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潛規則三:取“馬屁經”,編織左右關係網(1)(1 / 3)

心理學家說“馬屁”是人性的內在需要,“拍馬屁”對世間之人沒有不受用的,所以“拍馬屁”沒錯,問題隻在於你的“馬屁”拍的到不到位,拍沒拍中。恰到好處的“馬屁”會讓你大受歡迎,從而為成大事織下一張結實而耐用的關係網。如果你拍“馬屁”沒拍中,反而拍到了馬蹄上,那麼效果也隻會適得其反,從而喪失成大事的種種機會,最終滄於平凡,一事無成。由此看來,“馬屁經”是成大事路上必備的武器,有了它,不僅會讓你在生活中遊刃有餘,暢通無阻,而且會讓你在事業上平步青雲,輕而易舉抵達成功之巔。

1.馬屁紅人

“馬屁”是人性的內在需要,所以“拍馬屁”在人類存在時間段內擇長盛不衰。而成大事離不開人際交往,人際交往又絕離不開“馬屁經”。

請看一個故事:

新主管來了,在第一次會議中,小柯搶在所有同事前麵,大聲稱頌新主管在前一個單位中的貢獻與成就,並肯定他的能力與學識,“相信在科長的領導下,本科會創下有史以來最好的成就!”小柯一副興奮、期待的表情。而聽了一番奉承話語的新任主管,尷尬中夾著自得,任何人都看得出來,小柯的話對他產生的作用。

小柯的確拍對了馬屁,新任主管對他不錯,不但有事谘詢會找他,也交賦他不少重要任務,小柯一夕之間成為同事口中的印第安人——紅人。

一年後,新任主管走了,來接任的是原來主管的死對頭,在第一次會議中,小柯又搶在所有同事前麵對新主管大肆讚揚一番;但和上次不同的是,他也把前一任主管大罵一頓,說他如何不公,如何有私心,如何無能,聽得新來的主管“平靜的臉龐隱約漾起笑紋。”

小柯當然又成了“印第安紅人。”

與其說小柯的行為“很惡心”,不如說他深深懂得人性的需要,因此發展出他自成一套的求生存進而成大事的秘訣。

任何人都需要被肯定,小孩子你稱讚他“很聰明”、“很乖”,他便高興,女孩子你稱讚她“美麗大方”,她便高興,成年人你稱讚他“能力好”,他便高興……“肯定”二字對一個人的心理的確有令人難以理解的“神效”,因此“肯定”這個行為便被運用為橫向及縱向人際關係的“處方”——不管這些“肯定”是真誠的還是虛假的。

一般的“肯定”多用在橫向的同事、朋友之間及縱向主管屬下之間,但事實上,主管也需要屬下的“肯定”,為他的領導尋找基礎及“安全感,否則聽不到“肯定”的聲音,便會有高處不勝寒的孤寂,也就因為如此,所以才有“馬屁精”的出現;有“需要”就會有“供給”,這是很自然的現象,而“需要者”,在獲得滿足後給予“供給者”回饋更是人之常情,因此,對“馬屁精”的“馬屁話”感到“惡心”就大可不必了。有人靠實力求生存,有人靠“拍馬屁”賺口飯吃,會拍馬屁的人永遠會拍馬屁,不會拍馬屁的人怎麼也不會去拍馬屁,人,各適其性。

至於小柯在新主管麵前大罵舊主管,此種行徑也不值得大驚小怪,因為世上就是有這種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顧恩義;這種人雖然可以獲一時之利,但長遠來看,對他還是不利的;因為人性固然“利己”,但對別人卻還是有一客觀的道德標準的(對自己另當別論)。而對小柯極為不利的是,他這種性格因為大鮮明,好掌握,終將成為有心人利用的對象,利用過後便棄之如敝屣,因為這性格不具備被尊重、珍惜的元素,尤其是,利用他的人也害怕不知何時會被這種人反咬,所以不如“用過就丟”。這是像小柯這種人的悲哀,更悲哀的是,這種人也永遠不會知道、不會承認這種“悲哀”的存在及可能性。

話說從頭,“拍馬屁”是你成大事路上的“必需品”,那麼該如何“拍”才能“恰到好處”?

或許人人各有巧妙,不過原理都一樣——讓對方感到受尊重、受肯定、感到高興就對了。

言語上的“拍馬屁”最普遍,但要看對象,就有人不吃這一套,也有人不喜歡過度露骨的奉承,因為有些人不喜歡被他人看出他是個“愛聽馬屁話”的人。不過無論如何,一兩句“馬屁話”也是值得說的,這也是一種屬於“禮貌”的“場麵話”。

行動上的“拍馬屁”最好,不露痕跡,拍者與被拍者雙方都自在,而且更能顯出“真誠”。

點評:

切記“拍馬屁”絕對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需要你在實踐中不斷揣摸應用,為成大事做好充分的準備。

2.選準對象,拍則須中

並不是每個人都值得你拍他馬屁,對於自己無關緊要的人,不必理他。而對有益於自己,尤其是能幫自己成大事的人,一定要想方設法拍好他的馬屁。

這也就是說,即使你已找一個奉承的對象(比如老板),馬屁還是不能天天拍的。中聽的話雖然次次聽起來都中聽,但這話天天聽便不金貴了。請你設想自己是“被拍的人”,比方說如果你是某公司的總經理,又比方說你有兩個直屬手下,其中甲天天對你奉承,乙則沉默寡言從來不說阿諛奉承話。甲天天拍馬屁,肯定都隻會是不著邊際的拍,是濫拍。設想忽然有一天,乙也來拍你的馬屁了!不用說,乙這一拍有效得多,也許甚至使你受寵若驚,覺得不勝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