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富於創新 銳意進取(1)(1 / 3)

創造與創新兩詞相近,創造不是重複勞動,不是模仿,而是探索未知的創新勞動,它的特點是創新,是推陳出新。領導者是影響、指導、帶領眾多的被領導者不斷開創、不斷前進的人,而創新能力又是領導者品質、智慧、能力、心理的集中表現,因此,領導者的創新能力的大小或有無,可以說關係到組織目標的實現和事業的興衰成敗。

一、成功與創新不可分

領導者創新能力是一種獨立的發現新事物、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做出新成果的能力,是領導者智力開發的最高級的表現形式,是領導者諸多能力的核心部分。有無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是衡量、檢驗一個領導者是優秀還是平庸的重要標誌。

成功在於創造力的發揮。有人按照領導者所具有的創造能力的強弱分為以下五種類型:創造能力強,創造能力較強,創造能力一般,創造能力較差,創造能力很差。

因循型的人,對於沒有先例的工作,是不太感興趣的,麵對新的稍為複雜的問題,也往往表現束手無策。創造型的人則喜歡創新性的工作,對於遇到的問題,能夠從多方麵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日本,人們認為那種遇事就去請問上級,向上級討教,對上級唯唯諾諾的領導者,是最沒有出息的,是無能的。一個生氣勃勃的組織,需要有創造型的領導者,他們敢於創新,勇於負責,具有成大事、立大業的稟賦。

國外創造學家對領導者按創新能力的大小劃分了以下七級:

第一級:具有極強的創造精神和想像力,能經常“想出”獨特的有效方法來解決問題,被認為該單位“難不倒的人”、“最有辦法的人”。

第二級:機智敏捷,善於“運用”新的首創方法來解決問題。

第三級:比一般人有較多的新意見,偶爾也提出有想像力的建議。

第四級:能發揮上級和其他領導者的好見解,但他自己的見解卻顯得“一般化”。

第五級:遇事經常向同事討教,並“虛心”采納別人的意見。

第六級:對別人的建設性意見不感興趣,習慣於按“老規矩”辦事。

第七級:滿足於上級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即使是老一套的領導方法和決策方案已經不適時宜,也要等上級說了話才去修改。

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民族和國家,要想進步和發展,是缺少不了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毛澤東同誌具有非凡的創新能力,他衝破了黨內教條主義“左”傾盲動主義的巨大壓力,他不搬蘇聯十月革命大城市武裝暴動的經驗,而是從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實際國情出發,創造性的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領導中國人民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直至取得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否則,中國人民所進行的革命事業,可能還在茫茫的黑夜中摸索,還不知再付出多少慘痛的代價。

毛澤東同誌是我們學習的光輝典範,他曾提出:“人類總得不斷地總結經驗,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停止的論點,悲觀的論點,無所作為和驕傲自滿的論點,都是錯誤的。”今天,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和開放的實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兩個文明建設的實踐,這都是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創造性的實踐。麵對這種新的形勢,每一位領導者應當善於進行創造性思考,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新精神,開發自己的創造潛能,使自己真正成為卓有成效的領導者。

二、創造活動的基本法則

創造活動法則即創造活動的規律,一切創造方法都是根據基本法則加以實現的。戚昌滋、侯傳緒同誌著的《創造性方法學》中歸納了十二條創造法則,摘要如下:

(一)綜合法則

綜合不是將對象各個構成要素的簡單相加,而是使綜合後的整體作用常常會導致創造性的新發現。科學的綜合是在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日本先進的鋼鐵工業技術體係,就是先後引進了奧地利的氧氣頂吹煉鋼技術、法國的高爐吹重油技術、美國和前蘇聯的高爐高溫高壓技術、德國的熔鋼脫氧技術、瑞士的連續鑄鋼技術和美國的帶鋼軋鋼技術的綜合。鬆下電視機也是綜合了各國400多項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集思廣益的方法也是綜合法則的運用。可以說,綜合就是創造。

(二)抽象法則

即把創造對象的最主要功能抽出來,集中研究實現該功能的手段或方法,從中選取最佳方案。在每個創造活動中,必然會遇到許多矛盾,這就要求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打火機的發明,首先突破現有火柴的框子,把最主要的功能——發火抽提出來,把磨擦發火為汽體或液體燃燒,從而突破了火柴原型的桎梏,獲得了一大進步。

(三)對應法則

即對應聯想,它是為了擴展人腦固有的思維,以此來收集更多的創造性設想。許多創造發明,大都產生於人腦的對應聯想。聯想的途徑,一是相似對應聯想,二是對比對應聯想,三是接近對應聯想。掌握對應聯想的法則,把它同自己身邊或崗位上所需的改進、革新的對象進行聯想,就會產生許多意想不到的創造性設想。另外,相似原則、仿生仿形、模擬比較、類比聯想等都基於對應法則。