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痛苦是上帝的懲罰,快樂是上帝的嘉獎。人生的苦與樂都是天定的,自己無法左右。但台灣心靈大師張德芬說:“痛苦是自己選的,快樂是自己給的。”在張德芬看來,無論苦與樂,都沒有那麼神秘,一切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在法國,有人問一行禪師:“信徒能從佛教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那些不信佛的人能從生活中找到快樂嗎?”
一行禪師說:“快樂無處不在,就看你會不會選擇快樂。”
提問者不解:“生活中有那麼多快樂嗎?”
一行禪師指了指身前的一盆花說:“這上麵就有你的快樂。”
提問者一臉茫然地問道:“有嗎?”
一行禪師說:“當然有啊,你到花市去選擇一盆你最喜歡的花,將它帶回家放在最顯眼的地方,並天天照料它,就像愛你的孩子一樣。你要學會和你的花兒培養感情:經常跟她說話,把心裏話說給她聽,告訴她你多麼愛它——你要相信,它總是很認真地聆聽著你的心事。你一定能夠體會到自己付出純真的愛意時內心和諧的感覺——那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啊!如果你把時間和精力真正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你就會忘了自己的焦躁不安、憤悶和匆忙時的尷尬。你盡情欣賞你可愛的鮮花時,你就融入了愛的氛圍,你的身心就會融入輕鬆愉悅之中。”
快樂到底是用什麼標準來衡量的呢?它又是由誰來控製的呢?其實很簡單,快樂常常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那個真正操控著快樂的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就決定著我們會從中獲得快樂還是憂傷。這就是一行禪師的快樂之道。
樂觀的人會用積極的心態生存下來,而悲觀的人則選擇了放棄。選擇生存的人忍受著生命的苦痛,陽光總在風雨後,苦痛過後總會有幸福的存在;選擇了放棄的人雖然不會忍受長時間的苦痛,但是,他們永遠都失去了獲得幸福的機會。
心態就是如此重要。對於美好的事物,我們一方麵希望它臻於永恒,一方麵又擔心其太過嬌嫩而不能持久。在這種患得患失的矛盾心態下,我們讓自己陷入了痛苦之中。我們看到的不再是事物美好的一麵,我們看到的是事物終將毀滅的一麵,雖然我們並不知道它將在什麼時候毀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句話已經接近了幸福心態的真諦,但還是無法完整地將其表達清楚。幸福的心態就是不活在過去,也不活在未來,隻是僅僅盯著現在。隻有活在現在之中,你才會擁有幸福的心態。
幸福的心態是一種現在時的心態,是一種可以包容痛苦與悲傷的心態。它猶如一條緩緩流淌的大河,靜謐無聲而又澤被萬物。然而,為什麼我們的內心總是被消極、痛苦的心態所占據,幸福總是受到無情地排擠呢?有心理學家指出,或許人類更偏愛心理上的刺激吧。消極、痛苦的心情顯然要比快樂的心情對人類的刺激更大,而人們往往是趨利避害的。從一定角度來講,痛苦有時候對人類來說更像是“利好”消息。是啊,枯燥的生活往往會造成精神的麻木。用痛苦的心情刺激一下,至少可以讓人類的知覺不至於消失殆盡。
可是,我們為什麼不選擇用幸福的心態來調節自己的生活呢?幸福,難道不是每個人都在追求的嗎?或許,你會說:我也很想擁有幸福的心態,可是,我害怕我會失去它,這樣我必然會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我寧願承受一定的痛苦。愚蠢的人呀,看看你受到了什麼樣的蠱惑!你為什麼總是選擇這些消極的思想作為自己生活的經驗呢?
踏踏實實地活,不讓“非分”之福累自己
社會上很多人都以能坐享“非分”之福而得意洋洋:“家裏紅旗不倒,外麵彩旗飄飄”“家裏有個愛人,外麵有個情人”。這才是“成功者”的生活。事實上這種“成功”的日子並不好過:既擔心“前院”爆炸,又害怕“後院”失火。同時,又得背負對情人的責任和對家人和孩子的愧疚,日子過得提心吊膽,一旦事情鬧穿幫,不是家庭破裂,就是名譽掃地。
吳峰在一家會計師事務所任職,衣著貴氣、風度翩翩。別人看著他時,眼裏總是透著羨慕!事業上一帆風順,家中還有一位如花美眷,人生至此,夫複何求?其實別看吳峰表麵風光,他也有一肚子的苦惱:妻子比吳峰小5歲,年輕漂亮,大學畢業後就嫁給了他,現在家中做全職太太。妻子沒什麼不好,但總是把生活重心放在他身上,這讓吳峰有種被動壓抑的感覺。最近吳峰又添了一個煩惱,那就是他的情人佳佳。佳佳是事務所的一名實習生,活潑美麗,盡管知道吳峰已經有了妻子、孩子,還是不顧一切地甘心當他的情人。最初的一段日子,吳峰過得很甜蜜,但慢慢地麻煩就來了:妻子責怪吳峰不回家,佳佳抱怨吳峰不陪她;今天妻子要吳峰陪她逛街!明天佳佳又要求去吃燭光晚餐……吳峰往往是左支右絀,裏外不是人!漸漸地,吳峰覺得自己過得太累了,麵對自己的妻子他有點作賊心虛,既覺得有愧,又害怕被拆穿;和佳佳在一起時,總得小心翼翼地討好她,沒有片刻輕鬆,何苦來呢?吳峰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吳峰剛開始婚外戀時,覺得一切都新鮮刺激,整個人都年輕了10歲,好像又重溫了過去戀愛的種種:期待電話的心情,怦然心跳的感覺,或是興奮地想要引吭高歌,或是一股暖流湧過心頭。整個人好像活在夢幻中,輕飄飄的。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如今除了要向妻子盡義務外,也要向情人盡義務。他必須同時滿足兩個女人對他的期望。因此他在兩個女人之間疲於奔命,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剛開始原以為自己找到了一處沒有責任,可以自由休憩的“世外桃源”,沒想到如今這塊樂土也變成有義務、要負責任的負擔。
吳峰決定和佳佳分手,但事情遠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容易——佳佳堅決不肯分手,反而要求吳峰和妻子離婚。這可把吳峰嚇壞了,他怎麼能拋妻棄子呢?佳佳幹脆告訴他,如果他再提分手,自己就去找他妻子,把事情捅破。這回吳峰可明白什麼叫作繭自縛了,可是這時後悔已經太晚了。3個月後,妻子發現了這件事,她憤怒地找到事務所大鬧了一場。“狐狸精”佳佳被解雇,吳峰在公司顏麵掃地,也隻得辭職了。佳佳在跟他要了一筆錢後去了上海,而妻子雖然為了孩子並未與他離婚,但卻總是對他冷冰冰的,甜蜜的生活很難找得回來了。
很多人經不住當下的誘惑,男人幻想著“賢妻美妾”的生活,女人渴望“藍顏知己”的傳奇。可是,他們不知道這種生活哪是人生的享受呀,其實是自己給自己的一種負擔,很多人因此讓自己身心疲憊。
趙明明原來在一個機關單位上班,後來下崗了,在朋友的幫助下下海經商,後來發展得很好。在頭幾年,趙明明能在商場上把持得住自己,盡量減少應酬,有空就陪孩子愛人。但是,當教師的丈夫不僅沒有品味,更是不懂風情,這讓一貫追求生活品位的趙明明有些失望。作為在外打拚的女人,趙明明在心中渴望遇到“懂自己”的人。
一次,趙明明在一個商貿洽談會上遇見了風流瀟灑的郭老板,也許是因為旅途寂寞,兩人發生了不該發生的事。後來,兩個人保持著情人關係。其實,趙明明並未在這個男人身上投注感情,她覺得這隻不過是男歡女愛各取所需。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丈夫很快就發現了她的不忠。很快,丈夫遞給她一份離婚協議。趙明明整個人都呆了,她沒有想到丈夫竟然會發現這件事,更沒想到丈夫要為此離婚,她賭咒發誓、百般哀求,但倔強的丈夫還是和她離婚了。
離婚後,趙明明過得很不好:雖然有超大麵積的樓房,但卻冰冷的像旅館;她身邊有男人,但卻沒人會像前夫那樣叮囑他“開車小心”;沒有人會像前夫那樣做好可口的家常飯菜,等著她一同分享!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生活中,很多人也和趙明明一樣,他們搞外遇沒有任何目的,隻不過是因為一時放縱,可是,往往就是一時的錯念,讓人陷入深淵。很多時候,人們在為事業忙,在為家人忙。可是,有些人的忙,是在為情人忙,為扭曲的情感忙,從來不會停下來看看現在,珍惜現在。告訴你,超越現在的“非分之福”絕不是人生之福,而是毀滅人生幸福的泥潭。
改變你的心境,快樂才能到心裏
佛教有這樣一個觀點,“境由心生”。這個觀點認為,人們內在的道德、情緒、情感往往會投射到外部的環境中。比如,一個喜極而泣的人,即使見到一個醜陋的東西,也會發覺它可愛的地方。而一個滿懷怨恨的人,即使見到最可愛的東西,也能挑出它身上的缺陷。“境由心生”,如果你想讓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快樂、溫馨的話,那麼就改變你的心境吧。
布朗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失去了她唯一的兒子,而且在之前的幾年,她已經接連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和母親。布朗夫人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境遇: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人們開始歡慶戰爭的勝利,享受家庭的天倫之樂。而我的母親、丈夫,還有的我的兒子唐納都已經離我而去,整個家裏就隻有我一個人了。麵對空蕩蕩的房間,一種強烈的孤獨感湧上了我的心頭。我知道,一個人的生活將把我打入孤獨、淒涼的境遇之中。麵對著如此悲戚的環境,我不知道如何是好。
“時間過得很快,我感覺自己要被這種孤獨寂寞的氛圍壓抑地窒息而死了。我十分害怕,怕自己永遠陷入這種悲涼的境地。直到有一天,我對自己說:‘你已經失去了親人,可是你還有朋友。但是,如果你一直這樣毫無生氣地生活下去的話,你早晚也會失去他們。’我告訴自己必須振作起來。
“於是,我開始出去工作。漸漸地,我發現我對生活、同事、朋友們又重新產生了熱情。我知道,不幸的事情已經結束了,美好的生活正在前方等著我。
“雖然這種轉變經曆了很長時間才發生,但是它畢竟是到來了。我知道,這是我選擇出去工作帶來的結果。”
布朗夫人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她沒有一直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涼心情之中,而是選擇走出家門、參加工作,在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改變自己的心境。她做到了。當她做到的那一刻,她的生命又重新顯現出了奪目的光輝。
選擇的力量存在於你我的頭腦之中,隻要你想運用它,你隨時都可以將它掌握在你的手心之中。運用選擇的力量,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實現自己的計劃,真正按照自己夢想的方式去生活。
有兩位老太太,她們雖然都已經年屆七十,卻有著不同的心境。一個老太太內心充滿活力,總是想嚐試新鮮的事物。另一個老太太則心如死灰,隻求自己可以遠離疾病的折磨。充滿朝氣的老太太為自己定下了一個高遠的目標——征服世界的山峰,領略不同的風景。在70歲的年紀,這位老太太開始爬山。隨後的25年裏,她一直從事這項事業。在95歲的時候,她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並因此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登頂富士山年紀最大的人。這位老太太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達·克魯克斯。
克魯克斯女士以她積極的心態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雖然不能使時光倒流,重新得到充滿活力的青春,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使自己的心永遠年輕。
由此可見,決定一個人一生的並不僅僅是環境,這個人麵對環境所做出的選擇也是至關重要的。是否可以掌握自己選擇的力量,通過控製自己的思想,進而間接地改變環境,這事關一個人的現在和未來。人生到底是以悲劇收場還是以喜劇落幕,是黯然失色還是豐富多彩,全在於一個人是否懂得去改變心境,優化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