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審時度勢 高瞻遠矚(3)(1 / 2)

2.加權平均法 是根據觀察值的重要性分別給予不同的權數,按不同的權數求出平均數並作為預測值。其計算公式是:平均數=(∑∫ Xi(下標))/∑f式中,f為權數,其他符號所表示的含義與前式相同。

3.指數平滑法 是一種特殊的加權移動平均數法,利用這種方法對本期初的計劃數與本期末的實際完成數以不同的比例,推算下期的預測數。其計算公式如下:

Ft(t下標)=axt-1(t-1下標)+(1-a)Ft-1(t-1下標)

式中,Ft(t下標)為下期預測值;Ft-1(t-1下標)為本期初計劃數;xt-1(t-1下標)為本期實際完成數;a為平滑係數或加權因子,a的取值範圍在0和1之間。

從上式可看出,a的取值不一樣,預測結果也就不一樣。因此,關鍵是掌握好a的取值,在認真反複研究後,再確定a值。

4.平均增長速度法 即根據平均增長速度和本期實績數,推算下期預測值。其計算公式是:下期預測值=a(1+r)

式中,a為本期實績數;r為平均增長速度。

5.回歸分析法 簡稱回歸法,強調尋找事物變化的原因與結果之間的關係,並據此預測未來。根據有關因素的多少;可分為一元線性回歸法、多元線性回歸法和非線性回歸法。下麵簡要介紹前一種:

一元線性回歸是處理x、y兩個變量之間線性關係的一種用途較廣的方法。一元是指一個自變量x對因變量y的影響。

三、領導者的觀察力與預見力

預見力是人們揭示事物發展規律,洞悉未來的能力。一個人善於預見則成功;不善於預見則失敗。領導者要想使自己的領導活動富有成效,必須提高自己的預見力。

《三國誌》詳盡地記述了“隆中對”這個故事。說諸葛亮於隆中躬耕隴田,劉備慕名前去拜訪,三顧茅廬,求賢問策。諸葛亮侃侃而談,指出:“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曆三世,國險而民附,此可用為援而不可圖也。……將軍……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則大事可成。”

諸葛亮的這席宏論,為劉備勾劃出先取荊州為家,後取西川建基業,以成鼎足之勢,然後圖中原的戰略方針。劉備采納了,並付之以行,結果事態的發展,完全證明諸葛亮有非凡的預見力。因此說,預見力在領導活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領導者要提高自己的預見力,應有豐富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專業工作經驗,有良好的觀察力,要勤於思考、善於思考,要有出色的想象力和熱情積極的創新力。這其中不少內容在有關章、節要詳細闡述.下麵重點談談領導者的觀察力。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知覺。觀察力是人的有意知覺的能力,也可以說是全麵、正確、深入地識察事物特征及其規律的能力。領導者的能力大小,與其觀察力的強弱有著重要的關係。觀察力強的領導者,能事事、處處留心,能見人之所未見,想人之所未想,能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和別人未注意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能在常人熟視無睹的大量重複的現象中發現規律,在司空見慣和錯綜複雜中辨別真偽,提出真知灼見。達爾文曾這樣自我評價:“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件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正因為這種“眾人之上”的觀察能力,使達爾文創立的生物進化論轟動了世界,宣告了上帝創世說的破產。馬克思想從資本主義世界司空見慣的商品現象中窮根究底,見人之所未見,揭開了剩餘價值的“秘密”。牛頓連蘋果落地這一旁人不假思索的平常現象也沒有放過,而在原有思想積累基礎上揭示出地心引力,建立了萬有引力定律。巴甫洛夫在他的實驗大樓正麵上,就用大字書寫著他題的警句:“觀察,觀察,再觀察。”他在科學上的偉大成就也正是通過他的:“觀察,觀察,再觀察”而得來的。一個勤於觀察善於觀察的領導者,他可能隨時發現問題,到處獲得知識。所謂“留心天下皆學問”正足以說明觀察的重要性。

良好的觀察力有以下基本特征:

1.觀察的客觀性 領導者觀察客觀事物,必須正確地反映其本來的麵貌、特征,努力排除客觀的(如觀察對象的聲音、顏色、標記等)、主觀的(如個人的興趣、愛好、動機、價值觀等)各種因素造成的錯覺與偏見。不能以假當真,以偏概全,否則就會作出錯誤的判斷。

2.觀察的敏銳性 領導者在觀察活動中,要迅速地抓住那些反映事物的本質,而又不易覺察的現象。觀察力敏銳,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領導者在現代競爭中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盡快地發現事物的新動向,發現形勢的新變化,想辦法走在別人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