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論做官 曾國藩居官不敗的原則與規律(8)(2 / 3)

曾國藩認為,神平則質平,神邪則質邪。

觀察一個人的“神”,可以見其忠奸賢肖,‘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平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質好壞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狀態。這裏談及的‘神’與‘精神’一詞不完全一致,它發自於人心勝品質,集中體現在麵部,尤其是體現在兩隻眼睛裏,即曾國藩所說的“一身精神,俱乎兩目”。

如果一個人的“神”侵偏狹,“神”挫,其品格卑下,心環邪念,容易見異思遷,隨便放棄自己的道德情操趨利。這種人平常善於掩飾自己,往往在準備充分,形勢成熟後才顯出本性,而不會輕易發難,不打無準備的仗,是大奸大賊一類的人。這就是觀人要觀“神”的道理。

曾國藩認為:“誠仁,必有溫柔之色;誠勇,必有激奮之色;誠智,必有明達之色。”也就是觀臉色,“色”是一個人情緒的表現,“色”愉者其情歡,“色”沮者其情悲。也有不動聲色之人,需從其它角度來鑒別他們的情緒狀態。

一般來說,“色”的含義比較廣泛,它是一個人的氣質。個性、品格。學識、修養、閱曆、生活等因素的綜合表現,與膚色並無直接聯係。一般來講,仁善厚道之人,有溫和柔順之色,勇敢頑強之人,有激奇亢厲剛毅之色,容智慧哲之人,有明朗豁達之色。

曾國藩認為:“心質亮直,直儀勁固;心質休決,其儀進猛;心質平理,其儀安闌。”也就是說,觀察一個人的“儀”,能發現其素質好壞,修養高低。儀態端莊大方的,修養深厚,素質高;儀態邪頑、畏縮卑瑣的,修養淺薄,素質差。曾國藩說:“端莊厚重是貴相”。這是“儀”的一種表現。一般來說,耿介忠直的,儀態堅定端莊;果敢決斷的,儀態勇猛豪邁;坦蕩無私的,儀態安祥煙靜。環境的熏陶對“儀”的形成有極重要的影響,所謂的“居移氣,養移體”,就是此理。高貴環境中的人自有一種逼人的氣勢和儀態。這可作為識別人物的一個外部根據。

曾氏認為:“直容之動,矯嬌行行;休容之動,業業跪嗆;德容之動,頤顆印印。”也即觀察一個人的“容”,能發現其正邪與謹散。這裏的“容”應理解為“容止”,以示與前麵的“儀”相區分。一個人的內心活動,必然會在容止上有所表現,即便當事人極力掩飾,也如“羚羊掛角”,終有跡可尋。容止不正,其人必懷他念,這就需要考察這種人的真實動機和想法。容止正派,其人內心純粹,心無旁雜,不會輕易地“見利忘義”。一般而言,容止莊猛的,勇武剛健;容止沉穩的,則謹慎有節;容止聖端的,則肅敬威嚴。此即為觀容。

“心恕則宮緩,心蹋則宮急”:此為觀言。言為心聲,緩急之狀在於言,觀察一個人說話,能看出其性格。性清柔順和祥則說話平緩,性情急躁者,則說話直快爽捷。言語是思想的表現,也是判斷一個人性情才能的重要方麵。

還有一個重要的識人方麵,即觀眼,也就是由眼睛識別人物心勝才情。眼睛蓄含了人的諸多信息,從身體素質到心性能力。眼睛有“心靈的窗戶”之稱,古今中外名人都注意到這一方麵,多有共識,在很多情況下,眼睛都是識別人才的必由途徑。曾國藩認為:“一身精神,具乎兩目。”睛子(即眸子)明亮清澈的,往往為人正派,心胸高潔寬廣;睛子晦澀的,大半是雜才、不正不純之人。因此從眼神最易判斷一個人的心性:凶惡之人目露凶光,仁愛的人目光誠懇而莊重,勇敢的人目光炯炯有神。心懷奸邪的人眼睛閃忽不定,動若螢光。心無雜念,堂堂正正的人,目光鎮定有情。

曾國藩認為,以德行、才能和性情為依據,可將人才分為五個層次:兼德、兼才、偏才、似依、間雜。

1.兼德,德性純粹,器識宏深,是德才兼備的完人,具備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素質平靜恬淡,合於“中和”之理,神俊,精窖,筋勁,骨植,聲清,色悸,儀正,容直,言平,有光明俊偉聖人帝王之象。這種人德行才能兩相輝,德性的光芒普照天下,是聖人領袖之一。

2.兼才,像兼德那樣完美的理想型人才自然實屬罕見。絕大多數人難免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具備“九征”中的部分優點,仁義禮智信五德有其二三,這樣的人屬兼才。兼才在德行才能上都不如兼德那麼光明崇高,位次於聖人領袖,是國家器字的棟梁之才。他們能夠輔佐君主,可以安邦定國,經物濟世。

與兼德相比,兼才更具備現實性,不是理想化的人物。曆代聖人帝王更多具備兼才之性,孔子德行學識隆於天下,但經邦濟國的才能稍嫌不足,理論頗豐而實務不足;秦始皇武功才氣胸略有餘而仁義不足;唐太宗談不上仁,趙匡脫談不上義。由此來看,兼德之人在更多的意義上是為評判中等人才而定的一個高標準。

3.偏才,“九征”得其一二,但很純粹,某一方麵的能力很突出,以才聞名,不以德聞名,可稱為小雅之才。此種人才胸襟氣度都有限,適合做局部性的工作,雖不能治理一個國家,但可以獨擋一麵,作為專家管理一個局域,一個部門。

4.依似,有一征相似,實際上似是而非,似能非能,有打腫臉充胖子之嫌;好像具備一德一能,實是亂德之輩,難以有所成就。依似之人有很大欺騙性,甚至有可能假做“為官以不能為能”的勢態。鑒別依似之人,應特別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產生判斷失誤,錯把依似之人當作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