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領導者在開展領導活動中,要有強烈的信息觀念,信息要來得快、來得廣、來得準,並根據掌握的信息和識察的新情況,機動靈活地處理事情。筆者在報刊上不止一次地看到一個這樣令人讚歎不已的事例:某年南美洲的一家銅礦因經營不善而倒閉,隻好把1500台奔馳牌重型汽車和牽引車作為銀行債務抵押拍賣。此信息當被我設在香港的G公司捕捉到後,他們火速派人飛赴南美洽談這筆生意,經過討價還價的談判,G公司僅以原價的38%把這批85%左右成新率的車輛買下。這時,北美一個財團聞風派人趕來,可是中國人早已捷足先登。近在“咫尺”的北美商人,敗在遠隔重洋的中國人手下,關鍵在於信息流動的速度輸入一著。
這一章除了闡述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捕捉、信息推導外,也簡略談談信息的有關知識。
一、信息及其特點
如何給信息下定義。人們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可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很欣賞信息學者黃學忠作的如下定義:“信息是客觀世界中各種事物的變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觀事物之間聯係的表征,也是客觀事物狀態經過傳遞後的再現。”他進一步闡述說,信息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大至宇宙空間星群,小到微觀世界基本粒子,天空中的風雨雷電,市場中各種商品供求的動態變化,企業的產品和報表、圖紙資料,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變化,等等,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信息反映出來的。例如,“山雨欲來風滿樓”,“風滿樓”作為“山雨欲來”的信息,正是“山雨欲來”的表征。這一信息揭示了“風”和“雨”這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又如,某一企業生產出一種新產品,經過電視、廣播或報刊廣告宣傳,人們就獲得了這一新產品的信息。
信息有以下特征:1.普遍性。它在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2.真實性。信息是客觀存在的,它是不依人們的主觀意誌為轉移的,但可以被人們所感知和識別。3.傳遞性。信息非常活躍而不受約束。信息借助於一定的物質載體,經過傳遞可為人們所感受、接收。4.時效性。客觀事物是不斷變化的,因此信息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事物變化越快,信息的時效性就越強。5.共享性。信息的發出者和接收者,都可以享有同一信息。例如,A把一個想法或消息告訴了B,這兩人就共有了這種想法或消息;如果A把一支筆送給B,則A就沒這支筆了。6.可擴充性。一個消息經過廣播、電視、報刊宣傳,全世界均能知道,還可流傳萬年之後。7.可壓縮性。信息可以歸納、綜合、精煉、濃縮,如可把大量數據歸納為一個方程式。8.可存貯性。可分為人體存貯和體外存貯兩種。9.可替代性。它可以取代勞動者的勞動和物質資源,如機器人和自動化程序在工廠、辦公室和家庭可以代替人的勞動。
從事領導活動,諸如決策與計劃、組織與指揮、溝通與協調、檢查和控製等,都是離不開信息的。和領導活動有關的管理信息有以下特點:1.係統性。管理信息一般不是零星、紊亂的,對它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貯存、傳遞、檢索、應用,是一個有組織的連續不斷的過程。2.有效性。它是為管理活動的需要而產生和存在的。因此,被人們稱為“特殊資源”和“無形財富”。同時,它具有很強的時效性。3.目的性。信息的發出、傳遞、接收、加工、貯存等,都是為管理服務的。4.管理信息與信息載體不可分割性。它必須借助於語言、文字、數字、聲波、光波、圖象、電傳機等手段才能進行傳遞。
二、信息就是財富
自古以來,人們把黃金看得十分寶貴,許多人把它視為資本和富有的象征。但一條重要的信息,比起黃金來,還要寶貴,請讀者看下列事實。
雲南省委書記普朝柱多次強調,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但離不開,而且更需要大量科學的、準確的信息。他說,一條正確的信息可以增收幾個億.反之會損失幾個億。他舉例說,雲南有80多個糖廠,今年產糖86萬噸。由於得到食糖市場將出現產大於銷的錯誤信息,結果各個糖廠急急忙忙低價傾銷,一噸白糖隻賣1400元,比成本還低。誰知道賣完不久,糖價就上揚到2200元一噸。一噸少賣了800元,全省因此少收五六個億,60多個糖廠也由盈利變為虧損。這些虧損,不是生產不好,而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經濟信息所致。
據《經濟信息報》載:1992年秋天,韓國總理李相玉訪華,受到錢其琛外長的特別規格接待。江蘇悅達集團總經理胡友林讀到這則消息後,意識到中韓可能建交,進而推測來華投資,於是把目標瞄準僅與漢城一水之隔的膠東半島,並連夜與山東方麵聯係房地產投資事宜,第二天又千裏赴魯,終於達成購置570畝土地房地產交易協議,數月後中韓建交,當地房地產價格翻了一倍。
據《改革時報》史有龍題為“經濟間諜緊盯中國”一文披露:幾年前日本一巨商曾來華推銷鋼材,我方某外貿人員無意間流露出我國將大量進口鋼材的信息。結果,這個日商立即串通西方主要鋼材出口國,猛抬價格,令我國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