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收集的方法 (1)閱讀法,即通過閱讀報刊、圖書、文件、報表、資料獲取信息。(2)書麵調查法,將調查提綱、問卷、詢問調查表、征購單等發給被調查者,請對方回答。(3)觀察法,即親自到現場直接觀察。(4)聽錄法,即從廣播、電視、新聞發布會、科技影視收集信息。(5)購買法,即向報刊、專利單位、技術市場、信息谘詢單位及政府機關購買有關的信息資料。(6)交換法,即同信息谘詢機構、協作單位、國外有關單位交換信息資料。(7)麵談調查法,即通過談話正麵聽取被調查者的意見、要求、建議、批評。(8)委托收集法,即對不易購買、交換的資料,可委托一些熟悉的單位或個人幫助收集。(9)實驗調查法,即先試點、試驗,取得經驗後,再由點到麵地逐步推廣。(10)會議收集法,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參加一些有關的會議,在會議上接觸的人多,聽到的議論、報告多,發的資料多,可以收集較多的信息。(11)統計分析法,即通過生產經營活動的實際數據分析,揭示其發展趨勢。(12)公共關係法,即通過良好的企業內外關係,疏通更多的信息渠道,從而獲得及時、有價值的信息。
通過公共關係獲得信息,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途徑。1987年某市百貨公司在聽到大興安嶺火災的消息後,立即向以往很少同他們有業務聯係的某林區百貨批發站發去慰問電,並向該站發運了災區急需的日用百貨品。該站十分感動,樹立了對那個百貨公司的信任感,以後不僅常向該公司直接進貨,還經常向他們反映當地的消費與需求情況,使該公司的信息、銷售、信譽三得利。
許多信息往往沒有正常的來源渠道,這時可采取調查研究的方法。按調查的形式分,有普遍調查、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等四種。根據調查目的要求分,有探索性調查、描述性調查、因果關係調查和預測性調查等四種。
(三)信息的鑒別、檢驗
在鑒別、檢驗信息時,可從不同角度審查:(1)從全局檢驗。隻有在局部準確又在全局準確的信息,才有很大的使用價值。(2)從時間上檢驗,看其在傳遞、加工過程中有無差錯,由於經曆一段時間,看其是否符合實際情況。(3)多方位檢驗,即從多角度去考察、分析。事情發生、成長、發展、消失是多因素的,單從一方麵去看問題容易出現片麵性。通過鑒別、檢驗,剔出沒有用的、虛假的信息。如果不剔除,就會淹沒其它有用的信息。這些有用的信息就難以發揮作用。
信息失誤的現象,有人總結了以下十種:(1)信息數量失誤,捕捉信息數量較少,隻得一鱗半爪,便急於“拍板”。(2)無選擇性失誤,對捕捉的信息不加分析,聽到一則或看到一則就去決策。(3)質量性失誤,收集的信息、數據、資料欠準確,有些是模棱兩可。(4)來源性失誤,道聽途說,以訛傳訛。(5)時間性失誤,把舊信息當作新信息。(6)範圍性失誤,偏重某一方麵的信息,而對其它方麵的情況卻一無知曉。(7)偏愛性失誤,憑個人興趣捕捉信息,無全局觀念,無主次之分。(8)傳遞上的失誤,經過多次傳遞,遺漏了原始信息的某些內容。(9)加工上的失誤,在整理加工中,主觀增添了不合理的內容,或者把個別說成普遍,甚至張冠李戴。(10)認識上的失誤,僅僅根據事物的表麵現象進行判斷、推理,甚至被假象所迷惑。
如何有效地收集信息,有人總結出“五戒、五貴”。其一,戒誤,貴準;其二,戒陳,貴新;其三,戒慢,貴快;其四,戒狹,貴廣;其五,戒空,貴用。
五、對信息的精心推導
有成效的領導者能善於運用唯物辯證法、係統的觀點,創造性地進行推導,從中獲得更多、更高的信息價值。
(一)延伸推導
它是通過對現時已知信息,進行合乎邏輯地推導、延伸求得未來的信息。我們看看日本人是怎樣通過中國公開發表在報刊上的文章和照片,進行延伸推導而探得大慶油田秘密的。60年代初,大慶油田情況在國內外尚未公開。日本人有所耳聞,但不知底細。1964年4月20日,《人民日報》中寫有“大慶精神,大慶人”的字句。他們從中判斷:中國大慶確有其事,仍不知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