈會變得負荷過重,而他們也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如果兒童總是受到器官缺陷和行動困難的困擾,他們便沒有多餘的精力去注意外界的事物。他根本找不到對別人產生興趣的閑情逸致,結果他的社會感覺和合作能力自然也就比其他人差了許多。
器官的缺陷造成了很多的阻礙,但是這些阻礙卻絕對不是無法擺脫的命運。如果心靈能夠主動地運用自己的能力去克服這些困難,那麼個人也可能會與那些負擔比較輕的人一樣,獲得最後的成功。事實上,與身體正常的人相比,器官有缺陷的兒童盡管遭受了許多的困擾,但他們卻經常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器官缺陷是一種能夠使人前進的刺激。例如,視力不良的兒童可能因為自己的缺陷而感到異常的壓力,他需要花費較多的精神才能看清東西,他對視覺的世界必須給予較多的注意力,他也必須更努力地去區分色彩和形狀。結果,他在視覺世界裏卻比不須努力注意微小差異的兒童擁有更多的經驗。由此可見,隻要心靈能夠找到克服困難的正確方法,有缺陷的器官就可以成為重要利益的來源。許多畫家和詩人就曾蒙受視力缺陷的困擾,當這些缺陷被訓練有素的心靈駕馭之後,它們的主人卻能夠比正常人更好地運用眼睛來達到多種目的。在天生慣用左手而又未被當成左撇子的兒童中,也很容易看到同樣的補償。在家庭中,或是在學校生活開始之際,他們會被訓練使用自己不靈巧的右手。事實上,他們的右手是非常不適合書寫、繪畫或是製作手工藝品的。但是,假如心靈能夠被妥善運用並克服這些困難,那麼我們相信他們不靈巧的右手必定會掌握高度的技巧,事實上也是如此。許多慣用左手的兒童比正常人在書法、繪畫和工藝方麵更富有技巧。找到正確的方法後,再加上興趣、訓練和練習,就能夠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隻有下定決心要對團體有所貢獻但興趣又無法集中在自己身上的兒童,才能成功地學會補償自身缺憾的方法。隻想著避開困難的兒童,必將繼續落在他人的身後。隻有在他們麵前設置一個可供追逐的目標,而這個目標的達成又比擋在前麵的障礙更重要,他們才會繼續勇敢地向前進。這是他們的興趣和注意力指向何處的問題。如果他們努力爭取某種身外之物,他們自然會訓練自己,使自己具備獲得它們的能力。困難隻不過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必須要克服的關卡。反過來說,假如他們的想法隻是擔心自己不如別人,而沒有其他目標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會真正有所進步。一隻笨拙的右手是無法靠著憑空妄想進而變得靈巧的,隻有通過練習,它們才會變得靈巧。而達到這種成就的誘因,也必須要比由於長期存在的笨拙造成的氣餒,能夠更加深刻地被人感覺到。如果一個孩子想要集中全力來克服自己的困難,在他前麵就必須有一個需要全力以赴的目標,這個目標是建立在他對現實、對別人以及對合作的興趣的基礎之上的。
我對患有腎管缺陷家族的研究,可以作為遺傳性缺陷被轉變運用的一個好例子。這種家庭裏的孩子經常患有夜尿症。器官的缺陷是真實的,它可以從腎髒、膀胱或脊椎分裂(spina bifida)的存在中看出來。而腰椎附近皮膚上的青痕或胎記,也能使人看出他們的這一部位可能存在此類缺陷。但是,器官的缺陷並卻不足以造成夜尿症。這種孩子並不是由於自身器官的壓迫才患上夜尿症的,他隻是用自己的方式來利用它們。例如,有些孩子在晚上會尿床,可是白天卻不會尿濕自己。有時,當環境或父母的態度發生了改變,孩子的這種習慣也會突然消失。假如兒童不再利用器官上的缺陷作為達成某種目的的手段,那麼除了心智有缺陷的兒童以外,夜尿症都是可以被克服的。
但是,患有夜尿症的兒童所受到的待遇,使這些兒童中的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想著克服它,反倒是想繼續將它保留下去。經驗豐富的母親能給他提供正確的訓練,但假如母親經驗不足,這種不必要的毛病就會持續下去。在患有腎髒病或膀胱疾患的家庭中,和排尿有關的每件事情都會被過分地強調,因此,母親很可能錯誤地用盡各種方法來消除孩子的夜尿症。如果孩子發現這一點是多麼的受人重視,那麼他就有可能不願治愈自己的疾病。因為它給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以此來表明他對這種教育的反對。假如孩子想反抗父母給他的待遇,他必然會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方法,並用來攻擊他們最大的弱點。德國有一位著名的社會學家發現:在罪犯中,有相當驚人的比例來自那些父母的職業是壓製犯罪的家庭,如法官、警察、獄吏等。而教師的子女也經常有些特別頑劣難化的。在我自己的經驗中,我也發現這些真的是很常見。我還發現:醫生子女中神經病患者的數量和傳教士子女中不良少年的數量,都是相當驚人的。同樣地,當父母過分重視排尿時,兒童就擁有了一條很明顯的用來表明自己已經擁有獨立意誌的途徑。
夜尿症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利用夢來引起適當的情緒,以便配合我們做自己想做的行為。尿床的孩子經常會夢到自己已經起床並且走到了廁所。他們用這種方式原諒了自己之後,就會理所當然地尿在床上。夜尿症要達到的目的通常就是一個——吸引別人的注意力,使別人都聽他的,要別人在晚上也要像在白天一樣地關注著他。有些情況下,這種習慣是一種敵意的表示,它是反抗別人的方法之一。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我們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夜尿症實在是一種創造性的表現,這樣的孩子不用嘴巴而用膀胱“說話”。器官的缺陷反倒給了他們一種表明自己態度的獨特方法。
用這種方法來表現自己的孩子通常都會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下。通常,他們大多屬於被寵慣後又喪失了唯我獨尊地位的一群人。也許是由於另一個孩子的出生,他們發現自己再難得到母親的全部關懷。此時,夜尿症就代表了一種想要與母親更緊密地接近的動作,雖然它是一種令人感到不愉快的方法,但卻很有效,他似乎在說:“我還沒長到像你想象的那麼大,我還需要被照顧呢!”在不同的環境下,或在不同的器官缺陷下,他們會采用不同的方法。他們也許會利用聲音來建立與別人的聯係,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到晚上就會哭鬧不安。有些孩子還會夢遊、做噩夢、跌下床或是口渴吵著要喝水。然而,這些表現的心理背景都是類似的。在不同病征的選擇上,一部分是由身體的情況決定的,一部分則由環境決定。
這些例子都非常清楚地展示出了心靈對於肉體的影響。事實上,心靈不僅能夠影響某種特殊病征的選擇,它還能支配整個身體的結構。對於這個假設,我們還沒有直接的證明,而且要找到這種證明也是相當困難的。然而,它的證據看起來似乎又相當的明顯。如果一個孩子是膽小的,那麼他的膽小就會表現在他整個的發展過程中。他不關心體格上的成就,甚至不敢想象自己能夠達到這種成就。結果,他也不會采用有效的方法來鍛煉他的肌肉,而且也拒絕接受平常那些會讓人想鍛煉肌肉的外來刺激。當對鍛煉肌肉有興趣的其他孩子在體格健美方麵遙遙領先時,他卻由於缺乏興趣而落在別人的後麵。通過這些討論,我們可順理成章地做出總結:身體的整個形狀和發展不僅受到心靈的影響,而且可以反映出心靈的錯誤和缺點。我們經常可以觀察到:很多肉體上的表現是心靈無法找到補償困難的正確方法而造成的結果。例如,我們已經確知,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間,內分泌腺本身也會受到心靈的影響。有缺陷的腺體對行為並不會產生強迫性的影響,反之,整個外在環境、兒童想接受印象的方向以及心靈在他感興趣的情境中的創造性活動等,卻能夠不斷地對腺體施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