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目標方向錯了,效果就成了負數,效率越高,效果越壞。決策目標要符合以下要求:目標不能是模糊的,不能有多種解釋;目標落實必須有時間規定;目標的成果是可以衡量的;目標的實現應明確責任。確定目標要實事求是、留有餘地。目標過低,就會唾手可得;反之如果過高,也會使人望塵莫及,兩者都不利於發揮被領導者的積極性。
(二)擬定備選方案
要達到某一既定的目標,客觀上可能存在著多條途徑。擬定方案就是在掌握大量信息的基礎上,探索與研究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的各種可供選擇的可行方案。對於複雜的問題,設計方案分為以下兩步:
1.創新設想 領導者要善於啟發人們徹底解放思想,擺脫一切不必要的束縛,要大膽的創新設想。能否提出創新性的方案,取決於擬定方案的人員是否具有豐富的知識、經驗,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以及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2.精心設計 按照認定的方向和路子,對各種方案的細節,要嚴密論證、細致推敲、反複計算,要充分考慮到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的實際情況,以及方案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糾正措施。
(三)評價優選方案
這是一個比較、對照、分析和選擇的過程。首先對各種方案進行評價,評價的標準,一是價值標準,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學術價值;二是優化標準,選取的應該是投入少、收益大的最優方案。這裏的“最優”往往是一種理想,決策理論學派的代表西蒙提出一個現實的標準,即滿意標準或叫“有限合理性標準”。三是時效標準。指不失時機地進行決策。在評價的基礎上進行比較,所有方案各有利弊,有的方案投入大但收益也大;有的則投入少但收益也少;有的方案收益來得快,但不能持久;有的則收益來得慢但持續時間很長;有的方案風險大但收益大;有的則風險小但收益也小。這就要權衡利弊,按古人所言:“兩害相形取其輕,兩利相形取其重。”最後進行抉擇,通過反複論證、比較後,所選擇的方案,應當是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算,實施的條件具備,能順利地實現決策的目標。
(四)決策的實施與反饋
選定方案後就應付諸實施。其主要工作,一是精心安排實施計劃;二是調整組織、配備人員、明確責任;三是分解指標、層層落實;四是做好宣傳教育;五是具體指導,搞好協調。在實施過程中,其執行情況與目標偏離是常有的,一般有以下原因:1.執行單位和人員沒有認真按決策方案辦事;2.目標正確,方案總體合理,但發現局部不合理;3.在施行中發生了某些情況的變化;4.目標有問題,方案總體基本是錯的。對前一種情況應采取有力措施,排除阻力,堅決實施到底;對第二、三種情況,可進行修正、調整;對第四種情況,則對決策方案進行根本性的修正。這種根本性的修正稱為追蹤決策。
追蹤決策有下述四個特點:1.回朔分析。應對原決策的產生及環境變化情況,逐步地進行逆推分析,找出發生偏差的環節,確定問題的症結,總結教訓;2.非零起點。追蹤決策麵臨的是原定的決策已經實施了一段時間的情況,它的起點非從零點開始,而是在既成事實的基礎上重新決策。3.雙重優化。它不同於一般決策,不僅是在供選擇的幾個方案中選優,而且還要優於原方案。這種雙重優化給追蹤決策帶來更多的困難和複雜性。4.心理效應。原方案已被執行者接受,要進行大的改正,充分注意他們的心理變化、思想情緒的波動,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防止某種消極、不滿、抵觸情緒。
日本許多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國內到國外,發展很快,他們在進行決策時,精心細致、周密,其核心是如何取勝。英國人用貓捉老鼠的過程形象地描繪了日本人決策_及其實施過程。首先是臥下靜觀老鼠(決策對象)的動靜,當確信老鼠的行蹤走向之後,它輕輕地邁出兩小步,看老鼠的反應,當有捉住的把握時則以最快速度撲上去,捉住不放,直至完全解決戰鬥為止。這個過程,是弄清情況,集中精力,保證重點,積蓄進攻力量,由慢到快,由穩到急的決策過程。
三、決策的方法
根據決策問題的特點,采用有針對性的決策方法,可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決策方法大致分為定性方法和定量兩大類。前者主要是依靠人的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進行決策,如集體智慧法、經驗判斷法、德爾菲法、頭腦風暴法、創造工程法、方案前提分析法和提喻法等。後者根據數據及數量關係,運用數學方法,經過推導、演算進行決策,如決策樹法、ABC分析法、統籌法、優選法、線性規劃、因素分析法、價值工程法、動態分析法等。定性方法是對事物的性質進行分析,揭示事物間的聯係及其質的規定性,但不夠嚴密、精確,應以定量的測算結果為補充。定量方法特點是數字化、模型化和計算機化,精確度較高,但必須以定性方法為基礎。
決策的方法很多,是一門自成體係的科學。下麵,簡要介紹決策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