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種人性情溫和,慈忍善良,親切和藹,不擺架子,處事平和穩重,能夠照顧到各個方麵,待人仁厚忠恕,有寬容之德。然如柔順太過,則會逆來順受,隨波逐流,缺乏主見,猶豫觀望,不能果決,也不能斷大事,常因優柔寡斷而痛失良機。因與人為善又可能喪失原則,包容袒護不該縱容的人,許多情況下連正確的意見也不能堅持,對上司有隨意順從的可能。如能果決剛斷一些,正確的能極力堅持或爭取,大事上把握住方向和原則,以仁為主又不失策略機變,則能團結天下人共成大事。這就是曾國藩說到的“謙卑含容是貴相”。否則,隻是幕僚參謀的人選。
二是拘謹之人:
“善在恭謹,失在多疑,故可與保全,難與立節。”
此種人辦事精細,小心謹慎,很謙虛,但疑心重顧慮多,往往多謀少成,不敢承擔責任,心胸不夠寬廣。他們善於駕輕就熟,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很圓滿地完成任務。一旦局麵混亂複雜,就可能頭昏腦脹而作不出果斷、正確的抉擇,難以在競爭嚴酷的環境中生存。他們生活比較有規律,習慣於井井有條而不願隨便打破安靜平穩的節奏。適合於做辦公室和後勤等按部就班、突變性少的工作。剛果俠氣不足。
三是辯博之人:“論辯理繹,能在釋難,故可與創新,難與規矩。”
此種人勤於獨立思考,所知甚博,腦子轉得快,主意多,是出謀劃策的好手。但因博而不精,專一性不夠,很難在某一方麵做出驚人的成就。
不願循前人的路子,因此多有標新立異的見解。口辯才能往往也很好,加上懂得多,談論時往往旁征博引,讓一般人大開眼界,如能再深鑽一層,有望成為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為人一般比較豁達,因此也能得到上下尊敬。
四為狷介之人:“清介廉潔,激濁揚清,故可與守節,難以變通。”
此種人清廉端正,潔身自愛,從本性上講不願貪小民之財,富於同情心和正義感,因看不慣各種腐敗而不願為官,即使為官也兩袖清風,不阿臾奉承,偏激的就此辭官不做,甘願去過心清神靜的神仙日子。由於其原則性極強,善惡界線分明,因而有可能導致拘謹保守,又因耿直而在藝文、學術上會有驚人的成就,在那個相對廣闊的思維天地中可能盡情自由地實現理想和抱負。
五是沉靜之人:“精在幺微,失在遲緩,故拘於深慮,難捷速。”
此種人性格文靜,辦事不聲不響,作風細致入微,認真執著,有換而不舍的鑽研精神,因此往往易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和能手。缺點是過於沉靜而顯得行動不夠敏捷,凡事三思而後行,抓不住生活中擦肩而過的機會。興趣不夠廣泛(年輕時也可能廣泛,但隨著性格的定型漸漸疏遠),除興趣所在之外,不大關心周遭的事物;盡管平常不大愛講話,但看問題深遠,隻因不願講出來,有可能被別人忽略。其實仔細聽聽他們的意見是有啟發的。
六為韜滿之人:“多智韜情,權在謀略,失在依違,可為佐助,則不可專權。”此種人機智多謀又深藏不露,心中城府深如丘壑,善於權變,反應也快。如果立場不堅定,易成為大奸之人,往往見風使舵,察顏觀色從而確定自己的行動路線,詭智多變。如果忠正有餘,勇氣敢往,則會成為張良一類的奇才。因智多變因而可能節氣不夠,不宜選派這種人掌管財務、後勤供應等事。
關於曾國藩相法之神奇與否,姑且置之不論,他關於人才的論述,顯然是很有啟示意義的。
立世大智慧
曾國藩善於識拔人才,主要是因為他能觀人於微,並且積久而有經驗,故此,才有超越的知人之明了。他對於觀人的方法,“以有操守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為主。”他最瞧不起的,是大言不慚的人。
用人不草率,存心不自滿
衡量評價別人的人,隻求一個長處可取就行了,且不可因有小毛病,而放棄了有用的人材。如果對佼佼者過於苛求,那麼,庸庸祿祿的人反而會走運。
——曾國藩
從事政治,當然不能固執己見,也不可輕信別人意見,必須經常權衡利弊,作出掌握根本、把握源流的辦法。
曾國藩在給雨生的回信中說:“承蒙您論說淮鹽事的利弊,洋洋灑灑數千言,十分詳細。所說:‘局外的議論,公正,但不符合實際情況;局內的意見,親切,但多有私心在裏麵。善於猜測的人,不去顧及物力盈虧;議論變法的人,不去考慮後果。’這幾句話特別中肯。國藩上封信裏要閣下審慎聽取意見,謹慎決擇而不要輕意處置,正是這個意思。……國藩從來辦事,不固執己見,也不輕信別人的話,必須是看準了利害關係後,才肯放棄自己的意見,而聽從別人的。閣下思想敏銳,常常有很多獨到的見解。如果鑽研的太過,看到處處都是荊棘,那也未免是舍棄康莊大道不走,而去鑽牛角尖,厭棄牧畜而想螺蛤了。”
在給胡林翼的信中,曾國藩又說:“收取的利多了,老百姓會怨恨,參劾別人多了,官員們會生誹謗,用這些話來勸告你的,雖有些不符合自己的情況,也不應該鬱鬱不樂放在心上。我們所以慎之又慎的,隻在‘用人’二字上,此外,就沒有需要下力氣的地方了。古人說:‘如果從流俗毀譽上打聽消息,那他是站不住腳的。’總是想平日的短處,那隻能是在毀譽上打聽消息,近來應該多想想在用人妥當與否上打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