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擔負領導工作的同誌們牢固地樹立信息觀念,筆者再介紹正反兩個方麵的例子。
1935年9月,毛澤東、周恩來等同誌率領一、三軍團組成的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從四川進入甘肅。紅軍到何處落腳,這是當時十分緊迫而又懸而未決的問題。9月19日,聶榮臻等領導的部隊進駐哈達鋪,在那裏他們得到一張國民黨的《山西日報》,其中載有閻錫山的部隊進攻陝北紅軍劉誌丹部的消息。由於當時陝北根據地與中央紅軍長期失去聯係,因而中央紅軍並不知道陝北有根據地。這一消息(信息)使中央紅軍十分激動,於是決定去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合。正是這一消息,促使中央紅軍開往陝北。這樣,才有了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鞏固和擴大,才有了後來中國革命的勝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由於蘇軍在蘇德戰爭前,對信息重視不夠,傳輸信息的通訊器材不充足,對德軍進行戰爭準備的信息了解得不全麵和缺乏準確的分析。結果戰爭爆發後,許多方麵軍和大本營一個多星期聯絡不上,各部隊下邊的信息不能及時報上,上邊找不到下邊,致使德軍長驅直入數百公裏。
因此,領導者對信息要有強烈的占有欲;對各種變化莫測的因素,要不知疲倦地去追蹤;要自覺地、千方百計地去搜集信息、捕捉信息。
(三)領導工作過程實質是信息處理過程
聽、看(讀)、想、說、寫等是領導者工作的幾種主要形式。其中,聽和看是向領導者頭腦輸入信息。想是信息加工,即形成概念,進行推理、判斷的思維過程;想出的成品是領導者的打算、主意、決策、方案、計劃、指示等信息產品。說和寫是把這些信息產品傳達給其他人。一個領導者如果有較強的洞察力、較高的閱讀、理解、思維能力,有較好的文字與口語表達能力,那麼,他的領導工作就會富有成效。
包括日本在內的西方發達國家十分重視信息。下麵還是五年前有關日本的資料:50~60秒鍾,可獲得世界各地金融的行情。1~3分鍾,可查詢日本與世界各地進出口貿易商品品種、規格的資料。隨時可獲得當天全國各地汽車銷售和生鮮食品批發銷售市場產、銷、存、價格的變動情況。今天在東京大百貨商店可買到前天或昨天在巴黎時裝表演會上展出的新式服裝。法國人莫明其妙,究竟是誰偷了誰的設計樣式。世界各國無論用哪種文字出版科技或管理方麵的新書,隻要日本人認為有用,幾天後就可買到該書的日文翻譯本。無論哪個國家有什麼新的發明、專利出現,日本人很快便可獲得信息,並千方百計把這種新技術弄到手,進行消化吸收,加以完善.不久就加以應用或技術轉讓。
據報載,日本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在世界80多個國家設有辦事處,並都有現代先進的通訊手段,24小時不停地對外聯係,每天向世界各地發電報約3.5萬份。三菱公司每天接收的電訊條子可繞地球11圈。世界最大的花卉出口國荷蘭,信息傳遞和銷售係統全部由電腦控製,使生產出來的鮮花在24~36小時之內,即可與美、歐、日本等地的消費者見麵,每年花卉的出口額達十幾億美元。
領導者應當從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應在本單位建立先進而健全的信息網絡係統,對現代社會瞬息萬變的信息進行搜集和篩選,做到“廣、新、快、實、精”。同時,要有對信息敏捷反應和擴展、引伸的能力,並進一步形成新的概念、新的思想、新的主意,用來指導工作。這樣的領導者才稱得上有成效的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