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論做人 品格自礪,誓做完人(4)(2 / 3)

湯鵬是他的好友,著有《浮邱子》一書,頗得曾國藩好評。道光二十三年(1843)二月的一天,曾國藩前往湯鵬家赴喜筵,席間見湯的兩個姬人,曾國藩故伎重施,“諧謔為虐,絕無閑檢。”曾國藩早期《日記》的類似記載不限於以上幾例。這說明血氣方剛,剛過而立之年的曾國藩也有七情六欲,也是一個正常人,他對女性充滿了愛,盡管這種“愛”是在性意識支配下的形而下之“愛”,但至少從一個側麵真實地反映了曾國藩的情感世界:他後來能夠大成功,就在於一改昔日所為,“截斷根緣,誓與血戰一番”。

曾國藩早年有“三大戒”,其中之一是戒色。他也認為,沉溺於此是妨礙事業的。他還認為,在外人麵前,夫妻間尤不能過分親密。雖然如此,曾國藩還是很難做到,罵自己是禽獸。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十五日,吳竹如來到曾國藩的寓所,與他久談,吳竹如講理學,並談自己的體驗,認為舍“敬”字別無下手之方,總以嚴肅為要。對比之下,曾國藩也明知“敬”字是吃緊下手處,然每日自旦至夜,行坐自如,總有放鬆的意思,及見君子時,又偏覺整齊些,是非所謂掩著者耶?日記曰:《家人》“上九”曰:“有孚威如。”《論語》曰:“望之儼然。”要使房闥之際、仆婢之前、燕昵之友常以此等氣象對之方好,獨居則火滅修容。切記,切記!此第一要藥。能如此,乃有轉機,否則,墮落下流,不必問其他矣。

曾國藩自己承認,“有用之歲月,半消磨於妻子”,三月初二日,“日中,閨房之內不敬。去歲誓戒此惡,今又犯之,可恥,可恨!竹如來,久談。久不克治,對此良友,但覺厚顏”。他說自己“明知體氣贏弱,而不知節製,不孝莫此為大”。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曾國藩這方麵的“不敬”很快有了大的變化,成為莊重、詼諧而不失君子形象的一個人。曾國藩就是這樣,為了能他日有所作為,嚴格限製自己的情欲,甚至夫妻之間正常的情感交流都嚴加克製。在儒家老祖宗孔孟那裏,都承認“食色,性也”,但曾國藩認為,人的私欲、情欲一旦膨脹就難以收拾,終會妨礙大事業。他以後位及大臣,但堅決不納妾,生活作風上也嚴格自律,這是他不同於同時代的封建士大夫的地方,也是他精神品格上的突出之處。

曾國藩為了實現“澄清天下之誌”,針對自己的不良習慣,他提出三戒:一戒吃煙,二戒妄語,三戒房闥不敬,後來都做到了。

吸煙有害健康是今天人人皆知的常識,但吸煙對人的精神有影響,就不是人人明了的。曾國藩通過自己的切身感受告訴人們這樣一個道理。曾國藩認識到,應酬過多,精神就難以集中,做起事來也會出差錯。此外,吸煙也對此有很大影響。他說:精神要常令有餘,做起事來才能精氣十足而不散漫。“說話太多,吃煙太多,故致困乏。”

意識到危害後,他發誓從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起戒煙,並作為“三戒”之一。但最初戒煙日子很不好過。為了打發難熬的時光,他找朋友們下棋、聊天。日記中寫道:“即宜守規敬事,乃閑談荒功,不溺情於弈。歸後數時,不一振刷,讀書悠忽,自棄至矣:乃以初戒吃煙,如失乳訪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此一恕,天下無可為之事矣。急宜猛省。”曾國藩把初次戒煙喻為嬰兒斷乳,形象地說明了他對吸煙的溺愛及戒煙的痛苦。

“三戒”之外,還有“一戒”,曾國藩沒有戒成,這就是戒圍棋。

曾國藩早年即有弈棋之好,同年好友聚在一起,往往先要弈棋幾局,隨後飲酒暢談。但下棋須精神貫注,因此,很耗心血,往往幾局結束,身體不能自如。曾國藩意識到此,決心把圍棋也戒了,但幾次戒也戒不成,有時觀看別人下棋,大聲嚷臂,“幾欲自代”,這頗有點侯寶林大師相聲中所說的味道。

曾國藩平日也有自己的興趣和愛好。他時不時去慶和園、天和館聽聽戲,去琉璃廠逛街、購書買紙,“正業”之餘也讀點《綠野仙蹤》、《龍威秘書》之類的“野書”。不過,下棋的嗜好,還是令曾國藩傷透了腦筋。照他自己的話說,即“溺情於弈”。曾國藩下棋始於何時,無從得知,但自入翰苑,經常為圍棋所困,京中同僚友人如劉穀仁、何子敬、何子貞、黃鶴汀、湯海秋、毛寄雲、朱廉甫、徐石泉、郭雨三、鄧雲陔等,都是他的棋友,隔不了幾天,總要對弈幾局。

沉溺於圍棋,不僅有礙於進德修業,而且頗耗精力,友人勸他戒棋,他也橫下心戒。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6月8日《日記》寫道:“夜,與筠仙圍棋二局,頭昏眼花,以後永戒不下棋也。”誰能想到這次“永戒”竟沒隔一日就破戒了。6月9日與“筠仙圍棋,複蹈昨日之轍”,10日與“黃鶴汀圍棋”,12日“飯後與筠仙對弈”。國藩很講究養生之道,身體略感不適,便想到戒棋。6月20日,三度下決心戒棋。本日《日記》說:“徐石泉來,與同圍棋數局。石泉去而餘頭昏眼花,因戒永不下棋。誓曰:如再下棋,永絕書香也。”既發惡誓,決不能再做“小人”,曾國藩忍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棋,至少《日記》沒有記載。可是直到出京,終沒有戒掉。至於後來,無論在軍旅,還是在總督任內,圍棋仍然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且越下越凶,每日非一二局不可,直到去世。曾國藩作為一個有毅力的人,一向做事有恒,惟獨圍棋立了多少惡誓硬是戒不了,走不出“圍城”,連曾國藩自己也弄不明白何至於此。實際是圍棋能緩解緊張的一種精神“轉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