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信息靈通 相機行事(1)(3 / 3)

以企業為例,為了提高效益,就要合理的利用各種資源。企業的資源有人、財、物、時間、空間、技術和信息等七項。它們共同構成企業係統。企業領導者可以通過信息係統對各項資源進行有效地管理。企業的信息係統好比人身體的神經係統。完善的信息係統,能提供及時、準確、全麵的信息,這就有利於開展生產經營活動,較高地提高工作效率。

在企業,除了人的流動(如調出、調進、工作崗位和任務的變換等)外,還有三種東西在流動:一是物流,如產品的生產、運輸、儲存、銷售等;二是價值流,如貨幣資金一生產資金一商品資金一貨幣資金,不斷地周轉;三是信息流,如指示、計劃、調撥單據、結算帳單、工作調令、製度、條例等。這其中,信息流對人流、物流、價值流起著主導作用。具體說,一是指揮作用,整個管理係統及其子係統的發展方向、速度都必須以領導機構發出的信息為依據;二是反饋作用,對人流、物流、價值流的實際情況通過信息反饋,若發現偏差,進行調整、糾正,保持人流、物流、價值流的優化狀態。

一個管理係統不是自我孤立、自我封閉的,而必須不停地與外界交流信息,這才能提高整個係統的功能。一個企業如果不及時取得市場供求和行情變化信息以及新技術、新工藝信息,對生產經營的決策必然不科學甚至失誤,所編製的計劃也是盲目的。武漢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一家總公司裏的兩個獨立經營的分公司,在同一幢樓裏辦公。有一年,其中一個分公司跟一家外商簽訂合同,生產一批彩色燈泡和鎮流器,由於搞錯了規格和型號,被外商索賠19萬元人民幣,轉內銷又虧損32萬元人民幣。時過一年,另一分公司跟上述外商做同樣一筆生意,結果出現了同樣的質量事故,又被外商索賠巨款。其重要原因是兩個分公司之間缺乏信息交換,結果都吃了大虧。

四、信息的收集

信息廣泛存在於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中,要想充分利用信息,就必須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信息的收集工作。

(一)信息收集的原則

1.針對性 信息收集必須明確目的,應根據具體任務和實際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收集。就企業來講,收集信息有的為了製定戰略決策或進行方案論證;有的是為了進行預測,提高應變能力;有的則是為了解決日常問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隻有注意針對性,才能在信息的雲海中不迷失方向,捕捉到有價值的信息。

2.真實性 信息要真實、可靠、準確,不能有誤、有假。信息收集人員要有老老實實的作風,忠於事實,反映真情,要隨時隨地分析、鑒別,剔除不真實的信息資料;對於模糊較大的信息,要追根溯源,直至弄清為止。

3.係統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不斷連續地運動著的。隻有係統地收集信息,才能了解事物一係列的動態情況及發展規律。不僅按縱向係統收集,還應考慮其它相關的因素,按信息的種類、內容、時間等進行橫的收集。

4.時效性 應以最少的時間、最快的速度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時間就是金錢”,領導者必須及時抓住有意義的、先兆性強的信息,並迅速利用。先人一步,就能取得最佳效果。信息如果過時,也就減弱甚至失去了使用價值。

50年代中期,周恩來同誌對我國科技情報係統,提出了“廣、快、精、準”的四字要求。這四個字與上述四條基本一致,應是收集信息工作中遵守的原則。

(二)信息的來源與收集的方法

1.信息來源 領導者應鼓勵職工廣泛收集信息。就企業來講,主要來源,一是公開發行的印刷資料;二是公開傳播或發行的聲像資料;三是內部發行的印刷、聲像資料;四是企業內部信息資料;五是零次信息源。

公開或內部發行、傳播的資料屬於一、二、三次信息源,由於經曆了一段傳播時間,有時不能及時反映客觀事物新的變化。這樣,直接接觸客觀事物,去獲得那些非文獻形式的、非正式的活情報,如貯存在企業家、專家、用戶頭腦中的情報,或從生產現場、展銷會、展覽會得到的情報,便顯得十分重要。日本情報界人士稱這種情報為“零次情報”。這種被直接接觸到的客觀事物就是零次信息源。零次信息源不僅十分豐富,而且可以補充、對證、核實已有的一、二、三次信息。

江蘇省海門縣中興村家用電器廠生產的“飛樂”牌銅質電熨鬥,一直很暢銷。一年秋,該廠的派出人員在“廣交會”上發現有的廠家的同種產品包裝先進、膠木柄光潔度好,便立即日夜兼程趕回廠,組織技術人員攻關,在很短時間內,提高了膠木柄的光潔度,又重新設計了包裝盒,並帶著新樣品火速趕回“廣交會”。結果,新產品壓倒“群芳”,一鳴驚人,定貨量居同類產品之首。該廠人員在“廣交會”發現的比本廠好的產品,就是零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